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代四大美男之首 中国四大美男,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怎么死的

火烧 2022-07-25 07:07:11 1070
中国四大美男,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怎么死的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怎么死的古代四大美男:卫玠、宋玉、潘安、兰陵王。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1,卫玠:看死。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

中国四大美男,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怎么死的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怎么死的

古代四大美男:卫玠、宋玉、潘安、兰陵王。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

1,卫玠:看死。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美如珠玉。有一次他一外出,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2,宋玉:庸死。宋玉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国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这个人实际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于时,所以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3,潘安:找死。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

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4,兰陵王:冤死。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就是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居然落了个冤死的结局。 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

兰陵王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

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潘安: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扩展资料: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冼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322年),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

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潘安在当时已经拥有一大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兰陵王,北齐战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兰陵王的,可见兰陵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即是战神又是美男,可谓是文武双全的绝世美男子啊,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最后却因太过完美,而惨遭嫉妒,含冤而死。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古代四大美男

中国四大美男是哪四个?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

  中国古代有周所周知的四大美女,但对于四大美男,周说纷纭,尚无定论。笔者搜集到以下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潘安:天下第一美男     人们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潘安俨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   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男儿。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因为潘安既是美男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倒也愿意下嫁给他。潘安对他老婆是痴情得很,非但老婆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昙花,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宋玉:大才子  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潘安和宋玉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两位大帅哥了。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   宋玉貌美之说流传千古,但他到底怎么个美法却已是千古之谜,因为他连一张画像都没有留下。但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现在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九辩》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在文学史上,宋玉还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有人认为他还是第一个描写妓女的,并指出他的作品《神女赋》中的“神女”就是妓女。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唯《九辩》一篇文章,可以肯定是宋玉写的。   关于宋玉身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国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这个人实际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于时,所以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兰陵王: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北朝时期的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兰陵王是北齐的一员名将。他的名字叫高长恭,因为封地在徐州附近的兰陵,所以叫他兰陵王。北齐的始祖是高欢,高欢的大儿子就是兰陵王的父亲。兰陵王是他的第四个孩子。兰陵王这样的出身可算显赫。但这里有一个很奇特的情况。兰陵王兄弟六个,其他五个兄弟的母亲是谁都记载得明明白白,唯独兰陵王的母亲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当时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没有什么避讳的,即使母亲是妓女也没什么关系。他的一个弟弟的母亲就是妓女。兰陵王的母亲的地位难道低得连妓女也不如吗?历史记载没有给出答案,他的身世也因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兰陵王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北齐和北周在芒山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场恶战。北齐名将兰陵王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脱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美丽绝伦的脸来。上面的人就认出了是兰陵王,群情激愤,万箭齐发,射向了北周的军队。下面的500将士在兰陵王的带领下更是越战越勇敢,结果北周的军队在这上下夹击之下溃败而归。兰陵王打仗自不在话下,问题是他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总戴着面具呢?这恐怕还是漂亮惹的祸。史书上说他貌柔心壮,白得像个美妇人。他的美貌不是历来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非常女性化的美。这样征战沙场,自是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戴上个面目狰狞的面具(或说以铁甲遮面),就能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他的画像流传下来,这倒也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他也有个缺点:贪财。在他家门口,行贿的人络绎不绝,这点是很遭人非议的。他的部下相愿曾经问他,你已经地位这么高,这么富有,你干嘛还要去贪财?兰陵王默不作声。相愿接着说,大概你是怕自己功高盖主,所以特意想要弄出点污点来吧。但你现在想往自己脸上抹黑,实在是没有用的。皇上要害你的话,这正好是个把柄。兰陵王流着泪跪下说,你说得对。相愿说你应该功成身退。兰陵王听取了他的建议,变得消极起来,打仗也没这么起劲了,生了病也不去治疗了,想把病搞大一点,可以早点退休。但是就这样还动作太慢,不久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兰陵王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死时的年龄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估计是正当英年。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卫玠:看死  出生地不祥,西晋人。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壁人”。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使他一连几天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见《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这位帅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美如珠玉,粉丝多得可以组建一个正规师,这不是吹牛。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可怜王大帅哥就这么香消玉殒了,不能不令人扼腕。 )   第二个版本:潘安、曹植、沈约、卫玠(流传较广)    曹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双绝。    沈约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潘安、卫玠如上所述  其他还有各种版本,都不出十大美男范围。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历史简介。

这个问题我喜欢,几天前刚好也想知道,就问了下度娘:

同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一样,众说纷纭。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有几种。 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曹植、沈约、卫玠; 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 人们常用“貌比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潘安俨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潘安在当时已经拥有一大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 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昙花,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自古潘安与陆机齐名。潘安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另外唐太宗亲自为《晋书》陆机传作序,则证明了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名篇都以善叙哀情著称,而潘安在西晋时期将赋这一文体发扬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芙蓉赋》、《射雉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兰陵王,北齐战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兰陵王的,可见兰陵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即是战神又是美男,可谓是文武双全的绝世美男子啊,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最后却因太过完美,而惨遭嫉妒,含冤而死。 北齐的徐州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关于兰陵王,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传说——他相貌过于柔美,不足以威摄敌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战场。邙山之战,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其是敌军还是我军,高长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张美貌绝伦的脸,军心振奋,于是大捷。 但究其真实历史,并未有兰陵王因面貌过美而带面具的记载。《北齐书》等史书记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明确记载他戴的是头盔不是面具。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也就是头盔和铁护面一体的,必须摘下头盔才能露出脸的重骑兵防护装备,并非后世所流传的面具。尽管如此,兰陵王的美貌却是不容置疑、超凡脱俗的。《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美类妇人”。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兰陵王半生戎马,战功赫赫。可这给他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厄运,因太过完美。邙山大捷后,后主高纬问他:“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开始有所忌讳。兰陵王察觉皇上对他的敌意,便开始收受他人贿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爱财的人不爱权),后又听从别人建议称病对朝政退避三舍。可就是如此小心谨慎,兰陵王依然没有躲过被赐死的命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死前烧掉所有债券。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 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当今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体现了先秦女性美的观念,他在汉民族集体意识中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从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美艳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溯到这个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赋》和《高唐赋》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让后人垂涎了几千年。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辩》确信为他所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 关于宋玉身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曾经到过楚国的京城,在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也一度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实际上不善为官的,不合于时,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冼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阶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冼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 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很是器重钦佩他。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于是把女儿嫁给卫玠。接着卫玠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长史谢鲲先前就一直尊重卫玠,相见后很高兴,交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过去王弼在朝中的谈吐像金声,此人在江表的言论如玉振,精微言论,断绝了又续接。没想到永嘉末年,又听到正始年间的声音,何晏如果还在,一定倾倒。”卫玠经常认为人无完人,可以宽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处理,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 卫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于是谋求到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其姿容,看他的人挤成人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卫玠死后葬在南昌。卫玠死时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卫玠改葬于江宁。丞相王导告论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刘惔、谢尚共同议论朝中人士,有人问杜乂可以和卫玠相比吗?谢尚说他们二人怎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又说杜乂是貌清,卫玠是神清。卫玠就是这样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当时中兴名士,只有王承和卫玠为当时第一。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唐朝仍有人感叹卫玠之死,诗云“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 清谈而死 卫玠避乱渡江之初,去拜见大将军王敦。由于夜坐清谈,王敦便邀来谢幼舆。见到谢幼舆,非常喜欢他,再也不理会王敦,两人便一直清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其向来体质虚弱,常常被他母亲管束住,不让他多谈论;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从此病情加重,最终去世。[8] 思梦患病 卫玠幼年时,询问尚书令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沿袭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终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他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一代美男英年早逝。 曹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 双绝。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2]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竟陵八友”之一,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旧史一般称他是梁朝人。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显赫。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沈约是诗文俱佳的大文豪,在当时文声名动天下,身为永明体的创立者之一,他的山水诗、离别诗和悼亡诗以“长于清怨”闻名。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即沈约。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也是沈约。 个人比较喜欢腹黑霸气的范儿,所以比较喜欢曹植,兰陵王也很帅气,这个北齐战神身世太过神秘,结局太过悲惨,让人很是惋惜。 还有一个不在百度百科四大美男里面排有名字的一个绝世美男——韩子高,这个男人可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差点当上男皇后的人!这个人物可不是小说里虚构的。 可见其美貌绝动天下,一代帝王为之情根深重。 下面是他的资料: 韩子高(538年—567年),本名韩蛮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官员。 韩子高家世寒微,侯景之乱时,寄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侯景之乱平定后,与时任吴兴太守的陈文帝陈蒨相遇。韩子高时年十六岁,尚梳总角,他容貌美丽,看上去像美女一般。后侍奉陈蒨。 韩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陈蒨,陈蒨性子急,韩子高总能领悟其意。陈蒨十分宠幸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 永定三年(559年),陈蒨即位,任命韩子高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560),封文招县子,食邑三百户。韩子高所统之兵很多,将士依附于他的,他都尽力加以提拔,陈蒨也都加以任用。 天嘉二年(561年),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后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天嘉五年(564年),平定晋安有功,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天嘉六年(565年),任右卫将军。废帝陈伯宗即位后,升任散骑常侍,仍为右卫将军,移屯新安寺。 陈伯宗即位后,由其叔父陈顼辅政。韩子高因兵权过重,心中很是不安。光大元年(567年),前上虞县令陆昉和韩子高的军帅举报他谋反,后与到仲举一同赐死,时年三十岁。 这些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男子,却都活不长久,真是可惜了美貌又可惜了才华。

历史上的中国四大美男是哪四个人?

  古代四大美男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向来有多种版本和说法,但较为集中的意见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这些美男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才貌双全,文学、音乐修养极高。   简要介绍   中国古代有众所周知的四大美女,但对于四大美男,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编辑本段版本之一   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潘安:天下第一美男   人们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潘安俨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 潘安   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男儿。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因为潘安既是美男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倒也愿意下嫁给他。潘安对他老婆是痴情得很,非但老婆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 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昙花,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名洒潘江陆海云尔”。自古潘岳与陆机齐名。潘岳诗歌名列钟嵘《二十四诗品》上品,另外唐太宗亲自为《晋书》陆机传作序,则证明了潘岳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名篇都以善叙哀情著称,而潘岳大大的在西晋时期将赋这一文体发扬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芙蓉赋》《射雉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宋玉:大才子   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潘安和宋玉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两位大帅哥了。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 宋玉   宋玉貌美之说流传千古,但他到底怎么个美法却已是千古之谜,因为他连一张画像都没有留下。但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现在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九辩》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在文学史上,宋玉还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有人认为他还是第一个描写妓女的,并指出他的作品《神女赋》中的“神女”就是妓女。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唯《九辩》一篇文章,可以肯定是宋玉写的。   关于宋玉身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国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这个人实际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于时,所以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兰陵王: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北朝时期的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兰陵王是北齐的一员名将。他的名字叫高长恭,因为封地在徐州附近的兰陵,所以叫他兰陵王。北齐的始祖是高欢,高欢的大儿子就是兰陵王的父亲。兰陵王是他的第四个孩子。兰陵王这样的出身可算显赫。但这里有一个很奇特的情况。兰陵王兄弟六个,其他五个兄弟的母亲是谁都记载得明明白白,唯独兰陵王的母亲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当时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没有什么避讳的,即使母亲是妓女也没什么关系。他的一个弟弟的母亲就是妓女。兰陵王的母亲的地位难道低得连妓女也不如吗?历史记载没有给出答案,他的身世也因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兰陵王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北齐和北周在芒山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场恶战。北齐名将兰陵王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脱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美丽绝伦的脸来。上面的人就认出了是兰陵王,群情激愤,万箭齐发,射向了北周的军队。下面的500将士在兰陵王的带领下更是越战越勇敢,结果北周的军队在这上下夹击之下溃败而归。兰陵王打仗自不在话下,问题是他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总戴着面具呢?这恐怕还是漂亮惹的祸。史书上说他貌柔心壮,白得像个美妇人。他的美貌不是历来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非常女性化的美。这样征战沙场,自是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戴上个面目狰狞的面具(或说以铁甲遮面),就能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他的画像流传下来,这倒也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他也有个缺点:贪财。在他家门口,行贿的人络绎不绝,这点是很遭人非议的。他的部下相愿曾经问他,你已经地位这么高,这么富有,你干嘛还要去贪财?兰陵王默不作声。相愿接着说,大概你是怕自己功高盖主,所以特意想要弄出点污点来吧。但你现在想往自己脸上抹黑,实在是没有用的。皇上要害你的话,这正好是个把柄。兰陵王流着泪跪下说,你说得对。相愿说你应该功成身退。兰陵王听取了他的建议,变得消极起来,打仗也没这么起劲了,生了病也不去治疗了,想把病搞大一点,可以早点退休。但是就这样还动作太慢,不久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兰陵王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死时的年龄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估计是正当英年。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卫玠:看死   出生地不详,西晋人。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壁人”。   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使他一连几天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见《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这位帅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美如珠玉,粉丝多得可以组建一个正规师,这不是吹牛。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可怜卫大帅哥就这么香消玉殒了,不能不令人扼腕。 )   版本之二   潘安、曹植、沈约、卫玠   曹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双绝。   沈约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潘安   上面已述。   卫玠   上面已述。   其他还有各种版本,都不出十大美男范围。   相关排名之一   第十位——独孤信   独孤信,出生在一个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 独孤信   后来,独孤如愿被权臣尔朱荣收编。尔朱荣见小伙子精于骑射,一表人才,立马提拔为别将。人长得醒目就是好。   这时候独孤如愿才二十来岁,在军中人称“独孤郎”,讲究修饰打扮,又喜欢耍帅,曾在阵前匹马挑战,力擒敌将。单挑本来就少,这一回还是帅哥出阵,又有历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呵呵,可惜没有录像。   某日,独孤如愿到郊外打猎,等到晚霞满天,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第二天起来一看,kao~! 满城人都侧戴帽子,学习这个帅呆了的新造型。   第九位——慕容冲   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如扫帚星行空,轰动之大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   话归正题,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一对漂亮宝贝陪秦王苻坚风流快活。   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数载娈童生涯,一朝铁血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折经历形成了性格的极端:外表阴柔,内心狂野,坚毅。   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战桀骜不驯著称,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亮的极占优势。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了。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   第八位——兰陵王   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   传说的兰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敌人,所以每每打仗都不得不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怀疑“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第七位——韩子高   韩子高,梁朝会稽山阴人。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韩子高貌美,美过中国少年瑰宝周小史(晋代有名的娈童),处于乱军之中,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   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他的一根毛发,史说:“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可见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他绝非仅有漂亮的脸蛋,他身材修长,善于骑射,形体俊美,肌肤诱人,实在是英武异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韩子高却甘愿委身于南朝陈文帝陈蒨,他们同食共寝,日夜不离。更因为子高的一段绯闻,而导致陈蒨一怒之下感情用事灭了王司马一族,最终造成了梁朝的灭亡和陈朝的建立。这种因为同性恋而导致王朝颠覆的史实,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韩子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虽然最终誓言未能兑现,但是韩子高貌美倾国的事实是不容辩驳的。陈蒨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的陈蒨以极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蒨子高两人病榻厮守,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陈蒨死后,子高被冤狱赐死,年仅三十岁。   第六位——卫玠   卫玠,三国时人。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   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   后来,卫玠到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所以我们的fans在追星的时候都应该斯文一点,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俊美。   第五位——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第四位——宋文公   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本来是轮不到他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个公子,已经足够他祷诵好几遍阿弥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那么这位帅哥,帅得令祖母倾心而折节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帅之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还不错,起码要比他的哥哥,有“无道”之称的昭公好了许多。《左传》里说他“礼于国人”,《史记》中说他“贤而下士”,然而不管怎样,即便是因帅得国,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够猜到。   第三位——子都   《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子本来跟某帅哥有个约会,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帅哥哥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瓜。在这首诗里,   “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是众多郑国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少女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几个小时,由此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少女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哎呀,连亚圣孟夫子都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长眼睛的人,可见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确确是个大帅哥了。那么,这个帅名动天下的子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让天下的女人们疯狂?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做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这个人,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   大帅哥子都是帅名远播的美男子,其容颜之美不仅震动了以庄公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而且也得到了以郑国女子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以孟夫子为代表的子孙后代的认同,仅凭这一点,子都之入选美男榜,便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了。   第二位——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   《登徒子好色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   第一位——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相关排名之二   第十位——弥子瑕   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弥子有宠于卫。卫国法,窃驾君车,罪刖。弥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弥子轿驾君车出,灵公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异日,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轿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者。”   评价:不注意保养容颜,不在乎加强学习。伴君如伴虎,只凭少年美色,略显修养不足,但是卫灵公如此娇纵余桃君,看来其俊美程度足以胜过美女貂蝉。   魅力指数:6.5   第九位——曹肇   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宠爱之,寝止恒同。尝与帝戏赌衣物,有不获,辄入御帐,服之径出,其见亲宠类如此。   评价:呜呼!此君在帝王面前已经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其娇纵程度比弥子瑕起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绝代美少年,纵是杨玉环与其争宠,恐怕也要落在下风。   魅力指数:7   第八位——张幼文   张幼文与张千仞,俱世家子。幼文美如好女,弱不胜衣,而尤善修饰,经坐出,如荀令之留香也。千仞与之交甚密,出入比目。及院试发案,二人连名,人咸异之。既娶,欢好无倦。而妇人之不端者,   见幼文,无不狂惑失志,百计求合。幼文竟以是犯血症。千仞日侍汤药,衣不解带。疾革,目视千仞,不能言。千仞曰:“吾当终身无外交,以此报汝。如违誓,亦效汝死法。”幼文点头,含泪而逝,时年   未二十也。千仞哀毁,过于伉俪。   评价:此君与上述诸君不同,出身乡里,爱在百姓,是名副其实的大众情人,跟前面所说的帝王专宠有本质的区别。这样的少年能够占据史书一角,足可见其俊美可以惊动全国。其弱不胜衣状,我看比起那病西施还要略胜一筹。   魅力指数:7.5   题外话:这我记得在冯梦龙的《情史》里也有记载——张幼文同学是因为答应了和那位姑娘OOXX才导致了后来的。。。性病(或许吧)?弱不禁风还学人家行房,嫌命太长。。。   第七位——秦宫   秦宫者,汉大将军梁冀之嬖奴也。宫年少而兼有龙阳、文信之资,冀与妻孙寿争幸之。李长吉为诗云:“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账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   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午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孝虎。折桂销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半夜煮。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凉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线,卷起黄河向身泻。皇天厄运犹缯裂,春宫一生花底活。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评价:单是看李长吉的诗句,就已经让人魂绕梦牵了。如此俊美少年,常伴在大将军身侧,自然是骁勇善射,英姿飒爽了,难怪连大将军的妻子都深为迷恋,不但不妒忌,还要争着与其销魂,就算是王昭君,也不见得有如此魅力吧。   魅力指数:8   中场休息:自古美色出少年,呵呵,这才列举出四位,就已经把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全都给酷毙了!建议喜欢女性朋友的人们不要再逞强继续往下看了,否则羞得无地自容,气得横尸当场,却又能怪谁呢?怪只怪华夏少年俊美夺目,让满天星斗失色,令古今男女动容吧。闲话少叙,惊心动魄,姹紫嫣红,中国上下五千年俊美少年大排行继续前行!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47722.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哪几位

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1,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2,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将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武平四年(573年),因言“国事即家事”,坐罪鸩死,时年三十三岁,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谥号忠武。

3,宋玉

宋玉,字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前222年),战国时期鄢(今湖北襄阳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

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 ,战国末期辞赋家,平生酷爱辞赋,既懂音乐亦善于写文章,曾事楚顷襄王,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辞赋家,与同时代的唐勒、景差齐名。

4,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

因为潘安既是美男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倒也愿意下嫁给他。潘安对他老婆是痴情得很,非但老婆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

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

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四大美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四大美男复原图 兰陵王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都是谁呢?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1、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河南巩义(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籍贯河南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有“河阳一县花”之称。

2、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原名高孝瓘,又名高肃,字长恭,北齐都城安阳(今河南安阳)人,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北齐战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兰陵王的,可见兰陵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即是战神又是美男,可谓是文武双全的绝世美男子啊,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最后却因太过完美,而惨遭嫉妒,含冤而死。

3、宋玉(约公元前322年-约公元前298年),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出生于战国时期的宋国都城(今河南商丘),为宋国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

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

4、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冼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扩展资料:

痴情的潘安

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

潘安对妻子是痴情得很,非但妻子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现代中国的四大美男是谁?

中国近代四大美男 一、ze(1898年3月5日 ~ 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 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理 近代中国第一号大美男首推咱们敬爱的周总理,我想总理的生平就不详细介绍了。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可以大致概括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最后配上ze和妻子邓颖超合照 二、汪精卫(1883年12月1日~1944年11月11日) 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广东番禺人。 近代中国第二号美男要数汪精卫。虽然他是个大卖国贼,但当年他是国民党左派的领袖,还是孙中山的亲信。 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次年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05年7月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上被孙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出任中央宣传部长。历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38年12月离开重庆,发表“艳电”,公开投日叛国,充当大汉奸。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最后配上汪精卫妻子陈璧君受审判照(她也跟着汪一起卖国了) 三、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 字汉卿,号毅唐,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子林詹家窝铺。 中国近代第三号美男要数张学良。这位世纪老人刚于2001年去世,享年100岁整。 为张作霖与原配赵夫人的长子。生于一九○一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 ,至今走过一个世纪,为中国现代史上风云人物。为直系军阀大头目张作霖的儿子,更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做过巨大贡献。1936年,与共产党有所接触,拒绝蒋中正剿匪命令。12月12日挟持蒋中正,史称西安事变。25日亲送蒋回南京。31日,被判处十年徒刑。这就是有名的“西安事变”。 四、梅兰芳( 1894年10月22日~ 1961年8月8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 工旦。 原籍江苏泰州, 长期寓居北京。 中国近代第五号美男要数京剧泰斗梅兰芳了。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最后配上梅兰芳和妻子福芝芳及其一家人的合照 参考资料:://xz6.2000y/mb/2/ReadNews.asp?NewsID=183454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都是怎么死的?

众人皆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但是四大美男知之甚少。并没有官方盖章的版本,比较常见的版本有两个。一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

这些花美男跟现在小鲜肉不同,不是纯靠脸取胜,他们皆是才貌双全,或艺术或文学或才学或武功响彻历史的舞台。据传闻说这些人出行,倒是跟今天的明星差不多,走到哪里都是鲜花和掌声,迷姐迷妹一大堆,争相围观。

不知道题主问的四大美男具体指哪四个,那就按第一种说法来说一下: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现在古言和穿越小说盛行,这四个美男经常被写进书里被很多女性作家各种YY。每每都写的动人心魄,荡气回肠。但是历史上的四位美男子人生经历都很坎坷。

1:潘安

如今社会形容男子英俊潇洒,很多还会用到,貌比潘安来形容。由此可以看出,潘安的确是世间少有的美貌男子。

《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仿佛如今明星机场现况。他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所以就有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

但是潘安并不是沾花惹草之人,相反,他非常专情。跟妻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妻子去世后写了三首悼念妻子的诗,在当时的社会,丈夫悼念妻子并没有先例,潘安算是开了这种悼念诗的先河,算是个忧郁气质的文艺男青年。

但是他官场失意,仕途屡屡不被重用。后期如果用如今的影视剧形式表达,整个人物应该算是黑化了。当时他投靠了贾南风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贾南风在朝廷中呼风唤雨,一心想废掉当时的太子,于是让潘安写了一篇文章,让醉酒的太子抄写,潘安拿到文章又添了几笔,就变成了一个谋反的文章。皇帝大怒,太子被废,太子生母被立即处死。

在这件事情中,潘安是个关键性人物,若干年后赵王继位,雷霆手段铲除贾氏集团,潘安作为里面的党羽必然受到牵连,当场处死,并且被诛灭三族,所以他的好基因应该是没有流传下来了。

二:宋玉

“美如宋玉”也是人们常用来形容男士俊美之词。历史上的宋玉尽管容貌绝伦,但比之容貌更出色的是他的文采和音乐才能。他是屈原的弟子,但欧阳修说过宋玉比之屈原,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果有才能的人,胸怀天下,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但也同样屡屡不得志。做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楚王身边的秘书而已。

古代四大美男之首 中国四大美男,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怎么死的

作为屈原的弟子,三观和屈原肯定是一样的,但官职微小,不足以护身,又有一身才华,并非池中之物,便成了当时的众矢之的。

屡屡被奸人垢害,传其登徒子云云。

终其一生,他也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刚踏入京邑时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怀抱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带着满腔热血以十二分的精力为国所谋,他拥有最好的容颜,最博识的老师,最细腻的文笔,却不幸生于这样一个纷乱的世道中,知道了那么多,偏又无法做那么多......昏聩的国君,奸恶的佞臣,浑浊的朝堂,这一切宋玉看在眼里,痛不欲生,悲愤至极,无能为力,只能全身心投入辞赋中,为后人留下惊天动地的一笔,“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直至最后,宋玉依然陪楚国走到了这破败的结局,同生同亡,当这个已步入古稀的老人看到已亡的楚国后,终于闭上了双眼,像是完成了使命般,随着楚国的消亡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凄凉悲苦的一生。

三:兰陵王

北朝时期的传奇。兰陵王有成为传奇的必然条件,出身神秘,骁勇善战,家族充满血腥,最后含冤而死。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美貌,传兰陵王因面貌太过俊美,并是不男子的帅气,而是男生女性的美丽,他怕扰乱军心,只能带着面具上战场,但却是战场上的修罗。 屡屡打胜仗。国家的战神。

但却引起皇上的猜忌,功高盖主。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死时的年龄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估计是正当英年。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四:卫玠

魏晋人士,年幼时聪惠过人,自幼生的好看。家庭培养也很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迷妹也是一大堆。但他身体非常差。

一次上京都,一路上舟车劳顿,又总是被一大群人围堵观看,所以行进速度更加缓慢,在路上他病情加重,撒手人寰,仅二十七岁。

中国古代(28)美男(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