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初唐四杰名词解释 王勃居「 ”初唐四傑”之首的真實原因,他是文史哲皆通的全材

火烧 2022-07-23 00:23:52 1047
王勃居「 ”初唐四傑”之首的真實原因,他是文史哲皆通的全材 王勃 畫像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古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後世稱為「 ”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滕王

王勃居「 ”初唐四傑”之首的真實原因,他是文史哲皆通的全材  


王勃 畫像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後世稱為「 ”初唐四傑”之一。

王勃的滕王閣一文一詩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詩文。王勃英年早逝,讓後人哀嘆:唐代詩歌百草園中少了一朵奇葩,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大損失。

初唐四杰名词解释 王勃居「 ”初唐四傑”之首的真實原因,他是文史哲皆通的全材


本文,小編想告訴你的是:如果你認為王勃之才僅僅限於詩文,那么你就太片面啦。其實,王勃還是一個經史皆通的全才。


據《新唐書 列傳 文藝上 王勃傳》記載,王勃九歲時,讀到當朝大儒顏師古注解的《漢書》,認為書中有許多錯誤,作《漢書指瑕》十卷來糾正它。唐高宗麟德初年(664年),時任宰相劉祥道奉旨到關內巡視,年僅十四歲的王勃向劉祥道寫了一封自薦信,毛遂自薦,展示自己的才學。劉祥道看過信以後,非常賞識,上表朝廷,推薦王勃。乾封元年(666年),高宗下詔開幽素科,王勃應幽素舉,對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員外郎皇甫常伯的賞識。及第,拜為朝散郎。當時只有十六歲,可以說是少年得志。《新唐書 列傳 文藝上 王勃傳》對王勃著書立說情況進行較為詳細地論述,還包括王勃還為沛王李賢編訂《平台秘略》;為祖父王通審定遺稿《尚書續編》,共計25篇;研讀《周易》,作《易經發揮》;編寫《唐家千歲歷》。可惜地是這些著作均佚失,未能流傳後世。但是,我們從書名中不難推測和聯想:這些書的內容可謂是涉及到古代哲學、史學、歷法等多個方面。


楊炯 畫像

同為「 ”初唐四傑”之一楊炯對王勃之才十分欽佩和嘆服,楊炯在《王勃集序》中寫道:「 ”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


現在流傳的王勃作品是明朝人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和清朝人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僅包含詩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90多篇,基本都是文學作品。

現在,還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喜歡拿「 ”初唐四傑”的排名次序說事,討論四人成就之高下。小編以為,王勃居四傑之首位是當之無愧,因為王勃之才情不僅僅是局限於文學。若王勃沒有英年早逝,很可能成為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一位大學者兼大文學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