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戒言戒怒 【恐举先言戒唯据无知】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火烧 2022-01-24 22:00:25 1035
【恐举先言戒唯据无知】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不摄耳听法戒唯据无知, 子题:听戒若无知解但有不摄罪 、戒本结不专心听法罪,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余比丘下,证久曾闻,如何始知,结罪属彼;二三说戒,何

【恐举先言戒唯据无知】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戒言戒怒 【恐举先言戒唯据无知】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不摄耳听法戒唯据无知, 子题:听戒若无知解但有不摄罪 、戒本结不专心听法罪,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余比丘下,证久曾闻,如何始知,结罪属彼;二三说戒,何况多也?此中覈据,逃罪无由;若曾闻戒,即是久知而言始知,结妄语提;若无知解,但有不摄罪。多论云,我今始知是法者结吉;轻心乱心听戒犯吉;说竟得提。实先知言始知,犯妄语。戒本结不专心听法罪也。」,行宗记释云:「初释文。结罪属彼者,由先有犯,恐僧举罚,故言始知,意谓已前不知不犯;今僧共证屡闻说戒,那云始知?先犯之罪,结属彼时,何容饰诈乎?此下,示要。若实久知而言始知,即是妄语,自属前戒;虽经说戒,由不摄听,实无知解,而言始知,正犯当戒;两途俱犯,故云逃罪无由。准知此戒唯据无知;如下多论,判犯弥显。次引证中,多论初口说始知,耳不摄听,而说戒未竟,故但犯吉;竟则犯提。实下,点示别犯。戒本下,简定当戒。此戒犯相,古今难判;据此以明,甚有分齐。学者思之。」(戒疏记卷一五‧六一‧一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