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戒言戒怒 【恐举先言戒犯缘】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火烧 2023-01-05 18:46:27 1050
【恐举先言戒犯缘】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不摄耳听法戒犯缘, 子题:受具已应诵二部毗尼、五 众戒,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四缘:一﹑是广诵戒时,二﹑在众中,三﹑不作听意,四﹑说过便言我今始闻。便
戒言戒怒 【恐举先言戒犯缘】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恐举先言戒犯缘】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不摄耳听法戒犯缘, 子题:受具已应诵二部毗尼、五 众戒,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四缘:一﹑是广诵戒时,二﹑在众中,三﹑不作听意,四﹑说过便言我今始闻。便犯。」行宗记释云:「犯缘中,必约广诵、在众、不听、说过发言,方成犯耳。」(戒疏记卷一五‧六○‧七),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列缘)四缘:一﹑是广诵戒时;二﹑在众中;三﹑作不听之意;四﹑说过五篇,即言我始闻。结犯。(二、释第三)祇云,随中间一一戒不听,吉;一切不听,堕。受具已,应诵二部毗尼;不能者,诵一部;又不能,当诵五众戒即五篇也;四三二众,如初句;不能诵二众,当诵一众及偈。若布萨时,广诵五众,乃至三二。无者乃诵一众及偈。余比丘不得坐禅作余业,应专心听。」,资持记释云:「释中,僧祇初明结犯。彼律但据不听判犯轻重,不必如缘待言方结。疏云,若曾闻戒,即是久知,而言始知,结妄语提;若无知解,但有不摄罪。受下,次明制学。二部一部,并约广律。又下,即是戒本。如初句者,文中略牒三篇;应准上云,又不能,当诵四众戒等及偈,即诸恶莫作等。若下,三明制说,初制能说。余下,制听众。余业谓诵经等;戒是行本,摄修之要,故须正制,不许余事。」(事钞记卷二五‧一二‧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