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苟坝会议的背景和过程 苟坝会议后md在党内的地位变化
苟坝会议的背景和过程 苟坝会议后md在党内的地位变化 宁都会议中,md在党内的军事指挥权被剥夺,直到遵义会议,他才成为ze军事指挥的帮助者,而md真正重掌军事指挥权则是在苟坝会议。从这一角度看,苟坝会
苟坝会议的背景和过程 苟坝会议后md在党内的地位变化

宁都会议中,md在党内的军事指挥权被剥夺,直到遵义会议,他才成为ze军事指挥的帮助者,而md真正重掌军事指挥权则是在苟坝会议。从这一角度看,苟坝会议的作用和意义绝对不亚于遵义会议。那么,苟坝会议的具体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苟坝会议之后的md在党内的地位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苟坝会议的背景和过程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部队进至土城附近,遭到川军阻击。于是,红军调头西进,渡过赤水,到川滇边境的扎西地域休整、缩编,拟寻机渡过金沙江去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敌军为阻止红军北上渡江,调集重兵对红军形成合围夹击之势。 为扭转局势、跳出敌之包围圈,md主张回师敌人兵力暂时空虚的黔北地区。于是,红军二渡赤水,激战娄山关,再占遵义。在被称为遵义战役的作战中,红军重创敌中央军两个师、黔军8个团,取得长征以来、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的第一次大胜利。遵义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高层领导干部及广大战士的士气。在此情势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号召红军将士一鼓作气“打大胜仗,消灭大量的敌人”,用战争的胜利推动“在云贵川三省地区建立根据地”。 而就在这期间,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经由毕节、大方开到了仁怀县的鲁班、坛厂一带构筑碉堡。中革军委决定把周浑元纵队从碉堡中引出来加以消灭。1935年3月4日,中革军委在遵义城“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dz同志为司令员,md同志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红军部队会歼周浑元纵队战役。3月10日1时,在平正、干溪一线活动的红一军团军团长bl、政委聂荣臻急电中央,建议进攻打鼓新场,歼灭驻扎在那里的黔军。遵义会议后,红军的每个战斗行动,都须经中央政治局开20多人参加的会议讨论决定。张闻天自接替博古职务后,几乎天天都要主持召开这样的会议。正是bl、聂荣臻的电报,引发了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召开会议。 3月10日收到bl、聂荣臻关于进攻打鼓新场的电报后,张闻天当即召集有ze、dz、md、王稼祥、刘伯承、张云逸、李富春、yj等20多人讨论。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争论很激烈。在遵义战役大捷的鼓舞下,大家希望多打胜仗来创造云贵川三省地区根据地,求得生存,再图发展。所以,都赞同进攻打鼓新场。只有md一个人不同意进攻打鼓新场。 会议争论不休,md以不当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进行抗争,但还是说服不了大家。主持会议的张闻天只好搞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结果,进攻打鼓新场的意见通过了,md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也被表决掉了。 会议结束后已是深夜,md出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提着马灯走了几里地又去找到ze,力陈己见。第二天,ze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参加的会议。一番争论后,一致同意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 本来苟坝会议到此可以结束了,但囿于张闻天接替博古后,每遇战事都要召集20多人开会讨论,往往争论不休,不仅无济于事,又贻误战机,md据此提议成立由几个人参加的小组,全权指挥军事,这一提议立即获得ze、张闻天的赞同。3月12日,张闻天在苟坝“新房子”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由md、ze、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新“三人团”),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该提议在会上获得一致通过。 如果说遵义会议后md在党中央核心领导集体中又开始有了发言权,那么,苟坝会议md进入三人军事小组,不再仅仅是ze指挥军事的帮助者,而是有了代表中央政治局指挥整个红军的权力。不难看出,苟坝会议是提升和巩固md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 回顾历史,md在遵义会议被选为常委后,他卓越超人的才能仍受到党内、军内一些人的怀疑,无论是在土城青杠坡战役,还是部队转战迂回于川黔地区,都有人散布对他的不信任言论。作为领袖人物的md,全党、全军对他有一个认知认可的过程。苟坝会议不仅是md职务变化的一次飞跃,更是全党全军对md“认知认可”的一个飞跃。 苟坝会议后md在党内的地位变化md自宁都会议之后重新执掌军事指挥权。在战争环境中,军事指挥权实质是最具核心和权威的权力。遵义会议上,md虽被选为常委,但在随后的常委分工会上,md只是明确为ze指挥军事的帮助者。那时,md即使自己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按当时的规定,还需经党内下最后决心者ze认可和决定,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苟坝会议新“三人团”成立后,md从此取得了在宁都会议上被撤销的指挥整个红军作战的主导权力,由“帮助下最后决心者”变为“下最后的决心者”,身份完成了质的转变,为指挥红军实现自己的战略思想、夺取胜利获得了最高权力。md作为党中央核心人物,开始名正言顺地走向前台。遵义会议后,md虽然进入了常委,但并无任何实际职务,且党内军内还有人对他时有非议。苟坝会议上,他力主不进攻打鼓新场,事后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他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得失,用政治生命再一次挽救了党和红军,让支持他的人理直气壮、更坚定地支持他;让反对他的人改变看法,对他佩服有加。md在党内军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声望空前提高。苟坝会议后md指挥红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直至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苟坝会议成立新“三人团”后,md不但有了职,而且还有了权,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战略思路指挥红军,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引敌东来;重渡乌江,兵临贵阳,巧渡金沙……彻底摆脱了蒋介石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苟坝会议用事实论证了“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客观性。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党内民主生活极不正常,正确意见不断受到打压,坚持真理的同志受到迫害,党的主要负责人独断专行,致使党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最后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下,注重倾听不同声音,善待不同意见,少数人、甚至个别人的意见也有了充分发表的机会,民主集中的原则被赋于灵活的实事求是的内涵。苟坝会议md反对进攻打鼓新场的意见从被否决到最后被采纳,这就是明证。
很赞哦! (1058)
- 上一篇
心累就是坚持与放弃 人之间心累,是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之所以烦恼!这句话,我该怎样评论?
人之间心累,是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之所以烦恼!这句话,我该怎样评论? 人之间心累,是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之所以烦恼!这句话,我该怎样评论?人之所以活的累 是因为他们内心的自
- 下一篇
是诗人什么的浪漫想象 静夜 说说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静夜 说说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静夜 说说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