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陈其美与陶成章 陶成章简介,陶成章生平故事,陶成章故居,墓地

火烧 2021-05-14 22:14:04 1074
陶成章简介,陶成章生平故事,陶成章故居,墓地   陶成章 1878-1912 ,字焕卿,号陶耳山人,汉族,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少有志向,以反清复汉为已任,为提前结束清王朝统治,先

陶成章简介,陶成章生平故事,陶成章故居,墓地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号陶耳山人,汉族,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少有志向,以反清复汉为已任,为提前结束清王朝统治,先后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后只身东渡日本学习陆军。第二年回国后,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破衣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归",奔走于浙、闽、皖各地联络革命志士。

  中华民国创立后,他力辞接任浙督,积极准备北伐,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1912年1月14日凌晨,陶成章被受陈其美指使的蒋介石、王竹卿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4岁。

  陶成章逝世后,孙中山高度评价陶成章:奔走革命不遗余力,光复之际实有巨功。

  人物介绍陶成章,曾用名汉思、起东、志革、巽言,绍兴会稽陶堰西上塘人。

  陶成章他是清末著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倡导者、革命家,是光复会创立者及领袖之一。陶成章幼时虽家境贫寒,然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曾受到良好的旧学教育。六岁入本村陶氏义塾读书,十五岁便在家乡设馆任塾师,著有《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和《浙案记略》等书,他的活动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有着很大的贡献。陶成章经常以麻绳束腰,脚穿芒鞋,奔走于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辞劳苦"。杭州离他家仅一水之隔,他却"四至杭州而不归"。有一次,抵达杭州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六,魏兰劝他回家过年,他答:"幸老父犹健,家计无忧,一至故乡,恐被人情牵累,不能复出矣!既以身为国奔走,岂尚能以家系念耶!"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直抵京师,陶成章欲乘乱歼那拉氏于颐和园,未成。赴奉天、蒙古等地察看地势,以为进行之计。归途中,道经徐州,经费缺乏,步行七昼夜,几至饿毙。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再次北上谋刺,亦未果。八月,得蔡元培之助,东渡日本,入清华学校,数月后转入成城学校,在陆军班中勤奋砥砺,成绩优异。留学生监督探知其有反清之志,设计削去学籍。折叠少怀壮志陶成章幼时家境贫寒,天资聪颖。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新学书籍,思想逐渐转变。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他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意识,与"推翻君主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合拍,他渐萌革命思想,欲改革封建专制。父陶品三惧祸,多次告诫之,然其志不变。早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陶成章忧心如焚,即定下从戎之心。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曾两次赴京拟刺杀慈禧未果。折叠投身革命1902年,陶成章只身至日本留学,

  陶成章后转入成城学校学习军事。1903年,"拒俄运动"爆发,留日学生组织"军国民教育会",陶成章结识该会会员龚宝栓、魏兰等人,参与商议革命活动。1904年,陶成章归国。(另有资料称,因陶成章倡言革命,言辞激烈,为清政府驻日公使所忌。1903年被诳归国,取消其留日学籍,然其革命之志愈坚。)1904年初(光绪三十年),陶成章偕魏兰深入浙江内地联络各地会党,在云和创办先志学堂,建立据点。1904年10月,陶成章与蔡元培、龚宝铨等在上海创立光复会,推蔡元培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并担负联络苏、浙、闽、皖、赣5省会党之重任。光复会以入会誓词"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6字为宗旨。1904年底,陶成章前往日本,在东京成立了光复会分部,许寿裳和鲁迅就是在这时加入光复会的。光复会成员积极地宣扬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提出朦胧的社会经济改革要求,但是各自的思想成分很纷杂。不过,"在各种成分中,反对满州贵族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建立共和政治的宣传,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光复会成立后,徐锡麟、秋瑾等先后加入,革命形势有了迅速发展。1905年8月(光绪三十一年),陶成章与徐锡麟等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为浙江会党培训骨干。是年冬复去日本,谋入联队,振武学校学军事,均未成。1906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任留日会员浙江分会会长,兼《民报》编辑。不久回国,联络闽、皖各省,成立光复军,被推为5省大都督,与徐锡麟、秋瑾加紧皖浙起义准备。1906年间,蒋介石离开浙江乡下到了日本,在东京初次遇到陈其美。蒋介石遇到陈其美后,便长期受到了陈的影响。陈其美刚到日本时进入了警察学校学习,后来转学军事,他们二人所学相近,又意气相投。陈其美的江湖作风,及其在帮会中的地位,尤其使蒋介石折服。1908年春,蒋介石再次东渡日本,经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10年5月,又经陈其美介绍,受到孙中山的单独接见。因此,蒋介石视陈其美为良师益友,一直称陈其美为"大哥"。

陈其美与陶成章 陶成章简介,陶成章生平故事,陶成章故居,墓地

  陶成章故居大门陶成章故居为绍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进平屋,明间台门斗上悬挂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题的"陶成章故居"楷书横匾。仪门上挂有陶成章半身像,两侧挽联为"皖变是先驱,九死完成光复志;越贤为杰出,万流凭吊广慈魂。"总结了陶成章革命的一生。遗像前苍柏簇拥,象征了烈士不朽的爱国精神。东次间为灶间和杂物间。东厢房平屋四间,南首第一间为陶成章生前书房。第二进座楼。楼下辟为陶成章生平事迹陈列,通过翔实的图片、实物介绍了陶成章革命实干家的一生。真像孙中山对陶成章评价的那样:"陶君抱革命宗旨十余年,奔走革命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楼上按原状布置,供人们瞻仰。中间为烈士婚后卧室,东次间为陶成章父母寝室,西次间为陶成章遗物陈设,包括陶成章联络会党、奔走革命时用过的小皮箱及与友人之间的来往书信等。折叠墓地陶成章之墓位于风篁岭南天竺(原位于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边)。民国元年(1912年)1月14日,陶成章在上海广济医院被刺身亡。同年1月22日,烈士灵柩由上海绍兴会馆迁来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前安葬。陶成章之墓(两侧为杨哲商、沈由智附葬墓)用青石板构筑,呈长方形墓体,前置供桌,碑文刻在墓体前石体上,简洁端庄。1964年,陶成章之墓被迁到鸡笼山,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1年9月,再迁至今址。安葬时另换骨坛,中置砚石一方,上刻:"陶成章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至南天竺"字样。今陶墓在徐锡麟墓西侧,墓仍按原样修复,呈矩形,陶墓居中,杨哲商、沈由智附葬左右。墓高1.5米,宽2米,用青石砌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