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汕头小公园骑楼历史文化 汕头小公园历史

火烧 2022-06-18 00:55:09 1066
汕头小公园历史 一、汕头市小公园的简介汕头市小公园是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文

汕头小公园历史  

一、汕头市小公园的简介

汕头市小公园是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

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毁。

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小公园雅观倍增,独具一格。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 。

二、汕头市小公园的介绍

汕头小公园,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狭义的小公园,指位于小公园片区核心的中山纪念亭。广义的小公园,涵盖中山纪念亭周边的街区,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等,统称小公园历史文化区。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区样式,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三、汕头市小公园的地理

广东省汕头市小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 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虽然她正在老去,但这里曾有过最纯粹的独特商业文化,有过许许多多汕头人的梦想和荣耀、挣扎与希冀。

四、汕头小公园 是不是中国最小的公园

汕头市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 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这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目录 历史 地理位置 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凝固着汕头人的情结 小亭历史 小亭的意义 小公园的历史 “小公园亭”趣事 近代发展 隐藏的故事 过去的繁荣 这里曾升起汕头第一面五星红旗 沧桑历史的感悟 历史 地理位置 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凝固着汕头人的情结 小亭历史 小亭的意义 小公园的历史 “小公园亭”趣事 近代发展 隐藏的故事 过去的繁荣 这里曾升起汕头第一面五星红旗 沧桑历史的感悟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 汕头市小公园是 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

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毁。

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小公园雅观倍增,独具一格。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 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虽然她正在老去,但这里曾有过最纯粹的独特商业文化,有过许许多多汕头人的梦想和荣耀、挣扎与希冀。 编辑本段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凝固着汕头人的情结小亭历史 建成于1934年12月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1969年在“破四旧”的动荡岁月中灰飞烟灭、被夷为平地。

新时期开始,百废俱兴,中山纪念亭应运复建。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时时牵动着汕头的神经,甚至成为联结海内外的“脐带”。

自小公园中山纪念亭重建以来,这一带经常会看到这种场面,平静的街区突然间停下了旅行团的大巴,走下来的大多是来自海外的潮汕人,这时老城的中心又热闹了一阵。在回乡观光、探亲的华侨眼里,她像故家的门楣一样难忘,像祖母的笑颜一样可亲,总是那样令人魂牵梦绕。

尽管有些旅客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故乡的一景一物只是在前辈的讲述中得到一些零星碎片,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顿感自己原来也是故乡人。 小亭的意义 一名参与重建小公园亭的施工人员说,小公园亭是汕头比较早的建筑,所以对于汕头来说也可以算是一个标志,老汕头埠的标志,特别是对侨居在东南亚一带的老华侨,对汕头这个小公园亭的印象比较深,所以重建小公园亭在联结潮籍华侨的乡情乡谊有一定的意义。

汕头青旅的导游告诉记者:很多华侨出去南洋,以前叫做“过番”,时间是比较久,那么他们的记忆里就记得在这小公园在这“四永一升平”这一带,并且很多华侨到这一带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公园附近的飘香,蚝烙,糕果等小食。并且他们以前住的租屋大多在这一片。

每次来这里,他们的感触都很深。 编辑本段小公园的历史 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中心,是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标志。

1861年汕头正式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外商纷至沓来.开商店、设洋行、建楼房……民国初,汕头埠已成为主要商业活动区。1930年汕头正式建市,开始了全面的市政建设,拓宽铺筑马路,广建店铺、洋行、茶楼酒馆、文化设施,发展市内交通,扩展了市区面积,出现了“建筑业之兴起,盛极一时”的现象。

这一时期建设,奠定了以小公园为中心向四处辐射的繁华的“四永一升平”的新兴商业区,当时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南生、广发、振源、平平等百货公司也都集中在小公园附近,使小公园成为汕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使汕头城市经济实力一度跃居全国第七位。 小公园及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街道形成放射状分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

小公园片区是汕头的发祥地,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街道特色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是“百载商埠”汕头市的个性魅力体现,也是汕头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 如今的小公园已消褪了昔时的气派荣华。

但每个知道汕头这座百年沧桑历史的人们,对这一处令人再熟悉不过的老地方,留存着美好的记忆。因为她和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同经历了风雨岁月、离合悲欢,汕头人无法忘记她。

尤其是年事较长的汕头人,面对这小小亭台,都常常禁不住感慨低徊。 编辑本段“小公园亭”趣事近代发展 以小公园亭为中心的街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形成,由当年拆建开辟的安平路、国平路等几条大马。

五、汕头市小公园的未来展望

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

备受市民关注的小公园开埠区的保护和管理终于有了法律支持的坚强后盾。4月2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为加强小公园开埠区的保护和管理,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的协调发展保驾护航。《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据悉,《条例》所称的开埠区,是指以金平区小公园为核心、保存开埠期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体现开埠期历史文化风貌的区域,具体范围根据开埠区保护规划确定后,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并由金平区政府在主要出入口设立标志,明确保护范围。根据《条例》规定,市政府和金平区政府应当设立开埠区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资金,专项用于开埠工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条例》还鼓励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保护和利用开埠区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建筑,更新升级改造区内其他建(构)筑物和配套设施。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赠、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开埠区的保护工作,规定市人民政府和金平区人民政府对在开埠区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应当表彰奖励情形包括:维护、修缮或者保护性利用开埠区历史建筑成绩显著的;为了保护的需要,自愿迁出开埠区,或者主动腾退开埠区历史建筑的;捐赠财产,数额或者价值较大的;劝阻、举报损坏开埠区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建筑的行为或者投诉有功的;在开埠区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有突出贡献的等

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实施永平路保护性开发为示范,推动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项目,打造全国开埠商业文化活体博物馆群”的目标任务,正式启动永平路保育活化试点,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近日,金平区的市人大代表就这一工作开展集中视察。

汕头小公园骑楼历史文化 汕头小公园历史

汕头“小公园”被认为是中国开埠的34个城市里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开埠区,去年我市已把小公园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委托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教授设计团队开展了小公园及周边片区约2平方公里范围的详细城市设计。今年8月市委常委会明确将启动区项目纳入2013年度“三旧”改造计划,以金平区政府为建设主体,牵头负责、全力加快推进该项工作。首期永平路启动项目北起居平路—西至安平路—南至西堤路—东至外马路约66亩区域,永平路一百米范围内集中了“汕头邮电局”、“汕头大厦”、“永平商场”、“永平酒楼”、“延寿善堂”等一批文物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金平区旧城办于今年7月份起首先对永平路启动区100米范围内的沿路两侧房屋的房产权属状况、房产性质、面积数据、功能和结构类型进行全面摸查,并进行数据录入,为我市进一步保育活化该项目片区提供基础性数据、资料。首期永平路启动项目改造方案涉及66亩范围(除永平路一百米沿街范围外)也于近期全面进入实质性摸查建档工作。永平路100米范围内房屋进入收购阶段,公产房部分正在清退中。永平路老邮电局广场建设项目正在推进。

六、汕头有那些历史文化啊

我是汕尾的距离汕头很近。 英文:Shantou, 曾称 Swatow.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 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 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全境位于东经116°14′至 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 高雄180海里。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 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华南之门户”的美称。

汕头原是揭阳(后居澄海)海边的一个渔村。元代,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形成较大渔村,称为“厦岭”。至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现在的外马路老妈宫一带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称作“沙汕”。万历三年(1575年),沙脊积聚成片,称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现在的外马路人民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以后,清政府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简称为“汕头”。至嘉庆四年(1809年),因商船停泊越来越多,称作“沙汕头港”。至开埠前,已建立了“漳潮会馆”,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具备商埠雏型。汕头开埠后,鸦片和外国商品源源输入,而大批“猪仔”(契约华工)被源源输送到各国殖民地充当苦力,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美国、日本等国先后设立领事馆,进行经济、文化、军事侵略。

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则叫“汕头”。汕头又有鮀岛的别称。鮀是种体小而圆、带有斑点的鱼类,属鲨鱼的一种,称作鲨鮀。汕头市区因位于鮀济河一侧,三面环水,历史上曾是半岛,过去海湾盛产鲨鮀,故称“鮀岛”。

开埠——汕头市开埠到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是一片波涛滔滔的海湾,因近几百年来韩江所带泥沙的冲积,才逐从朋海底浮聚起来。元代时,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初步形成较大的渔村,称为“厦岭”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蓬洲御千户所于此。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称为“沙仙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这里筑烟墩建炮台,称为“沙仙头”。从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各地盐贩也常到这里贩盐运销。清政府在此设站征收盐税。简称“汕头”。汕头又有“鮀岛”。以后,随着过往商船日趋频繁,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清政府在放鸡山(今妈屿岛)设立“常关”,课收南北商运的关税,这是在汕头最早设立的海关。

建国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建制,设立潮汕专区;1953年1月与惠阳、兴梅专区合并为粤东行署;1956年2月与兴格合称汕头专区,1965年兴梅独立设专区,汕头及下辖县称为汕头地区。另经几次变动。但汕头市均为地方或专区党政机关所在地。1981年11月,在汕头市划出一片土地创办汕头经济特区。1983年7月,实行地市合并,建立市领导县的体制,辖澄海、南澳、潮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饶平8县和潮州市。1989年1月潮州市划为省辖市。1991年4月6日,国家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扩大到整个汕头市,面积234平方公里,并定于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务院1991年12月决定,调整潮汕地区的行政区划,设置汕头、潮州、揭阳3个地级市。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潮阳撤县设市(县级);1994年4月,国家辽批准澄海撤县设市(县级);同月,国务院批准潮阳市河清镇划归汕头市,设河浦区(县级)。至此,汕头市辖龙湖、金园、升平、达濠、河浦五个县级区和南澳县,代管潮阳市、澄海市。

汕头市金平区于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升平区、金园区及原达濠区礐石街道浔洄居委、龙湖区龙溪路以北区域组建而成。

百年大事回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