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了什么和什么 儒家重要经典《孟子》的作者是谁?三种说法那种可信?
儒家重要经典《孟子》的作者是谁?三种说法那种可信?
《孟子》既是儒家的经典,又是优秀的文学精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江山为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
这些精辟的名言,便出自于《子》一书,仅凭这几句话,就足以奠定孟子及其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孟子》是一部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典籍,它在汗牛充栋的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部风彩独具的华美篇章。
在我国古代,从宋朝开始,《孟子》一书就取得儒家经典的地位。到了南宋时朱熹将《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自宋到明、清,四书成为士子必读之书,而《孟子》其书,也被视为经书,成为科举必考的科目。尤其是明代,翰林学士胡广奉敕撰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大全》,明成祖朱棣亲自作序,这样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几乎取代《五经》的最高地位,成为时人的基本读物和文人进仕的必修科目。
《孟子》和《论语》一样,不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而且是中国所有古籍中影响最大、最深、最广的书。
关于《孟子》的作者,向来有3种说法。
第一种,《孟子》是孟子与其门徒万章、公孔丑共同记述,而主要作者是孟子。最早持此说者,是汉代的司马迁。他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里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第二种,认为《孟子》完全是孟子本人的著作。主张此说者,最早为东汉赵岐。他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宋朝理学家朱熹,赞同此说,并从《孟子》前后文章风格的一致来论证此观点。他在《朱子大全》中说:《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故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此好?还说:观七篇势如熔铸而成,非缀辑可就。当然,他也认为,在《孟子》成书过程中,有弟子参加。
第三种说法,《孟子》是孟子的门徒万章、公孙丑在孟子死后一起记述老师的言行而成。唐代的韩愈、张籍最早提出此说。韩愈说:轲之书,非轲自著,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之言耳。。后来宋代的苏辙、晁公武,清代的崔述,也同意这种说法。
上述三种说法,以司马迁的说法较为可信。首先,司马迁是两汉人,距孟子生活的时代要近,接触的史料,比后人丰富翔实。其次,从孟子的晚年生活来看,他62岁结束周游列国回到家乡,84岁才去世,前后有20多年之久。因此他完全有可能与万章、公孙丑共同完成《孟子》一书。再者,从《孟子》和《论语》某此不同之处,可以推断出并非孟子死后,由其门徒所著。如《论语》记到孔子再传弟子,说明《论语》非孔子自著,而《孟子》则仅记到孟子和他的弟子的互相问答,从未牵连到再传弟子。又如《论语》中还详细记录孔子动作容貌,而《孟子》则仅记孟子言论与出处。

孟子生平,史籍记载简略。他名轲。有人说他字子车,又有人说他字车舆。战国时,部人。生卒年月不详。据《春秋演孔图》及《阙里志》说,其父名激,字公宜,母仉氏,但这仅为传说而已。
孟子青少年时代的情况,现不得而知。但从《韩诗外传》(汉韩婴著)、《列女传》(汉刘向著)所载孟母断织、三迁等故事来看,孟子在少年时代是受过很好的家庭教育的。孟子一生经历比较简单,《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一个名声很大的学者,到处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想得到各国国君的采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访问列国时,车马数十乘,侍从数百人,所到国家,皆馈赠黄金,给予优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