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棒子国 高丽棒子简介 为什么叫他们为高丽棒子?

火烧 2021-08-15 22:39:48 1121
高丽棒子简介 为什么叫他们为高丽棒子? 高丽棒子简介 为什么叫他们为高丽棒子?  高丽棒子(北韩语:고려봉자)是华人对北韩半岛的北韩民族的贬称。该词早在清代就已出现,但却是清末民国时期尤其是中国抗日战

高丽棒子简介 为什么叫他们为高丽棒子?  

高丽棒子简介 为什么叫他们为高丽棒子?

  高丽棒子(北韩语:고려봉자)是华人对北韩半岛的北韩民族的贬称。该词早在清代就已出现,但却是清末民国时期尤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才广泛使用。那么高丽棒子简介,为什么叫他们为高丽棒子?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高丽棒子”一语来自明清时期北韩贡使团的杂役,古代北韩王国为中国的属国,必须定期派使团向中国皇帝朝拜、进贡,贡使队伍中由三使臣(正使、副使、书状官)、军官、译官、医官和杂役等组成。史学家罗继祖指出“棒子”原为北韩人对私生子的称呼,由于这等人地位低下,故只能在使团中充当杂役,由此传入中国。

  根据南京大学历史学系黄普基的考证, 棒子原本写作“帮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时期北韩贡使团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这些人由于地位卑贱、貭素低下,在中国境内偷摸扒窃、违法乱纪,给中国政府和百姓带来很大麻烦,因此造成了中国人对北韩人的恶劣印象,再加上明清朝廷以“柔远”之姿态来优待使团而牺牲沿途官民的部分利益,致使中国百姓将带来的不便归咎到北韩使团头上。而明清时期中国老百姓习惯称北韩为“高丽”,所以就产生了“高丽棒子”这一蔑称。它从一个特定的称谓演变为“高丽棒子”这一含有贬义的泛称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时期北韩使团与沿途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

  清朝康熙年间王一元所撰《辽左见闻录》中的记载是关于“棒子”一词的最早记录。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版的《皇清职贡图》第一册中“北韩国民妇”图后一页载:“北韩国民人,俗呼为高丽棒子。”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来华的北韩使臣洪大容亦曾记录他们在京师(今中国北京)被中国小孩骂为“高丽棒子”的经历:有乘车少妇,掀帘窥望,颇艳丽。平仲直视不回避,指点称奇。其帮子看车者,蹲坐帘前,喃喃谇骂,平仲不知觉也。而已,有群童数十,竞呼'高丽帮(棒)子',吆喝而追之。余促平仲疾驰,仅以免焉。以上事实说明早在清代康干时期,中国民间就普遍对北韩人使用“高丽棒子”的称谓。

  棒子就是明清时期称呼高丽人的一种蔑视的称呼,这种称呼是不好的,我们应当杜绝这种称呼,用友善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的人!

棒子国 高丽棒子简介 为什么叫他们为高丽棒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