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 褚英为什么被处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看重的长子褚英?

火烧 2021-11-12 21:01:01 1043
褚英为什么被处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看重的长子褚英?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看重的长子褚英?所谓虎毒不食子,作为努尔哈赤长子的褚英为什么会被其父下令杀死呢?《清史列传》中对褚英的死只是轻描淡写

褚英为什么被处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看重的长子褚英?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看重的长子褚英?

所谓虎毒不食子,作为努尔哈赤长子的褚英为什么会被其父下令杀死呢?

《清史列传》中对褚英的死只是轻描淡写到:“乙卯闰八月,褚英以罪伏诛,爵除。”

褚英生于1580年,其父努尔哈赤起兵之时,褚英只有4岁,加之褚英为长房长子,因此得到了努尔哈赤的格外疼爱。褚英在其长大后,也屡立战功,在其18岁的时候,因为随征东海女真有功,被封为“洪巴图鲁”,1627年又被赐号“阿尔哈图图们”,年纪轻轻的褚英因为战功卓著,因此被努尔哈赤格外看重。努尔哈赤也曾经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褚英,虽然努尔哈赤意识到褚英自幼偏狭,无宽宏恤众之心,但是如果不把汗位传给褚英,而传位给褚英的弟弟们,则有僭越之虞,也不利于今后之政局稳定,因此,努尔哈赤决定还是把位置传给褚英。

但是自1613年到褚英被诛的1615年,几乎没有关于褚英的记载传世,待褚英被杀后,才有关于褚英被诛是因为诸贝勒王公的讦告。据后来的《满文老档》记载,四大贝勒攻击褚英的罪状主要有四条,其一是扬言在自己即位后,就要把曾经与自己作对的诸兄弟和大臣杀死;其二是作为秉政长子,但是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离间努尔哈赤与五大臣之间的关系,搬弄是非,其三是强迫他的弟弟们发誓为自己保守秘密,不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告发;其四是对外宣称如果自己即位,就会剥夺诸弟所拥有的财产。褚英缺乏智慧的表态和胡言乱语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实权派,因此必然遭到反击。

努尔哈赤也基于维持政权的稳定,不得已最终诛杀了褚英,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满清皇族对此事都讳莫如深。

被努尔哈赤视为接班人的褚英为何却被努尔哈赤处死了呢?

正当明朝万历皇帝因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不休,心灰意冷沉湎于酒色之时,在边关一个民族女真族却在悄然崛起,也就是因为此时万历皇帝没有将女真族的叛乱扼杀于萌芽状态,这才导致了后来的后金政权的建立,不过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努尔哈赤建立政权以后除了加紧对明朝的侵蚀之外,就是在进行他之前一直在进行的整合他附近的周边部落,在此过程中他的大儿子褚英因为作战勇敢且战功卓著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尤其是在乌碣岩大战中他的奋勇当先,让努尔哈赤觉得褚英可以在自己百年之后接管汗位,故在褚英29岁那年努尔哈赤让他执掌国政,也即确定了他的“太子”之位。

“掌国”之后,因为在权力道路上的顺风顺水让褚英养成了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的嚣张气焰,而此时早年追随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也因为威望高,权势重是深得部众的尊敬,但面对褚英他们却得不到应有的尊敬,甚至褚英曾放言我即位后定要诛杀他们。

另外他自以为自己现在是“太子”,面对自己的弟弟也没有半点的笼络之心,反而想逐步夺取他们的财富和权力,两相刺激之下,五大臣和他的弟弟们开始联合起来对付他。面对这种矛盾,努尔哈赤经过抉择决定疏远褚英,让他好好反省,可惜褚英不仅不反省,反而在自己的父亲出去打仗之时还诅咒他们。

努尔哈赤得知褚英所做之事以后很是生气,就把他幽禁了起来,希望他能改过自新。但脾气倔强的褚英还是不思悔改。虽然褚英被幽闭起来,但毕竟没有被处死,大臣们和他的弟弟害怕努尔哈赤以后心软,于是就向努尔哈赤再加了一把火。

努尔哈赤经过深思觉得若是怜惜一个不思悔改的儿子导致大臣与自己离心离德,实为不智,于是决定下令处死褚英,以安人心。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 褚英为什么被处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看重的长子褚英?

就这样本为汗位继承人的褚英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导致身死的悲惨结局。

努尔哈赤的长子能征善战,被立为继承人后为何又被处死?

他做了两件事,就是诅咒他的父亲,四弟,还有大臣们,第二件事就是如果努尔哈赤出征乌拉打了败仗,就不让他们进城,直接再城外就杀死他们,努尔哈赤知道以后,将其监禁,三年后处死了褚英。

努尔哈赤的确有意想让自己的长子褚英继承王位,褚英也非常的优秀,他自己心里也非常的清楚,只要等,未来这个皇位一定就是自己的,就算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可是时间太长了,他有些等不及了。

褚英虽然知道皇位是自己的,可是还是想越快到手越好,根本控制不了自己,时刻都在寻找机会夺取努尔哈赤的权力,努尔哈赤本来也是想让褚英做继承人的,所以让他负责处理政务,就再这个时候褚英就开始得寸进尺了,背着自己的父亲离间五位大臣,还胁迫自己的弟弟,让弟弟什么话也不能告诉父亲。

主要是他父亲还没死呢,就还是警告自己的弟弟们,等努尔哈赤死了以后财产要重新分配,怎么分他说的算,那些大臣也得听他的,如果不听等努尔哈赤死了,就挨个收拾他们,结果他找错了人,这个四弟跟这五个大臣可不是你想摆布就摆布的。

几个人合伙找到了努尔哈赤,跟努尔哈赤表明了情况,就说褚英怎么说的,未来要怎么做,努尔哈赤一听就收回了褚英的执政权,这可好,收回来以后就更放肆了,直接就要杀了努尔哈赤,用武力夺权,最后的结果就是失败了,监禁,最后杀死。

努尔哈赤嫡长子,又被立为继承人,为何才立三个月就被处死?

褚英因为当时与满族贵族不合,而且还在努尔哈赤出征的时候,诅咒满清的大臣,努尔哈赤在皇太子和后金贵族之中最终还是选择了后金的贵族,于是褚英只当了三个月的太子便被处死了。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时候,其实满族的势力还很弱,当时努尔哈赤虽然与明朝也一直在战斗,不过他主要还是以袭扰的方式,如果真的要打起来,努尔哈赤的后金根本没有实力可以与明朝来一场生死之战,而且当时后金的敌人不仅仅是大明,还有草原上的蒙古人,所以当时后金政权主要做的便是联合所有的满族贵族,一起抵抗大明并打败蒙古人。

褚英是努尔哈赤元妃的长子,褚英自小便跟着努尔哈赤出生入死,所以他们父子之间感情很深厚,而且褚英非常有军事才能,在后金的战场上他屡次建立军功,后金政权因为实力比较弱,所以对于其他的满族贵族都是拉拢的态度,甚至努尔哈赤是与各个八旗旗主共同治理天下,所以后金政权中,满族贵族的权力很大,不过当时褚英这个人比较专断,他不满满族贵族们干涉帝王的决断,他这个储君也处处受制于他们,所以褚英与他们的关系比较紧张。

努尔哈赤不止一次训斥过褚英,但是褚英比较固执不但没有改变对满族贵族的态度,而且还与他们关系更僵,最后还做出诅咒之事,努尔哈赤没有办法,只能将他处死。

清朝首位太子,战功显赫为何却被强行处死?

身为太子,自然是皇帝最器重的一个孩子,他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皇室,而且代表着整个国家。所以说,作为一个太子,很容易被别人有机可乘,趁机拉下台。而清朝有位太子战功赫赫,却被强行的处死,这一太子就是爱新觉罗褚英。而他得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就是他自己的性格暴躁,而且在朝中孤立无援,被多名大臣点名弹劾。

这位太子的命运并不是那么的顺利,在他还在娘胎的时候就被到处的追杀,然后他的母亲在追杀中生下了他。但是,这位太子他的背景也是非常强大的,他的外公当时在朝廷官任要职。这一位太子在小的时候因为四处颠沛流离,而导致她的脾气并不是特别的好,所以说他的人缘自然也不会强到哪里。

在朝廷自然有很多的人想要弹劾他,所以说,这位太子在朝堂上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除了他外公之外,很少有人拥护他。因为当时的官员很多看他不顺眼,所以对他处处的弹劾,最终,皇帝迫于无奈,只能将他软禁起来,在那个时候,如果说太子被软禁,也就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了。而且吧,这位太子虽然说战功赫赫,但是在他被软禁了这一时期,他内心也是非常的不服气的,所以说他没有顺从皇帝的意思,反而更加的乖张飞扬跋扈。

最终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之下,皇帝无奈之下,只有杀了他。由此可以看来,在古代当上了太子,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地成为皇帝,身为太子,要学会组建自己的党羽,需要有人拥护自己,这样才能够顺利的登上皇位。

害死兄弟,处死长子,逼爱妃自尽,努尔哈赤为何如此绝情?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掌权者的逆鳞就是权力,只有把权力深深地握在自己手里他们才有安全感,努尔哈赤在创立政权后这样绝情血腥的缘由也逃不过权力二字。

努尔哈赤兄弟舒尔哈齐是他的同母亲兄弟,两人一起起兵征战,在险象环生的环境里相互扶持,舒尔哈齐更是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两人一起并肩作战建立了早期的大金帝国。然而一山不容二虎,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一路并肩走来 ,两人成就相当,地位相当,权势地位各方面与努尔哈赤不相上下。舒尔哈齐的锋芒威胁到了已经有权力欲望的努尔哈赤,开始要夺权,舒尔哈齐也因为兄长的压制暴露出自己对权势的渴望,同根生的兄弟就这样因为权势生了嫌隙,最终努尔哈赤心狠手辣更胜一筹除掉了舒尔哈齐。

褚英身为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自小跟随父亲征战,杀伐四方,18岁少年成名,屡建战功,被努尔哈赤委以重任,然而少年人终究还是太年轻,有了战功后自己骄傲了,不把父亲的开国功臣们放在眼里,激化了努尔哈赤与臣子们之间的矛盾,影响自己对权力的把控,这是努尔哈赤不能忍受的。最终以各方联名上书的罪状将褚英幽禁了。大概是褚英被幽禁了也不老实,最终努尔哈赤还是没忍住将自己的嫡长子杀了。

身为掌权人,后宫那是清静不了的,在处死褚英的第二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政权,却不想这时候转身将枪指向了自己的爱妃富查.衮代,大概是真的后宫不得干政吧,不然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逼得努尔哈赤这么急切的处置了自己的爱妃,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两人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所以,知道一个人暴虐无情还去触碰他的逆鳞,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为何却狠心处死年仅36岁的长子?

主要是因为努尔哈赤的长子在后来野心逐渐的膨胀,多次出言不逊。

努尔哈赤的长子是爱新觉罗·褚英,这个人也是年少有为,跟随着努尔哈赤进行了多次的战争,在战争的洗礼中成长了起来,成为了努尔哈赤阵营中的重要人物,在前期为努尔哈赤解决了不少的困难,努尔哈赤也是非常看好爱新觉罗·褚英,准备把他立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后来爱新觉罗·褚英被莫名其妙的诛杀了。

直到康熙的年代,人们才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在,知道了爱新觉罗·褚英真正的死因。原来是爱新觉罗·褚英在自己手中权力越来越大之后,逐渐的迷失了自己,爱新觉罗·褚英执掌国政后口出狂言,竟然扬言说要杀死和自己不和的兄弟,还有朝中的大臣。爱新觉罗·褚英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强烈的不满。

朝中的阿哥和大臣们都去向努尔哈赤告状,努尔哈赤在调查之后发现竟然真的有这样的事,对爱新觉罗·褚英进行了斥责,爱新觉罗·褚英心怀不满,竟然诅咒出征军队,努尔哈赤知道之后渐渐的疏远了这个曾经被看作是自己接班人的皇子,最后爱新觉罗·褚英仍然不改变自己的态度,努尔哈赤狠下决心杀了爱新觉罗·褚英。

爱新觉罗·褚英在前期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但是在真正走上了政治的道路上,显得那么幼稚,褚英的失败在于徒有其名,树立了很多的敌人。

努尔哈赤为何会处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县永陵镇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老城村)。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于?ジA曷《髅偶Ρぃń裆蜓羰杏诤榍?约蚁绱蟀そ鸨ご澹??漳?8岁。后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努尔哈赤招徕了许多有才之人,他们献计献策,多次进入大明掠夺使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三为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一百户女真来投时,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努尔哈赤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遭到明朝的打击,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七大恨发动叛乱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军事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nèn)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努尔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民族蒙古族努尔哈赤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他用编旗、联姻、会盟、封赏、围猎、赈济、朝觐(jìn)、重教等政策,加强对蒙古上层人物及部民的联系与辖治。后漠南蒙古编入八旗,成为其军政的重要支柱;喀尔喀蒙古实行旗盟制;厄鲁特蒙古实行外扎萨克制。后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清朝对蒙古的抚民固边政策,其经始者就是努尔哈赤。汉族努尔哈赤在东北对汉族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不论贫富,均皆诛戮”的政策。在入关前,一面吹嘘他优待“尼勘”,一面却对汉人实施民族压迫,稍有反抗,便大肆屠杀,残杀了100多万辽东汉人。同时还让大量的当地汉族及其他民族百姓充当奴隶。努尔哈赤从“恩养尼堪”转变为滥施屠戮大杀辽民,“不论贫富,均皆诛戮”,杀人越多,民心越恨,反抗愈烈。他从任用汉官、依靠汉官,错误地改为怀疑、排斥、歧视汉官,失去了大部分汉官对金的支持。制度女真民俗壮者皆兵,素无其他徭役,平时多以渔猎为生。每次作战或行猎,女真人依家族城寨出师,以十人以一人为牛录额真总领其余九人负责各方动向。努尔哈赤起兵正是利用女真人这种传统的狩猎组织形式,牛录额真也成为建州治下的官名之一,起初总分为环刀、铁锤、串赤(铁?P皮牌)、能射四军,成为后来创建旗制的基础。随着努尔哈赤兵马越来越多,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吞并乌拉以后对属下人马进行一次整编,以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置一牛录额真(后称佐领)管理,并以黄、白、红、蓝四色为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努尔哈赤乌拉后,规模更为扩大,于是以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后称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旗),设一固山额真(后称都统),以梅勒额真(后称副都统)二人副之;固山额真之上则由努尔哈赤之子侄分别担任旗主贝勒,共议国政。旗的数目又在原有四旗基础上再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为八旗,分长甲、短甲、巴雅喇三兵种,分别是清朝时期前锋、骁骑和护军营的前身。此后随着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接下来的几代统治者对旗制又有所改进,但八个旗这一数目未再有任何变动。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从小喜欢读《三国演义》,对枭雄曹操最为敬佩。从25岁开始,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并把势力范围扩大到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了后金政权,成为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胁。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皇长子为爱新觉罗·褚英,其生母为元妃佟佳氏。在古代,不论皇子犯了多大的错误,皇帝一般最多将其软禁,绝不会痛下杀手,除非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虎毒不食子”。令人意外的是,作为皇长子的褚英,原本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为何最后却被父亲努尔哈赤下令处死了呢?据清史记载,褚英出生于1580年,因是父亲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儿子,深得父母的宠爱。褚英4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开始起兵,因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就一直跟随在父亲的身边,从小就生活于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环境中,这也对他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褚英长大后,努尔哈赤开始培养他统兵作战的能力,在其胞弟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开始逐渐让褚英带兵并主持一部分军政事务。褚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打了很多的胜仗,立下不小的功劳,因此别赐予“阿尔哈图图门”的称号,意为足智多谋。努尔哈赤对长子褚英非常满意,多次表示褚英是他百年之后的接班人。之后,褚英又被授命执掌国政,此时他才29岁,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峰。正所谓人无完人,虽然褚英作战勇猛,但他却生性残暴、心胸狭隘,也就是情商很低。依仗着父亲努尔哈赤的宠爱及自己的战功,连那些后金的五位开国大臣都不放在眼里,经常对他们进行打压。这五位开国大臣,很早就追随努尔哈赤打天下,他们位高权重,根基也非常深,别说是褚英了,就算努尔哈赤本人也要礼让他们几分。更奇葩的是,褚英作为皇长子,对其他兄弟也进行打压,还曾公开宣称,一旦自己掌握了大权,就会剥夺兄弟的财富以及干掉令他不爽的五大臣。于是乎,四贝勒与五大臣决定先下手为强,就联合起来控告褚英的四大罪状。第一,褚英挑拨离间,使四贝勒、五大臣之间不和;第二,声称要索取诸弟贝勒的财物、马匹,引起诸弟不满;第三,曾宣称即位后,将诛杀与他关系不好的诸弟及诸大臣。努尔哈赤看到告发儿子褚英的文书后,依然没有打算要惩罚他,只要褚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痛改前非,努尔哈赤则会既往不咎。但是,褚英仍固守己见,不思悔改,还曾诅咒父亲出征失败,努尔哈赤闻之大怒,将他幽禁在高墙之中。两年后,褚英非但没有任何改变,其言语反而更加狂妄,最终被父亲努尔哈赤挥泪处死。作为皇长子的褚英,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由于情商太低,活活被自己作死。这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原本一手好牌,两个王,四个2都在手中,最终却还是输了。”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努尔哈赤(70)长子(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