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描写冬天的诗句 md在这个城市前后写了三首诗,每一首都是精品,一起来欣赏吧
md在这个城市前后写了三首诗,每一首都是精品,一起来欣赏吧 首先来一首md的诗,让大家判断一下,这是md在哪个城市写的。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md在这个城市前后写了三首诗,每一首都是精品,一起来欣赏吧
首先来一首md的诗,让大家判断一下,这是md在哪个城市写的。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不用我说,一看便知,写的清清楚楚是杭州啊。是的,杭州,被md视为第二故乡。建国以后,主席经常到各地视察和搞社会调查,在杭州的时间最多。他在杭州住过四十多次,累计八百多天。这在中国的所有城市中,是没有第二个的。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题目是《看山》。诗中也写了,三上北高峰,主席三次登上北高峰。站在北高峰上,杭州一览无余。飞凤亭边绿树葱茏,桃花岭的风似乎吹到了山峰。天热的时候来,这里有扇子岭,冷冷而去,这是因为美人峰吗?雄鹰翅膀一字伸开,飞来峰是在欢迎我们吗? 这是md难得的一首清新的小诗,第一联写登上北高峰,用「 ”一望空”总领全诗,下面的六句都是写一览无余所看到的。虽然小诗很清新,但是还是运用了主席一贯的手法,大胆想象,新奇比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md每次等上,回去时总是恋恋不舍。在杭州时,他除了登北高峰,还去了莫干山。这次,他本来并没有打算写诗,但是,当要离开时,还是禁不住吟了一首七绝。题目就叫《莫干山》,但是,整首诗没有写到莫干山。我们来看这首诗: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转身又进了汽车,唉,又要离开了。再一次回首时,峰峦已经没入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这车,跑得真快。刚刚跑过盘山公路,已经风驰电掣地来到了杭州。 这首诗有一个特点,就是题目是莫干山,诗其实没有写莫干山,写的是离开莫干山的情景。其实,这正是体现了主席的大手笔。写离开,衬托对莫干山的留恋,也就写出了莫干山的美景和游览莫干山的喜悦之情。 杭州最壮观的景致,莫过于钱塘潮了,这是世界三大潮涌之一,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留下观潮的诗篇。但是,要说写出了钱塘潮的壮观雄壮的,真的不多,即使是苏轼那样的大手笔,也是少了一点东西。我们来看一下苏轼写钱塘潮的一首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很明显,苏轼这在学李商隐的「 ”巴山夜雨”,但是,说真的,没学到内功,只学到了皮毛。这首诗真的不咋地。 md这么多次来杭州,当然不会不去观潮的。何况,主席的豪迈性格,跟钱塘潮涌实在是太吻合了,怎么可能不去呢?确实,主席去观潮了,而且留下了一首诗。我们来看看主席这首诗吧。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千里钱塘,波涛滚滚而来,潮头雪浪飞花,向钓鱼台扑过来。人山人海的观潮者,赞叹着壮阔无比的江潮,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胜利而返。 笔者的笔力很难翻译主席的这首诗。这首诗有着主席诗词典型的豪迈奔放的风格,把钱塘大潮的雄宏壮阔,表现地淋漓尽致。在千古以来写钱塘潮的诗词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我们从主席这几首诗中,体会到了主席对杭州这座城市的喜爱,说杭州是md的第二故乡,一点也不为过。 大家对于md写杭州的这几首诗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很赞哦! (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