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如何打國軍坦克?既靠戰術也靠勇氣還靠運氣!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如何打國軍坦克?既靠戰術也靠勇氣還靠運氣!
作者:喵哆哩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離淮海戰役打響70週年越來越近,我們在翻閱淮海戰役史料文獻的時候,發現了許多解放軍戰士打國民黨軍隊坦克的有趣故事。
1948年11月初,黃百韜兵敗被華東野戰軍包圍,蔣介石急令縮在徐州的邱清泉和李彌火速救援。解放軍山東兵團83團在馬山、不老河之間設防阻擊李彌的42師。李彌兵團是國軍的精銳部隊,天上有飛機支援,地上有坦克開路。
83團9連奉命阻擊國軍坦克部隊,並在戰後涌現出一名打坦克英雄。打坦克叫劉娃,據記載:當國軍坦克來到戰場上,劉娃主動請纓,要把它捉住。劉娃與幾名戰士抵近坦克,先是一輪手榴彈轟炸,坦克毫髮無損。劉娃趁坦克打橫,行使緩慢之際躍身爬上了坦克,坦克三兩下把他顛了下來。劉娃好不容易再次爬上坦克,使勁把坦克蓋子揭開一個縫,勉強把僅剩的一枚手榴彈擠進去半截,坦克裏的人就把手榴彈頂了出來。劉娃乾着急想不出辦法,氣得他跳下坦克,端起衝鋒槍對準坦克齒輪結合部就是兩梭子。這兩梭子還真打壞了坦克的傳動裝置,迫使坦克手投降。
當然,劉娃這個反坦克英雄,有一定運氣的成分在。爲了對付國軍精銳裝甲部隊,解放軍確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坦克戰術,也裝備了不少反坦克武器。
1948年11月16日早上8點多,國民黨第5軍一個營和第8軍一部,從李家橋北面向解放軍陣地運動。解放軍步兵和火箭筒手明確分工,一部專打步兵,一部專打坦克。步兵在交通溝裏瞄準國民黨軍步兵,將其封鎖在距前沿陣地六、七十米處,不能動彈,火箭筒手蒲丙榮、田小清瞄準坦克,每人打了9發炮彈,擊毀擊傷敵坦克3輛。
當時解放軍103團9連6班班長楊勇打坦克也很厲害。據二野《戰鬥英雄事蹟介紹》記載,1948年11月28日,企圖突圍的黃維兵團坦克開路、飛機掩護,從大王莊向南壓進時,在馬小莊遭到解放軍103團頑強阻擊。
戰鬥很慘烈,103團9連連長、排長犧牲,指導員被燒夷彈燒傷,三班的陣地上只剩下一個機槍射手和耿連喜的一支步槍,六班班長楊勇增援三班。就在這時,三班戰士耿連喜發現國民黨軍坦克又攻了上來,楊勇叮囑所有人不要慌,一邊指揮機槍射擊打掉坦克後面的步兵,一邊把一堆捆成捆的手榴彈扔進了鹿砦裏。鹿砦是一種軍用障礙物,因向鹿角而得名。
有戰士提醒楊勇手榴彈沒拉弦,他顧不上解釋跳出陣地,滾進到鹿砦旁邊,在坦克行進到距離鹿砦十米左右的時候,拉響了手榴彈。國民黨軍坦克手嚇懵了,掉頭就跑。
轉眼間就是12月7日,解放軍1縱隊4大隊2營在劉莊、呂莊剛修築完工事,就看見4輛國民黨軍隊坦克迎面而來。6連戰士李連保抱着一個炸藥包跳出工事,迂迴到坦克後面,趁坦克向西南轉彎時,將炸藥包安放在炮塔的後坡上,一聲巨響,坦克的鋼板被炸開了。
見狀不妙,國民黨軍坦克駛向4連陣地,4連排長楊德喜使用同樣的辦法又炸燬一輛坦克,剩下的坦克不敢在4連陣地上晃悠,轉而又來到6連陣地,6連1排代理排長詹世堂跳出工事,將拉火管投向坦克頂部,把這個鐵傢伙炸了個頂開花。
經過數次與國民黨軍坦克的較量,解放軍戰士對坦克這個鐵傢伙不再畏懼,反而都摩拳擦掌想要活捉它。淮海戰役到了後期,杜聿明集結10餘輛坦克壯膽,企圖逃出解放軍包圍圈。
在孫廠,解放軍戰士先打掉杜聿明坦克後面的步兵,這就等於卸掉了坦克的盔甲,使坦克變成了“光腚”鐵龜,然後,又有戰士拿着手榴彈爬上坦克,打掉坦克的觀察孔,1輛坦克基本上就被馴服。張丁團就這樣俘虜了3輛國民黨軍坦克,還有11輛坦克向“濟南第一團”陣地逃竄。
“濟南第一團”3營機槍連火箭筒手陶仁祥率先使用火箭筒打掉1輛坦克,隨後這個團集中所有火箭筒追擊剩下逃跑的10輛坦克,戰士們追了數十里,又發現了5輛坦克,有的被擊毀,有的完好無損,坦克手們主動投降了。戰士們又開始追擊剩下的5輛,快到傍晚的時候,忽然傳來一個消息,逃跑的5輛坦克被解放軍騎兵擊毀2輛,活捉3輛。
騎兵打坦克?!對,你沒聽錯,1949年1月10日上午12點到下午5點,5個小時,解放軍“長沙”部隊紅馬支隊和白馬區隊擊潰國民黨坦克部隊攻擊,繳獲裝備有37炮、30重機槍的美式輕型坦克數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