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痛哭流涕的大事发生什么意思 痛哭流涕

火烧 2022-04-14 12:38:43 1056
痛哭流涕 【成语名字】痛哭流涕 gt 【汉语拼音】tò g kū liú tì gt 【近义词】:声泪俱下、痛不欲生 、涕泗横流 、涕泗滂沱 gt 【反义词】:喜笑颜开、喜出望外 gt 【成语出处】东

痛哭流涕  

痛哭流涕的大事发生什么意思 痛哭流涕
【成语名字】痛哭流涕>【汉语拼音】tòng kū liú tì>【近义词】:声泪俱下、痛不欲生 、涕泗横流 、涕泗滂沱>【反义词】:喜笑颜开、喜出望外>【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成语解释】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涕泪交加的样子。>【痛哭流涕造句】一位失去亲人的老人,正在那里痛哭流涕。>【痛哭流涕的】> 贾谊年少能文,被文帝召为博士,一年间提升至太中大夫。建议适时改制,为文帝所欣赏,但被周勃等老臣所排挤,出任长沙王太傅,转为梁怀王太傅。多次上疏陈说政事,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诸侯王权力,抗击匈奴侵扰,倡导礼义教化,重农抑商,谕教太子。后因梁王刘揖坠马而死,自伤失职,悲伤而死。他好辞赋,擅长政论,深识时势,议论剀切。《史记》以贾谊与屈原同传,是因贾生有《吊屈原赋》,又有似屈原受贬的遭遇;从司马迁“爽然自失”的评语中,还可悟到作者同情怀才不遇的寓意。但贾谊究属不是一般文人,而是政论家,其著名的政论《陈政事疏》乃千古杰作。《汉书》传写其人,详载其论,实是抓住了贾谊最主要最本质之点;班固又引刘向“其论甚美,通达国体”之论,颇有识见。于此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固也有胜过司马迁的史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