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楚汉争霸演义项羽 楚汉争霸:百思不得其解,好哥们英布为何背叛项羽?并非如此

火烧 2022-08-26 23:26:20 1057
楚汉争霸:百思不得其解,好哥们英布为何背叛项羽?并非如此 一般印象中,九江王英布深得项羽器重。他也常常担任项羽军的先锋,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就是由他先取得优势,项羽再行进攻,最后大获全胜。这样一个看起
楚汉争霸演义项羽 楚汉争霸:百思不得其解,好哥们英布为何背叛项羽?并非如此

楚汉争霸:百思不得其解,好哥们英布为何背叛项羽?并非如此  

一般印象中,九江王英布深得项羽器重。他也常常担任项羽军的先锋,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就是由他先取得优势,项羽再行进攻,最后大获全胜。这样一个看起来和项羽是铁哥们的人,为什么轻易就背楚投汉了? 有人说这是楚汉争霸时,最为吊诡之事。只是,事情果真如此吗? 且看刘邦身边的一个负责传话的近侍,是如何说动英布的。 材料 《资治通鉴》 汉纪 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楚国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英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 ”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够来征调他的军队?” 英布听了大吃一惊。楚国使者起身要走。 随何乘势劝英布说,「 ”事已至此,就杀掉楚使,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英布道,「 ”就按您的指教办。”于是杀掉楚使,趁机起兵攻打楚国。 解析 这是随何说服英布联汉之后的事。 随何刚到九江时,英布一直不接见。随何于是劝太宰,「 ”如果能让我见九江王,若说的有理,便是他想听到的,若是说的不对,就将我们二十人斩首,这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交好了。”太宰报告了这些话,英布才接见他。 随何的话很坚决,不要再给老子打哈哈,不跟我们汉一个阵线,就把我们这些人都杀了。要么一起,要么撕破脸皮。杀来使一直都是很严重的事情,表明彻底断绝联系,毫无瓜葛。之后随何要英布杀楚使,是一样的道理。 英布不见随何,是不愿得罪楚,但是他也不愿得罪汉,因此也不赶随何,他愿意待着就待着。随何带着任务来,不能任由英布一直打太极,必须逼他表明态度,站楚还是站汉。随何为什么挑这个时候去逼英布就范呢? 因为此前发生了一系列事情。韩信把西魏灭了,又灭了赵、代两国,顺便还招降了燕。我大汉又好起来了!英布此前认为楚强汉弱的形势,因为韩信这支奇兵,已经发生了逆转。随何此时逼英布表明态度,是充分利用汉军再次崛起的威势,给他施压。 虞姬像 随何说服英布这段很长。简单概括一下: 1.挑明英布的首鼠两端。项羽攻齐时,英布托病,只派4000人马去支援楚军。刘邦攻打楚都彭城时,英布拥兵万人,却袖手旁观。项羽因此怨恨英布,多次派人责备他,英布更加害怕,不敢去见项羽。 2.楚军陷入僵持的泥沼。楚军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汉军固守不出,楚既不能攻取,又无法脱身,陷入了僵局。汉军只要拖下去,楚军必败。 3.施加利益诱惑。项羽对英布已有不满,英布援楚,最后顶多是功过相抵,保留九江这块地盘。凭项羽的尿性,打完再收拾你,也很有可能。联汉却不一样,刘邦不仅保留英布九江的地盘,还许诺再划分一块地给他。 随何的话总结起来:你和项羽没得玩了!况且楚军客场作战,形势很糟。不如跟我们混吧,保留你的地盘,还会奖励你! 项羽像 事实上英布,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背楚向汉的事,他秘而不发。 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 随后,又闹出开头材料中的这一幕。 楚使对英布是「 ”急责”,一个使者尚且敢这样对待所谓的九江王,可以想见英布在项羽面前是如何唯唯诺诺。足见项羽的威势仍影响着他,内心深处仍有亲楚的意图。 随何接下来的动作彻底抹杀了他的小心思。 1. 当面宣扬英布已经倒汉,断绝英布向楚的希望。 2. 让英布杀掉楚使,彻底与楚决裂。 如此,英布才不得不坚定的站在汉这边,趁机起兵攻楚。 关于英布 1.英布与项羽的关系 有人说英布对项羽这么忠诚,为什么突然就背叛了?真是楚汉争霸时最诡异的事情。 英布从来没有对项羽忠诚过,他为项羽做的一切,都是顺势而为。 看看英布的履历: 1.先在老丈人吴炳手下做事 2.投靠项梁,第一时间封英布为当阳君。 3.楚怀王趁乱夺权,英布选择了项羽。 项梁对英布的重视证明,投靠他的几路人马中,英布是相当重要的存在。英布论资格论实力,都不像是项羽的手下,而更像是一个合作伙伴。巨鹿之战时,英布与项羽曾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分封后,却是各自为王,与项羽再次处于对等地位。因此,英布对项羽,实则不存在忠诚不忠诚的问题。 他所忠诚的,无非是自己的野心以及形势。 2.英布转变的转折点 汉元年八月,英布为项羽杀了义帝,还在尽心为项羽办事。 其八月,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 汉二年,英布却托病不愿援楚,采取观望态度。 汉二年,齐王田荣畔楚,项王往击齐,征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三四个月里发生了什么? 对照《高祖本纪》,元年八月英布杀义帝的同时,刘邦走陈仓攻三秦之地: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再参考一下《项羽本纪》: 是时,汉还定三秦......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 ”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 ”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征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项王由此怨布也。 可以看出,项羽征兵伐齐是在汉王平定三秦之后。关中之地,乃是秦横扫六国的基础。刘邦迅速拿下这块地盘,打破了局面,有了与项羽对抗的资本。 图来自知乎公孙竹 概括起来:八月,英布为项羽杀义帝;同时,汉王用韩信计,攻打三秦;不久,田荣在齐地反项的声势逐渐浩大;汉王平定秦地后,项羽向英布征兵伐齐。英布察觉局势有变,托病不去致使项王怨恨。 关于随何——领导身边的天然优势 随何是刘邦身边负责传话禀报的人,地位不高,但有着天然优势:离领导近,机会比较多。 从随何说服英布来看,他具有一定的才能,但一直没有什么机会施展。他是怎么得到去说服英布的机会的? 汉王自下邑徙军砀,遂至虞,谓左右曰:「”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谒者随何进曰:「”不审陛下所谓。”汉王曰:「”孰能为我使九江,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随何曰:「”臣请使之!”汉王使与二十人俱。 刘邦发了一通牢骚,天下大事,跟你们没什么好说的!随何适时接话,拿下这个任务。 随何一辈子最大的功绩,就是劝服英布。刘邦后来封赏,甚至还想贬低他的功劳。为什么他有才能,也接近领导容易得到机会,最后也只混到护军中尉,一个中层领导的地步。这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和才能、机会并没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有那种运势。 小结 如何说服摇摆不定的人? 我们总结一下随何三步法: 1.以势相逼。利用外部压力施压。非此即彼,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同盟,要么撕破脸皮。不接受两面讨好的行为。 2.萝卜加大棒。大棒,是抓住恐惧的心理,进行威吓。萝卜,是许诺以利益。威逼利诱之下,从外部推动,内部拉扯,使其妥协。 3.促使其表明立场。面对容易动摇,随时打着小算盘的人,只有彻底断绝他的念想,他才能变得可靠。一是挑明同盟关系,逼迫其站在敌对关系的对立面。二是逼迫其主动与敌对关系断绝联系,彻底决裂,消除倒戈的可能性。 喜欢的朋友麻烦点个关注哦 我是循序渐进的间进,一个和你一样慢慢成长的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