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解释 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
[休戚相关]成语解释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褒义
![休戚与共解释 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http://img.zhputi.com/uploads/899e/899ef1b2769dc78663c08e934ce7c26319831.jpg)
[休戚相关]成语出处
宋·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休戚相关]成语造句
元末农民起义以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了许多与发展生产休戚相关的政策。
[休戚相关]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悼公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晋厉公的排挤,无法留在国内,只好客居周地洛阳,在周朝世卿单襄公手下做事。单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请到自己家里,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
姬周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的时候总是十分友善、和气;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听说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情时就非常高兴。
所有这些表现,单襄公都看在眼里,认为他将自己的忧愁喜乐与晋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是不忘本的表现,将来一定大有前途,肯定能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因此,单襄公对姬周更加关心、爱护。不久,晋国国内发生了内乱,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大夫栾书、中行偃所杀,晋国政局陷入了大动荡。于是,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把姬周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
晋悼公即位时年仅十四岁,即位之初,便承担起复兴霸业的重任。晋国朝野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晋悼公首先将厉公之死归罪于厉公心腹夷羊五等人,既对厉公被杀向国民做了交待,又巩固了与正卿栾氏和大族中行氏的关系,稳定了厉公被杀后的混乱局面。为平衡卿大夫之间的关系,他又对世代有功的其他旧族委以重任,一反景、厉两代打击世卿的方针,消除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德治国,是晋悼公执政后的主要策略,他放弃公私旧债,减轻赋税劳役,减缩开支,禁止浪费。德政的施行使国内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晋悼公以仁义政策对待中原诸侯,革除外交弊政,重订同盟国的朝聘和贡纳制度以减轻职贡太重的诸侯国的负担,平均劳役,公平应允地处理同盟内部的事务。同盟稳固,晋悼公开始与楚国争霸。为有效孤立楚国,加强诸侯联盟,凸现霸主地位,晋悼公不断召集诸侯会盟。他改革文公三年一聘,五年一朝的旧礼仪,以讨伐叛逆,救弱扶倾,伐郑救宋为核心,从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562年,八年内九和诸侯。通过频繁的会盟,将齐、鲁、宋、郑等国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将晋国的霸业退至巅峰。
[休戚相关]百科解释
词义: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语出:《国语·周语下》 “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更多→ 休戚相关
[休戚相关]近义词
休戚与共 唇齿相依 息息相关 巢毁卵破 血肉相连 一脉相连 唇亡齿寒 痛痒相关 风雨同舟 巢倾卵破 祸福相依[休戚相关]反义词
漠不相关 漠不关心 无关痛痒[休戚相关]相关成语
休戚与共 切肤之痛 各自为政 唇亡齿寒 唇齿相依 巢倾卵破[休戚相关]成语接龙
休戚相关 关门大吉 吉光片裘 裘马清狂 狂朋怪友 友风子雨 查看更多[休戚相关]英文翻译
be bound by a mon cause; solid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