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爱国故事有哪些 岳飞,关于岳飞的爱国小故事

火烧 2021-10-27 15:47:44 1064
岳飞,关于岳飞的爱国小故事 关于岳飞的爱国小故事岳飞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在他出生不久后的一场暴雨中淹死的。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他学习认真,进步很快,十几岁就成为一个武艺高强的人

岳飞,关于岳飞的爱国小故事  

关于岳飞的爱国小故事

岳飞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在他出生不久后的一场暴雨中淹死的。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他学习认真,进步很快,十几岁就成为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北宋末年,岳飞建立起岳家军,去攻打侵略军,收复国土。而那一年,岳飞才20岁。

侵略者的狂暴与贪残令人怒不可遏!当中原大好河山践踏在金人的铁蹄下,岳飞就决定长驱北进,摧毁敌人老巢。岳飞很爱护士兵,士兵们也很愿意和他并肩作战。

岳飞说过,有伤的人可以不用去打仗,而伤员们却从不把伤势放在心上,从来没有一个人掉队。金军猛将兀术曾派十万大军要和岳飞比个高低,这大军中有三千多名铁浮图和拐子马,被人称为常胜军,而岳飞身边只有五千的士兵。

岳飞吩咐大家把军斧绑在长杆上,每个士兵都拿一把钩镰枪。士兵按岳飞的吩咐“上砍敌头,下砍马腿”的方法,把敌人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岳飞则挥动八十多斤的大锤,打得兀术措手不及,慌忙跑开了。岳飞带领岳家军把金军打得如同丧家之犬,金军的将士都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们只要听到岳家军来了,就吓得掉头就跑。

扩展资料: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严于治军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爱国故事有哪些 岳飞,关于岳飞的爱国小故事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

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北宋灭亡后赵构为什么一定要杀忠心耿耿的岳飞

说高宗担心迎回二圣以至皇位不保,所以杀岳飞,这完全是小说演义。

对于皇帝来说,岳飞必须死,从高宗的视角看有五大原因,这个视角看过去对岳飞的误解相当的大

1:宋代打压武臣的传统政策,宋朝本身就是地方军官夺取天下,所以一般用文官督军压制武官,而岳飞在特定的环境下,权力过大名望过重,皇家派去的督军不能制约他,而且岳飞多次违抗命令,而督军丝毫没有插手余地,加上宋代传统这让皇帝无法忍受。

2:犯了重将对皇位继承权指手画脚的大忌,岳飞作为一个在外带兵的武将手握重兵,对于立储这种皇家大事,绝对应闷不做声。但岳飞却干预了皇帝的“家事”。高宗没有子嗣本来就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岳飞在这里指手画脚,加上曾多次抗旨,高宗怕他有朝一日拥兵自重,和皇帝支持的储君开战!所以必须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

3:军略思路和皇帝不符,淮西事变是岳飞被害的重大伏笔。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他的部将后来在要求归岳飞节制而不得的情况下,发生哗变杀了吕祉率领全军五万多人集体投降了伪齐。淮西事变搅乱了北伐大计而且改变了敌我军力对比,原本主战派的赵构求稳,不支持军力不占优势的北伐变成求和派,他急令岳飞转入防御,保住长江防线,但岳飞认为应该继续北伐。(而且淮西事件令赵构彻底明白了,x家军完全是将领的私人部队,想投降就投降,毫无能制约的余地,而岳飞多次抗旨不遵和督军无法介入的现状,令皇帝完全无法继续信任岳飞)

4:北伐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时宜。其实二圣回来了,也是高宗当皇帝。接回来真没啥毕竟大势已成,翻不起波浪。可是你不能大规模宣传啊?宋朝当时是以弱抗强,攻还是守都需要稳定人心,不能被民意裹挟强打急上,那样在战争的主动权上就会受困,非常的麻烦。可被岳飞这么一点题,原本冷却下来的二帝问题开始变得不能冷处理,而且皇帝无子嗣的问题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岳飞又加了一瓢热油上去,把高宗烫的焦头烂额,狼狈不已。

5:正史岳飞的性格急躁又自信,令皇帝不能信任:正史岳飞性格和民间岳飞的儒将形象大大不同,正史岳飞性格很急,常和上司据理力争,并且哪怕是在顶头上司和皇帝面前,话里话外都对自己的军事能力非常自信,大有一腔热血以一敌百横扫天下的气势,很龙傲天的范儿。所以经常落人口实。比如岳飞说:我朝这些大将里,能三十出头当节度使的,除了本朝太祖只有我岳飞(自比太祖,真的过分了,要知道宋太祖就是将军夺权...这话也敢说)第二,岳飞确实有意的挟军自重,从而逼迫大家不得不接受他激进的进攻战略。一旦高宗和他意见不合,他就抛下军权去庐山隐居,非逼着皇帝认错低头下旨意求他复职,而且不止一次,甚至当时有句俗语叫“进退庐山”来打趣皇帝的尴尬,最后一次复职时,一向忍者神龟的高宗都忍不住不阴不阳的点了一句:下次不会在这样了吧?此时,胆大如岳飞也只能诚惶诚恐的称是。第三是岳飞最后一次闹隐居时,张宪等人要在湖北襄阳举兵,武力要挟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岳飞不合时宜的言词激烈的上表要恢复兵权。高宗一看好么,不让复职岳家军就要反了?到底是哪国的军队?

今天我们当然可以上帝视角的看到岳飞是千古忠臣,但换个视角抛去历史的前瞻性,将心比心的从看高宗的狭窄视角看,岳飞的跋扈,强势实在是令人头疼,难以信任。这就是正史猛将岳飞和民间儒将岳飞的区别,正史岳飞太刚烈太直帅,对皇帝太欠缺沟通能力,一腔热血的以为只要赤胆忠心又能力超群,他不用在意小节和别人的看法,这些草率举动注定会害死岳飞。

最后

直到秦桧死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而事实证明,自岳飞死后宋朝又存活了138年,所以说议和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投降。倒是秦桧在自己的遗嘱中让他的后世一定要“远离政治”。

结论:

岳飞虽然饱读诗书,但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朝中文官势力的支持,加上连续犯下严重政治错误(其实不听命令也算是军事错误了)和说话不当,给皇帝留下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年轻边将,手握重兵,不听上令,作为宿将对皇储和皇位问题大放厥词,自比开国太祖,手下还要武力拥举.....在皇帝眼中完全是活脱脱的权臣形象。岳飞之死也自然是预料之中了。

岳飞是忠诚的,他用鲜血和胜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忠心,但有时候,做大将者,必须要有政治手段。现代军校都教育大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矛盾的终极体现。懂政治即是对自己安全的保障,也是对战争的更深入理解。岳飞是传统武将的优秀典范,但不是现代军人该模仿的对象。

简单介绍一下岳飞的子女。

1、长子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刘氏生。他12岁即从张宪军,随父亲征战四方,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时年23岁。冤狱平反后,赠安远军承宣使。

2、次子岳雷,字发祥,号夏卿,又号声甫,刘氏生。1126年(靖康元年)三月,生于山西平定军。

3、三子岳霖(1130—1192),字及时,号商卿,母李娃。岳飞遇害时,霖年仅12岁,孝宗皇帝昭雪时,霖32岁。

4、四子岳震,字东卿,母李娃。父兄蒙冤遇害,震方7岁,随母流放。曾任朝奉大夫,后又加封缉忠侯。

5、五子岳霆,李娃生,初名岳霭,宋孝宗为之改名岳霆,字应时,号君锡。父兄遇害时才3岁,随母流放。后任修武郎、閤门祗候、奉直大夫。加封续忠侯。

6、岳安娘,岳飞之女,其夫高祚于1163年(隆兴元年)特补承信郎。

扩展资料

岳云早年经历:南宋时期因为金军侵略,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中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宋人的困苦,在祖母教育下,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岳云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他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其父之风。

有一次,小岳云与将士一起骑马进行爬山练习,不小心马失前蹄摔倒在地。父亲岳飞见了大怒,并指责岳云说:“这全是平日练习不认真造成的,如果是在战场上,岂不误了国家大事?”当即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众将士急忙求情,念其年幼,岳飞最后还是下令将岳云打了100军棍。从此岳云更加刻苦练习,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云

岳飞简述其英雄气概?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满天红(岳飞)

岳飞的简历

 中文名:岳飞

  别名:岳鹏举   国籍:中国(宋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   出生日期:1103年3月24日(二月十五)   逝世日期:1142年1月27日(腊月廿九)   职业:军事统帅   主要成就:收复襄阳府等六郡之战   主要成就:平定钟相、杨幺之乱   取得郾城、颍昌大捷   朱仙镇大捷、三援淮西   相传是岳家拳、岳家枪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满江红》、《小重山》、《乞出师札子》、《五岳祠盟记》   官职:湖北、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爵位:鄂王,谥武穆,后改忠武   称号:民族英雄 岳飞——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其一生中有“还我河山”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在我国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女真贵族曾接连多次发动大规模的掠夺战争。在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岳飞坚决主张抗击女真贵族的野蛮掠夺战争,在历史上是起着进步作用的。尤其是岳飞不计个人身家性命的得失,反对赵构、秦桧一伙的投降逆流,招致投降派的仇视,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这是值得表彰的民族气节。   一代忠良遇害岳飞虽然最后被奸臣秦桧所害,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的英雄事迹

岳飞爱国故事

小故事(6)爱国(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