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兰州五泉山嘛呢寺 兰州五泉山的历史传说

火烧 2021-09-07 05:36:18 1082
兰州五泉山的历史传说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

兰州五泉山的历史传说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

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

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

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鞭出泉”。

这五眼泉至今犹在。

一为甘露泉,在文昌宫西边,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如甘露。

二为掬月泉,在文昌宫东面,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中秋之夜,月出东山,这里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盘中。

三为摸子泉旷观楼下的摸子洞中。

过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说摸着石子的生男孩,摸着瓦片的生女孩。

清末学者刘尔欣曾在洞口书写一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四为蒙泉,在东龙口下。

这里悬崖凌空,有瀑布泻下,如挂练,如扬丝,坠入乱石丛中,溅起无数明珠,流到草坡间,积成一片明镜。

“蒙”为卦名,寓意东谷山下有险之意。

五为惠泉,在西龙口下的企桥南端谷底,泉圆形,水净沙明,清澈见底,味甘美,宜于烹菜,且有灌溉之利,有惠于民,故而得名。

五泉山是兰州市内著名的名胜之地,在唐,宋时代这里就建有寺庙,后毁于兵火。

现在建筑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崇庆寺、嘛尼寺、卧佛殿、地藏寺等多系明清时代建筑。

古建筑群多集中于中峰。

进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殿宇层叠,楼阁错落,甚为壮观。

兰州五泉山嘛呢寺 兰州五泉山的历史传说

中峰两侧为东西龙口,幽谷之中清泉吐翠,林荫如盖,廊榭亭阁环绕。

东龙口利用山泉之水,新建了碧波荡漾的莲池和逶迤池上的九曲桥,池边伫立二龙戏珠釉壁。

240多级,97盈的长廊盘旋而上,将东龙口与中峰连通。

西龙口依山就势,建成高阁横秀,飞泉挂碧的“小蓬莱”和碧水,亭台,绿树相映成趣的“翠山新圃”。

西龙口西侧的动物园,辟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山,禽园,熊猫馆等。

五泉山的“铜接引佛”,“泰和铁钟”是公园的“镇山之宝”,现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铜接引佛”原在兰州东关接引寺内安放,现移至五泉山金刚殿。

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铜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围八尺。

重约万余斤。

造型优美,衣褶显晰,面部神态敦厚丰韵,怡静庄重,面含微笑,左手托钵,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悯人、接引众生普渡的形态。

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泰和铁钟”原为普照寺物,后安放在五泉山钟厅内。

这座铁钟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铸造,钟高九尺,直径六尺,重一万斤。

造型宏伟肃穆,声音浑厚洪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