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配为人父母的句子 農村老人常說;“爲人子女五不怨,爲人父母七不責”,是啥意思?

火烧 2022-06-24 13:23:12 1054
農村老人常說;“爲人子女五不怨,爲人父母七不責”,是啥意思? 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每一個中國人的家庭都非常重視成員間的和諧相處,這可能跟受早期傳下來的宗法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在古代,越

農村老人常說;“爲人子女五不怨,爲人父母七不責”,是啥意思?  

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每一個中國人的家庭都非常重視成員間的和諧相處,這可能跟受早期傳下來的宗法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在古代,越到封建社會後期,儒家思想“三綱五常”的綱常倫理越浸透到人們的生活,進入近代後,雖然民主的意識普及開來,但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美德也得到了傳承。古人留下的許多名言警句,作爲古訓我們應汲取其中的智慧。“爲人子女五不怨,爲人父母七不責”,這句古訓講的是什麼?我們大家該不該做到?今天農家人農家事就來嘮嘮。

不配为人父母的句子 農村老人常說;“爲人子女五不怨,爲人父母七不責”,是啥意思?
首先,爲人父母七不責,

它指的是做父母的對待孩子應該做到:對衆不責、愧疚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有的父母對待孩子過於嚴厲,常常不分場合,大聲指責呵斥自己的孩子,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爲,不僅會傷害小孩的自尊心,長此以往還可能會使孩子變得膽小懦弱缺乏自信,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做到對衆不責。其次,愧疚不責,如果小孩犯了錯,但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時,家長就應該停止責備,責備的目的是更正錯誤,此時家長再不依不饒,孩子的心理也會受到影響。

暮夜不責指的是,不要在睡覺前責備孩子,帶着傷心的情緒入睡,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好的;同理,飲食不責,吃飯的時候也不要數落孩子,這樣不僅會讓小孩吃不好飯影響到消化,還會讓他懼怕和父母一起用餐,乃至形成吃飯時很難和別人進行交流的性格。

歡慶不責,當小孩正在高興的勁頭上時,這個時候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做父母的不要過分指責自己的孩子潑涼水,情緒的大起大落可能會對孩子形成心理陰影,變得沉默寡言。悲憂不責,觀察到小孩情緒低落或者悲傷時,也不要添油加醋地指責他,因爲這個時候的指責很可能會引發爭吵,還不如多給他一些關心,等情緒好轉了,再指出不對之處。最後,孩子生病的時候,也最好不要責備他,生病時,本來身體就脆弱,此時再聽到父母的責備心情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身體自然就更難好起來了。父母一切爲了孩子,爲子計長遠的心情都可以理解,可是教育孩子也是需要科學的方法,反過來,做子女的對待父母也應該做到“五不怨”。

再說;爲人子女五不怨

第一,每個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有人生在富貴之家,有人卻一出生就很貧窮吃盡了苦頭,父母給予了優厚的物質生活我們應當感恩,家裏條件不好也不要抱怨,至少是父母給了你生命養育了你,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最大的修養就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因此,首先要做到不怨父母的能力。另外,隨着孩子的長大,會覺得父母很嘮叨,常常表現出非常的不耐煩甚至叛逆,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這是因爲他們不明白一個真理,那就是真愛你的人往往才會一直對你叨個不聽,因此,第二點要做到不怨父母囉嗦。第三,不怨父母埋怨,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或許是因爲工作上的壓力,或許是太辛苦感覺到累了,當父母帶點小情緒宣泄時,不要覺得很煩,因爲可能除了你,他們也沒處可說。

再就是,不怨父母遲緩,隨着時間無情的流逝,做子女的在長大,父母卻在老去,他們不再有活力,記性也變得不好,行動遲緩,這個時候不要埋怨吧,靜下心來,多等等他們,就像小時候他們會等你一樣。最後,不怨父母生病,疾病是無法人爲控制的,小時候孩子生病了最着急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當父母老了病了也對他們好一點吧,幾十年的輪迴,如今他們身體脆弱不堪,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呵護和照顧。也許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父母子女關係是人間最濃厚的緣分,拋開外界的眼光不說,這裏或許還深埋着個人生命的意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