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出使匈奴的时间 漢朝和匈奴早已議和,可匈奴為何不放蘇武回國?後果太嚴重
漢朝和匈奴早已議和,可匈奴為何不放蘇武回國?後果太嚴重
要了解其根本原因,我們還需要從最源頭說起。
當年蘇武出使匈奴時,正是兩國戰爭最激烈的第一階段剛結束。新即位的匈奴產於想用緩兵之計來改善兩國的關係,以爭取時間鞏固內部,所以就主動提出了雙方互相釋放扣押在自己這邊的外交使節。
當時漢武帝很爽快地就答應了。為何呢?這裡面就有大玄機了。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派蘇武出使,從後面的結果來看,是非常險惡的,這也是蘇武被扣押在匈奴長達19年的最根本原因。因為當時漢武帝正在策劃一次規模空前的對匈奴的功績,打算一舉將其徹底消滅。
我們知道匈奴最初是漠北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一直都很大,漢朝建立之初,由於楚漢戰爭的影響導致國力孱弱,所以對匈奴一直都是采取的和親政策。然而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漢朝國力大增,開始對匈奴進行反擊了,效果很不錯,打得匈奴沒辦法在漠南立足,全部避往漠北 。
但漢武帝要的是全殲,一個不留,不給他們任何反撲的機會,所以兵追至漠北,可結果連匈奴的人影都沒找到。於是,漢武帝開始使用外交手段,打算以派使節交涉的方式,偵查匈奴的虛實,搜集北方的氣候與地理情報,伺機再次動手。
當然了,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漢武帝在攻打匈奴的時候,也采取了懷柔的政策,促使了大批的匈奴人來降,像昆邪王、休屠王以及後來他的托孤重臣金日磾等等。不過有來就有往,當時也有大批的漢人混雜在匈奴人中。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武出使到了匈奴,而且,其副使張勝等人還策劃綁架了單於的母親,結果導致兩國外交形勢急劇惡化。最終張勝投降,蘇武不屈被扣。
兩國就此事展開了激烈的交涉,而就在此時,不按常理出牌的漢武帝,突然又發動了對匈奴的新一輪攻勢。但當時霍去病已死,衛青倒還健在,不過卻因為姐姐衛子夫的失寵並沒能擔任統帥,反倒被漢武帝的新寵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奪得帥印。
李廣利的軍事水準其實並不差於衛青,可由於當時漢朝的軍事潛力和後勤供給能力,都遠不如霍去病和衛青統帥兵馬的時候,所以最終漢朝失敗了,但匈奴也沒討得啥好處,他們在失去了西域的大部分土地後,也感到了疲憊。
於是乎,兩國較量的核心開始從最初的軍事對抗,開始轉變為了在西域各國作外交對抗。

所以,看到這裡,大家對標題中的原因應該有著很好的理解了吧?
蘇武在北海生活了多年,自然是非常了解匈奴的生態,氣候以及虛實的。此時的匈奴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蘇武這樣掌握了他們虛實與規律的漢使們,回到漢朝,然後再帶著漢朝的大軍來攻打他們。
尤其是蘇武這樣的傑出人物,回到漢朝,肯定又是一個博望侯張騫了。
這就是蘇武一行在匈奴的後期繼續被扣押的主要原因,至於兩國的前仇,倒成了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