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岑参怎么读音 岑参《经火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05-24 05:06:20 1067
岑参《经火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经火山原文: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经火山翻译及注释翻译久已听说的火山今日

岑参《经火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经火山原文: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经火山翻译及注释

翻译久已听说的火山今日才见到,它高高地矗立在蒲昌县东。赤色的火焰烧红了胡天的云,炎热的气流蒸腾在边塞上空。不知道由阴阳二气构成的热能,为什么独独燃烧在这座山中?我在严冬时节里来到这里,山下仍然是一阵阵热风。人和马都热得汗流浃背,谁能探究大自然的奥妙无穷?

注释1火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北部。王延德《高昌行记》:「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2突兀:高耸貌。蒲昌:唐代县名,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以其东镇城置,在今新疆鄯善。3虏云: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上空的云。4炎氛:热气;暑气。唐储光羲《行次田家隩梁作》诗:「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5阴阳炭:即指由阴阳二气结合的熔铸万物的原动力。语出西汉贾谊《鵩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之;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6炎风:热风。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7孰:谁。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经火山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九载(750年)岑参初次出塞经过火焰山之时。天宝八载(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上任,大约次年途经蒲昌(今新疆鄯善)。当时火焰山横亘眼前,烈焰飞腾,奇景壮丽,激起了这位边塞诗人的满怀豪情,因此创作了这首《经火山》。

经火山赏析

  此诗写亲眼所见的景象。起句「火山今始见」的一个「始」字,发出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慨叹。「突兀蒲昌东」中的「突兀」一词,既勾勒出火焰山巍峨高耸之貌,又描绘出火焰山拔地而起、扶摇直上的宏伟气势。起始二句,气势宏大。

岑参怎么读音 岑参《经火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接着「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二句继续写火焰山的威势。「虏云」、「塞空」,既表示其空间的高远,又像征著异族活动的天地。而那火焰山的烈焰,却能燃烧那远天的云朵,灼烫的气浪蒸热了广漠的塞空。将火焰山置于广阔的塞空虏云之间,以烘托其热力威猛之势,联想合理,夸张恰到好处,炼字精当,意韵喻长。尤其是一个「烧」字,将火山烈焰指向虏云;一个「蒸」字,使火焰山热气威及远塞,由低向高,由近及远,顺着火焰山热力的漫延,形象地刻划出火焰山名不虚传的威势。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夸张,并非不著边际地虚叹,而是基于生活的真实和诗人志向的高远。在这里,诗人没有拘泥于火焰山近景红巖焦土的精雕细刻,而是从远处的「赤焰」和「炎氛」,「虏云」和「塞空」着眼,以山比军、以热喻威,使诗歌饱含深广的意境。

  接着,诗人在反问中发出惊叹:「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西汉贾谊在《鵩鸟赋》中把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变化比喻成金属的熔铸,岑参此处化用其意,幻化出一种新奇的意境:火炉之大,如天高地阔,燃料之多,集全部阴阳于一地,从而燃著了这座石山。意为火焰山举世无双,为世上万物之佼佼者。

  收尾四句:「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以反衬手法,再现火焰山威势,一物多咏,造成连贯的气势。诗人自长安来,一路天寒地冻,唯独边塞火山热气蒸人,人和马都大汗淋漓。这种驱寒使热之工,若不是神力造化,人力绝不能能为之。这里,诗人通过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真实地描绘出火焰山奇特怪异的景象和无穷无尽的强大威力。可以想见,来到火焰山前,诗人触景生情,气贯长虹,更加激发了在边塞施展宏图的志向。

诗词作品:经火山诗词作者:【唐代岑参诗词归类:【写山】、【写景】、【言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