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安邑 揭秘魏国为什么迁都大梁 不是因为秦国的缘故而迁都的
揭秘魏国为什么迁都大梁 不是因为秦国的缘故而迁都的

还不知道:魏国为什么要迁都大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在战国七雄中,魏国的疆域包含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值得注意的是,魏国一开始的都城在安邑,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不过,在魏惠王在位时,选择将魏国的都城迁到大梁,也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
一
首先,就魏国迁都大梁的时间,在历史上存在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九年(公元前361年)、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分别见古本《竹书纪年》和《史记》等史料。就目前来看,不少史学家倾向于魏惠王六年,也即公元前364年迁都大梁的说法。就魏国从西边的安邑迁都到中原地区的大梁,存在魏国害怕秦国的说法。也即魏国是因为惧怕强大的秦国,所以才迁都到东边的大梁。不过,在笔者看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一说法却很难站住脚跟。
二
具体来说,按照魏惠王六年,也即公元前364年魏国迁都大梁的说法,彼时的秦国显然还不够强大。众所周知,战国初期的秦国相对弱小,在和魏国的交战中屡战屡败。而这一情况的改变,是因为秦国推行了“商鞅变法”。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商鞅进入秦国后,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由此,从时间上来看,是先有魏国迁都大梁,而商鞅变法是在这之后发生。由此,就魏国来说,迁都大梁显然不是惧怕当时的秦国。
三
对此,在小编看来,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是因为魏国希望将重心放在中原地区,也即希望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在魏国定都安邑,也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时,魏国因为已经占据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这个时候向北发展则是人烟稀少之地,而向西则需要彻底消灭秦国。就当时的形势来说,魏国想要彻底消灭秦国,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背景下,将都城迁到富饶的中原地区,一是因为当时的大梁(今河南开封)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平原地形,二是因为魏国要和齐国争夺中原霸主之位。
四
最后,在魏惠王即位时,周边的大国,比如齐国、赵国、楚国等都在崛起。对于这些大国来说,已经对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形成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拥有山海鱼盐之利的齐国,成为魏国当时最大的威胁。由此,如果魏国继续定都安邑的话,因为距离中原地区比较遥远,显然不如大梁更方便控制中原地区,也不利于和齐国的争霸。在此基础上,魏国选择从安邑迁都大梁,以此和齐国、赵国、楚国等大国争霸。总的来说,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是把齐国当作主要的对手的,于是采取团结赵、韩,缓和与秦国对立的策略。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一策略可能是魏国衰落的原因之一,在秦国崛起,夺回河西之地后,魏国也在和齐国的争霸中落败,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关文章
- 魏国王错 秦国怎么灭掉魏国的?秦灭魏国谋略
- 魏国 战国末期,魏国再次崛起,可惜还是无法阻挡秦国
- 战国魏国国土不相连 你知道战国初期的魏国强大到哪种程度了吗?当时的魏国有多猖狂?
- 魏国之后是哪些朝代 戰國時期被魏國流失的三名人才,逃到他國後,成就功績
- 流放之路霸主巨斧 战国霸主的衰落之路:魏国为何从吊打四方变成被四方围殴?
- 战国的魏国是怎么灭 揭秘三国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最先亡国?
- 楚国魏国 魏国和楚国是怎么变法的?为什么不如秦国成功?
- 春秋战国魏国 四战之地危险么?战国七雄的魏国有三块四战之地,看地图一目了然
- 战国初期魏国 四战之地危险么?战国七雄的魏国有三块四战之地,看地图一目了然
- 战国魏国历史 战国初期,实力强盛的魏国为何不全力灭掉秦国?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