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玉保简介 邓九宜简介

火烧 2022-05-21 12:14:10 1026
邓九宜简介 邓九宜(1906-1992),俗名邓天保,祖藉广东新会,道名「九宜」,是1960至1990年代香港道教科仪重要传承人之一。目录1生平2影响及贡献2.1培训科仪人才2.2塑造香港道堂科仪特色

邓九宜简介  

邓九宜(1906-1992),俗名邓天保,祖藉广东新会,道名「九宜」,是1960至1990年代香港道教科仪重要传承人之一。

目录

1生平2影响及贡献2.1培训科仪人才2.2塑造香港道堂科仪特色3相关条目4参考资料

生平

邓九宜俗名邓天保,祖藉广东新会,道名「九宜」,字派取自青松观以「紫云绕九龙」起首的派诗。邓九宜在1950年代定居香港,与香港多间道堂关系密切,他最先入道于青松观,经常与侯宝垣、关秋、麦幸等互相讨论交流经忏科仪。到了1960年代,邓九宜先后于云鹤山房、蓬瀛仙馆、竹林仙馆、圆玄学院教授经忏,桃李满门,对香港道堂科仪人才培养有着重大影响。

1970年代是邓九宜传授经忏的高峰期,他除了担任蓬瀛仙馆的经忏主任,同时在竹林仙馆教授经忏,并且兼任名誉馆长。1970年代初,邓九宜又被邀请到圆玄学院教授经忏,并兼任第一任的经忏主任。到了1970年代末,虽然仍然活跃于香港道教界,但他已将培训各道观经生的重任交托弟子,自己则留驻在竹林仙馆,为竹林弟子传授经忏科仪,直到在1992年羽化。

影响及贡献

培训科仪人才

邓九宜曾在多间宫观传授经忏,门下弟子众多,其中包括竹林仙馆伍二妹、伍三妹、黄森道、曾忠南,圆玄学院的邓波儿,通善坛的经忏主任凌十正,玉壶仙洞的住持周庆添,蓬瀛仙馆的龚洁德,圆玄学院的李浩贤、张洁菱及邓洁珊等。

根据曾忠南的忆述,邓九宜会先让弟子入坛当「散众」,在坛内向师兄观摩学习,借此熟习经本、法器的运用。1960至1970年代,道教经忏并未普及,每所道堂所接的功德不多,经生入坛观摩学习的机会也较少,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功德法事和聚众餐中与师兄弟学习交流,故有意学习道教科仪的信徒会在多所道堂入道,这样便能参与不同道堂的经忏活动,有更多入坛诵经礼忏的机会。邓九宜的弟子都在多所道堂入道,后来他们便在不同道堂培训经生,将邓九宜的经忏与规则传承下去。

除了传授诵习经忏法门外,邓九宜也特别重视坛内的礼节、经忏的节奏、声调的和谐,乃至法器的运用等细节。虽然邓九宜直接传授弟子的时间不长,但他要求弟子熟习经忏基本功后,入坛实践,并在实践中累积经验,事后邓九宜都会为他们检讨不足,藉以提高水平。这种传授模式深深影响了弟子日后的传承系统,确立了一种参与法事的准则,及传授经忏的重点与方式。

塑造香港道堂科仪特色

现时的香港道堂科仪可以主要分成两个传承系统,分别是邓九宜所传,以及侯宝垣所传。根据邓九宜的早期弟子邓波儿所指,「邓传」与「侯传」弟子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诵经的腔口,两者均有异于北方道教科仪传统及音乐传统,邓九宜的腔口特色是其洪亮的声线及浓重的新会口音,而侯宝垣则将粤曲的腔调融入道堂唱腔之中。

相关条目

侯宝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