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什么时候能成为发达国家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北方边患始终存在?

火烧 2021-10-15 03:43:09 1082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北方边患始终存在?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北方的主要边患从地域上看大体上可以说存在一个由西北地区向东,转移到东北地区的过程。从秦汉到唐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主要的威胁来自西北地区。当然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北方边患始终存在?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北方的主要边患从地域上看大体上可以说存在一个由西北地区向东,转移到东北地区的过程。

从秦汉到唐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主要的威胁来自西北地区。

当然,需要指明的是,并不是说东北方向就没有来自游牧民族的威胁,而是从造成的影响来看,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带给中原王朝的威胁更大。

而以唐代为分水岭,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契丹、女真、蒙古带给了中原王朝更大的威胁。

同样,我们可以发现,从秦汉到唐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中心区域——以关中平原尤其是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从唐代之后,就逐步失去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

频繁的战乱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的不断恶化,使得西北地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失去了往昔繁华的西北地区,对于以劫掠为光临农业定居地区为主要目的之一的游牧民族来说,其吸引力必然会下降。

而随着西北地区的没落,江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地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也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发之后,逐步发展起来,这是保证唐代以后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屡屡进取中原甚至是建立全国政权的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中国的北边,有着广袤无际的大草原,大家想,在那里可以喂养牛羊及马驼?百万甚至千万啊! 游牧民族的武装,主要的就是骑兵。

在古代,骑兵在战略战术上肯定是远远优越于步兵,骑兵相当于现在的机械化部队啊。

马匹有发达的平衡力、驮载力和战斗力,骑兵具有机动性、冲击性、灵活性、快速性、轻捷性的特点,受地形、气象影响较小,对后勤要求很低,骑兵容许穿上更厚重的铠甲,伤亡小。

由于骑兵的这些优势,所以,在中外战史上常见以少量骑兵牵制甚至战胜大量步兵…… 这样,在国家的军事力量上,我们中国比之北方的游牧地区及国家,就天然的差了一大蔑板。

中国什么时候能成为发达国家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北方边患始终存在?

详细说来: 马性爱冷喜燥,秋高马肥,到了冬季,马身上的毛毛都长齐了,膘肥腿壮。

骑兵的武器弓箭,弓是用大型食草动物胶质做的,所以有角弓的称呼,天寒胶凝,弓硬箭远。

唐代诗人王维就在《观猎》写道: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一到了寒冬,游牧民族的粮食吃完了,肚皮饿得慌,而马匹弓箭军备恰到好处,这个时候,他们会有理性吗?要知道,人一饿起来,会人吃人的,出去抢东西抢粮食,在游牧民族的文化里,没有道德的问题!

既然没有道德约束,他们出去抢东西抢粮食是没有心理障碍的,他们出去抢东西抢粮食是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的…… 这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到了寒冬,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在中国内地,农村的粮食进仓了、猪儿喂肥了、米酒酿熟了、布绢织成了,富足温煦的农业社会多么好?

游牧民族一看得眼红眼绿,自然而然地成帮搭伙地侵略中国的地盘、抢掠中国的财富、杀害中国的百姓……

所以说,中国的边患在北方!那些从北方侵略进来的游牧民族骑兵,具有机动性、冲击性、灵活性、快速性、轻捷性,战斗力是那么的强大,在中国的农村,飘忽不定,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抢与杀,中国的老百姓如何又如何去自卫反击?

天时、地利、人和,居然一致为着侵略者,情何以堪?

反观中原王朝的军队,中国内陆没有草原,就缺少骑兵,军队的大部分就是步兵,而十个八个步兵也跑不赢一个骑兵,北方边界万里长,没有沟壕、没有藩篱,天知道游牧民族骑兵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攻击进来?

所以,北方的边患,世世代代地在折磨折腾着中国!

这样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造就了万里长城。

骑兵(13)西北地区(1)游牧民族(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