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什么意思 哭墙更深的含义是什么悬赏50
哭墙更深的含义是什么悬赏50
这是一幅极为肃穆的画面。
一个个虔诚的身影,映现在我的双眸中,存留在我的胶片上。
一声声嘤嘤哭诉,萦回在我的耳畔,在我的脑海中掀起一层层历史的波涛和涟漪。
哭墙原名西墙。
公元前961年,以色列同一王国国王所罗门决定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修建神庙,以停厝保存着上帝与先知摩西所立之约的犹太教圣物约柜,并为犹太人提供一个祈祷的场所。
四年后,神庙竣工,后世称之为第一圣殿。
圣殿两厅一廊,外有一道很长的围墙。
墙内大院此后就成为犹太人进行政治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将圣殿付之一炬,把大批犹太人强掳而去。
公元前538年,巴比伦王国为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所灭,被称为“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获释返国,重建圣殿。
圣殿建后又毁,毁后又建,历经沧桑。
到公元前20年,被罗马人扶上王位的希律大帝又对圣殿进行重建和扩建,历时四十年完工,后世称之为第二圣殿。
岂料,圣殿建成不久,就爆发了犹太人反对罗马帝国统治的大起义。
罗马帝国大将狄托一怒之下,于公元70年将这座象征犹太民族精神的雄伟建筑夷为平地,并迫使许多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
从此,圣殿再也没有修复。
在圣殿的遗址上,残留下来的只有庭院西边的一段围墙,史称西墙。
1圣殿不存,犹太人就将残留下来的西墙奉为圣物,奉为故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
犹太教士宣称,圣殿虽毁,圣灵未死。
西墙墙基深埋地下,“圣灵就避居于斯”。
因此,从圣殿坍毁之日起,许多犹太人就经常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西墙下,集体朗读经文,乞求上帝赐福,集体嚎啕大哭,宣泄心中的亡国之痛。
西墙附近,经常是哭声不断,因而又被称为哭墙。
我站在哭墙前。
此时此刻,我突然感到,我的双眼好似蒙上了一层云翳。
用手一抹,我才感到,我这个很少掉眼泪的人不知怎么竟也哭了。
是为犹太民族的悲惨的历史而伤心,还是为作为阿拉伯民族一部分的巴勒斯坦人的苦难现状而愤愤不平?我想,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我多么希望,有共同遭遇的犹太与阿拉伯这两个民族能携起手来,冲破以色列统治集团人为设置的重重障碍,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
想到这里,在我的眼前,哭墙下的泪水与清真寺中的泪水好似交汇在一起,形成滚滚洪流,冲决一切拦阻,奔涌向前。
这是幻觉,还是对犹太和阿拉伯这两个伟大民族光明前程的憧憬?我一时说不清楚,只是按照东方人的习惯合十胸前:“但愿是后者!”我祝愿,真诚地祝愿。
人一定要学会排解、释放。
当今社会不断变革,带来了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感受到压力大、落差大,容易失衡。
因此,或偶尔、或时不时地会听到某某、某人不堪重负寻求解脱。
前不久“富士康”出现的“十二跳”让人记忆犹新,更让人心痛。
当然,这些是少数或极少数,但随着压力增大,人们身心出现的亚健康不可小视,时常会有权威机构发布不断上升的数据来告诫人们。
我想国人是否也应学一学犹太民族,建起一堵“哭墙”,不一定是有形的,可以是无形的、是心灵的哭墙。
让自己有一个哭诉、发泄的出口,以达到排解、释放,得到平衡。
人的心底应有一道底线和防线。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人们总说要对得起良心,这个良心就应该是底线。
市场经济为经济社会带来了发展、繁荣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观念和良心带来了冲击。
也确实有人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也确实有人铤而走险乐此不疲。

更有某些岗位贪官层出不穷、前赴后继。
我想告诉这些人,一定要在心里设置一道底线和防线。
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可做,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千万避免让自己事后遗憾终身的事情的发生。
参考资料:仰望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