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靖康之耻后来怎么样了 靖康之耻什么原因,靖康之耻是什么意思?

火烧 2023-01-20 22:09:44 1304
靖康之耻什么原因,靖康之耻是什么意思? 靖康之耻是什么意思?一、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

靖康之耻什么原因,靖康之耻是什么意思?  

靖康之耻是什么意思?

一、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

二、靖康之耻(靖康之乱) 地 点:北宋东京 时 间:公元1126——1127年 参战方:北宋,金国 结 果:北宋首都沦陷,北宋灭亡。 影 响:宋室南迁、宋朝和金国南北对峙。 三、靖康之变原因分析由于赵匡胤看到唐末到五代武将掌权的危害,就实行了文官为主的统治方式。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杯酒释兵权”。结果宋朝就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人才。由于宋采取将带兵不超过1年就得调离的方针,所以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情况。在联金灭辽的同时,金看到宋的无能,就灭了北宋。其实宋还是可以抵抗的,但他们不敢发动群众,怕引起暴动,结果亡国。另外,北宋皇帝主事昏庸,麻痹大意,加上主战派势力太过弱小,与主和派分歧太大,不懂求大同存小异的道理,互相排挤争宠。又有个人私怨,还有宋代军事制度的原因,以及中国人擅长窝里斗的劣根性等等不一而足,总之造成靖康之耻的原因绝非偶然。 四、历史影响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

靖康耻的原因,求字少

靖康之耻的原因:

1、朝廷腐败,危机意识淡化。 2、国策失误,国防成为软肋。 3、主昏臣庸,听信奸臣谗言。 备注: 靖康之耻是指北宋靖康二年四月(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耻的原因过程结果是什么?

原因:1.金国想一统中国 2.北宋政治黑暗腐朽

过程:金军两次攻宋,两次都有开封围城战,第一次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要挟未果,又改以肃王赵枢为人质(赵构得以归),依旧不果,金军撤军。 第二次金军攻下开封外城后,于闰十一月三十日黎明,宋钦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营,中了金人的圈套,被抓投降。 结果:开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宋不得不向金“称臣”。 金军在攻破开封后,掠夺大量金银财宝,烧毁开封城郊的房屋无数,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罪行滔天,令人发指。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 以上就是有名的“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是什么意思?

靖康之耻又称 靖康之乱 、 靖康之难 、 靖康之 祸、 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 北宋 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 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 金军攻破 东京,俘虏了 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 皇族、后宫 妃嫔与 贵卿、 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 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 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 岳飞在《 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 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

什么是靖康之耻?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见情势危急,于是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王安石与“靖康之耻”有什么关系?

王安石变法失败所促成的党争引发了靖康之耻加速了北宋亡国,南宋以后人们对靖康之难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且基本认定其祸首就是——王安石。

靖康之难的原因既不是什么“文弱”,也不是什么“守内虚外”,而是灭辽这个近乎弱智的决策。世界上有弱智存在很正常,但是弱智们掌握朝政就很可怕了,宋徽宗、蔡京、童贯、王黼这些人为何能够身居高位并且沆瀣一气,破坏宋帝国长久以来稳定的决策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党。

虽然最后的新党不再像王安石那样不理智的强推新法,但他们的政治风气却已经形成。众所周知,权力的制约和内部平衡是一个权力主体生存的保障。

按照宋朝的权力制约设计,皇帝、台谏、文官形成三足鼎立的制约态势,相当稳固。但是新党人士为了自身利益,无原则的和皇帝合作,压倒了反对势力,形成了制约很小的权力阵营。这种风气在曾布、吕惠卿身上已有体现,在蔡京、童贯身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扩展资料

靖康之耻历史影响

1、意识形态变化

中国妇女的节烈论,从靖康之变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注重。因为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

这个耻辱使道学家们舍弃了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转而大力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由于当时的环境,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到了明清之际,女性殉节的贞节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只能选择后者。

靖康之耻后来怎么样了 靖康之耻什么原因,靖康之耻是什么意思?

2、北方地区破坏

靖康之变,金兵大举南下侵宋,北宋灭亡;取而代之的南宋,其统治范围狭小,仅仅只是秦岭淮河以南的江南地区,国土面积只是北宋的三分之二。南宋偏安东南,完全丢失传统农耕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田赋收入大幅度减 少,财政开始倚重非农产业。

3、经济重心南移

靖康之变客观上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随着金军的两次南侵,北方各民族人民的家园被毁,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出现了历史上又一次南迁的浪潮。靖康之变后,北方的经济重心已然受到很大影响,加之无数难民迁至南方,必然导致经济中心南移。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谁造成了北宋靖康之耻:罪魁祸首是王安石

靖康之耻发生在哪一年

靖康之耻时间:公元1126-1127年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耻是怎么发生的 靖康之耻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1、北宋朝内、国内的君昏臣佞,制度、实力腐朽虚弱。

2、金国灭辽士气正旺,有一举占尽天下的野心和实力。 3、李刚张叔夜李弱水等正直名臣屡受排挤戚戚不得志。 4、从开国之初重文轻武高度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 重文轻武,宋朝军事正印官一律由文官担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作战时难以有效调遣.军队数量虽然庞大但战斗力极弱,...养兵费用又超高,皇帝权欲重但无才能 靖康(1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