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兔死狐悲意思成语故事 兔死狐悲成语故事_成语“兔死狐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火烧 2022-08-01 02:14:36 1042
兔死狐悲成语故事_成语“兔死狐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兔死狐悲成语故事_成语“兔死狐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兔死狐悲  【拼音】 tù ǐhú ēi  【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

兔死狐悲成语故事_成语“兔死狐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兔死狐悲成语故事_成语“兔死狐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兔死狐悲

  【拼音】 tùsǐhúbēi

  【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故事】

  “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泣”。这个成语,原出自《宋史·李全传》。后又见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

兔死狐悲意思成语故事 兔死狐悲成语故事_成语“兔死狐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

  起义军遭到金军的镇压,杨安儿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四娘子)率领起义军从益都转移到莒县,继续斗争。后来杨妙真和李全结为夫妻,两支部队汇合。公元1218年,他们投附宋朝,驻扎在楚州(现在江苏省淮安县)。此后,李全抱有发展个人实力、割据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军包围,城破投降。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领兵进攻楚州,杨妙真派人去争取夏全,对夏全说:“你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如今你却带兵来攻打我们。打个比方说,狐狸死了,兔子感到悲伤哭泣;如果李全灭亡了,难道独有你夏全能生存吗(原文是'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希望将军和我们团结起来。”夏全同意了。

  往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里说:“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

  后来,人们引用“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来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现在多用于贬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