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元朝皇帝 我們請了五位皇帝來當品茶師,他們說了下面這些話

火烧 2021-05-19 04:39:02 1046
我們請了五位皇帝來當品茶師,他們說了下面這些話 如果要在中國評選一款國民飲品,毫無疑問,茶,是會以壓倒性票數勝出的。從古至今,從帝王到雅士再到平民,皆有好茶之人各自“不可一日無此君”今日,讓我們暫時將

我們請了五位皇帝來當品茶師,他們說了下面這些話  

如果要在中國評選一款國民飲品,

毫無疑問,茶,是會以壓倒性票數勝出的。

從古至今,從帝王到雅士再到平民,皆有好茶之人各自“不可一日無此君”

今日,讓我們暫時將目光聚焦於歷代皇帝身上,如果他們成為茶師,各自的茶品有何獨特之處?或許還能找到與你相似的那一款。

周 武 王 姬 發

“我在喝茶的時候,你們都根本不知道這是啥玩意兒。”

|茶師簡介:茶葉推薦第一人

|茶葉種類:無名,只知道是四川那嘎達的

|品茶方法:生煮茶

茶葉最早作為進貢的物品是在周朝。

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定天下。周武王的一位親戚,被分封在巴蜀之地的巴國。巴王作為諸侯,當然要向周天子進貢各種好東西。

那時候的茶葉,十分稀有,周朝人視茶為寶物,吃瓜群眾連看一眼的資格都木有,自然就被當做了貢品,以討皇帝歡心。

這一時期的茶葉,還不以飲品的身份存在,而是用作祭祀、藥材、或作菜餚。

《晉書》記載:“吳人採茶煮之,曰茗粥。”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飲茶法,跟煮菜湯差不多。

說不好茶葉蛋,就是從這時候起源的。

唐 代 宗 李 豫

“沒錢喝什麼茶?”

|茶師簡介:國力強盛,不差錢,建幾個貢茶院只做私家定製茶

|茶葉種類:長興顧渚紫筍茶

|品茶方法:煎茶法

大唐盛世,流光溢彩。

茶文化在經濟發達的唐朝迎來第一次高峰,箇中原因自然也離不開皇帝對茶的喜愛。

公元770年,不差錢的唐代宗下令,在長興顧渚山建立了第一座專為皇室製作貢茶的場所,名為“大唐貢茶院”。

如今的大唐貢茶院是後人復建的,成了旅遊景點

在貢茶院裡由專人種植出的顧渚紫筍,“幹茶外形緊直,芽葉相抱似筍”。

它清醇甘甜,入口順滑,所以屢屢被皇上翻牌子。茶聖陸羽在《茶經》中,也將其列為上品。

在品茶方式上,唐代除了沿襲以前的煮茶法,還演變出了煎茶法。

煎茶法用的是餅茶,先把茶餅放到火上炙烤片刻,後放入茶臼或者茶碾中碾成茶末,入茶羅篩選。

另外準備好風爐,用茶釜燒水。

水煮初沸的時候,加點鹽;到了第二沸時,用勺子舀出一勺子備用,並投入茶末。

等到第三沸,把第二沸舀出的水倒入茶釜止沸。這樣茶就煎好了,舀到茶碗中飲用。

想一想滋味,應該是“唐朝茶水,有點鹹”。

《唐人宮樂圖》被認為是"煎茶法"場景的重現,也是晚唐宮廷中茶事昌盛的佐證之一

宋 徽 宗 趙 佶

“《大觀茶論》聽過沒?我寫的!”

|茶師簡介:高階茶玩家,撰有《大觀茶論》

|茶葉種類:龍團鳳餅

|品茶方法:點茶法

文藝大咖宋徽宗,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他是不會放過“茶”這種裝A神器的。

他最愛喝的茶,當屬由他親自督造的茶中藝術品——“北苑龍焙”龍團鳳餅。

這種茶用的是茶籽在地上剛長出的芽,而不是茶樹枝上長出的葉子嫩芽。

製茶工從茶筍中抽出白絲,是軟的,然後榨乾,磨成粉,製作成茶餅。再壓印成凹凸的龍鳳圖案,價錢甚是昂貴。

高階茶玩家宋徽宗喝茶,自然也是要有自己的一套的。

於是點茶法應運而生。

將茶碾成茶末,投入茶碗中,注入沸水,再用茶憲在茶盞中拂擊篩打,茶湯經過有序的篩打會形成細密的茶沫。

茶沫可以飲用,也用於觀賞,甚至用於創作圖案,也就是“茶湯拉花”。

畢竟,宋徽宗喝的不是茶,是藝術。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一起來喝肥宅快樂茶!”

|茶師簡介:開啟中國散茶的篇章

元朝皇帝 我們請了五位皇帝來當品茶師,他們說了下面這些話

|茶葉種類:武夷巖茶

|品茶方法:泡散茶

與宋徽宗的藝術靈魂不同,朱元璋是個務實接地氣的皇帝。他感到團茶的製作過於繁瑣,勞民傷財,就下令廢除改成散茶。且僅在福建武夷山置小型御茶園,以免奢侈浪費。

碾末而飲的點茶法,在他看來更是太過繁瑣。於是順應散茶變成了以沸水沖泡而飲用的方法,品茶方式發生劃時代的變化。

朱元璋的身體力行,改變了人們對茶的態度,大家開始覺得沖泡散茶的方法簡單便捷,反而最得茶的真味。

這大概就是當時的“肥宅快樂茶”吧!

清 高 宗 乾 隆

“我喝過的茶,比你喝過的水都多!”

|茶師簡介:出生在品茶世家,從小喝茶長大

|茶葉種類:龍井綠茶

|品茶方式:蓋碗泡茶

乾隆愛喝茶是祖傳的。

爺爺曾舉辦過兩次國家級的大型茶會,爸爸為了外出也能喝到茶,讓人造了一套行動式茶器箱。

《清人畫胤禛行樂圖軸》區域性,紅圈內為“旅行套裝”

而乾隆呢,巡遊江南時邂逅了龍井茶,驚喜地如同發現寶貝一樣,便指了十八顆茶樹,封為“御茶”。

他不僅親臨茶園、認真觀看生產、加工過程,還親自為龍井作了一首詩《觀採茶作歌》:“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愛新覺羅祖孫三代人最常用的品茶方式是蓋碗泡茶。

一套蓋碗茶具,有船,有碗,有蓋。

用船拖著茶碗,免去燙手之慮。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喝茶時不必開蓋,只需半開合,喝到茶湯的同時又過濾茶葉,甚是愜意。

細數來看,中國的歷代帝王幾乎都是愛茶的。

不可否認龍顏大悅,是成就茶輝煌的重要因素。

他們可能是茶葉脈絡上粗壯的支杈,但絕不是主脈絡。

如今還在飲茶的你我,與歷史洪流中的知名或不知名的千萬大眾,才共同締造了淵源深厚的中華茶文化。

你現在最愛什麼茶?

你喜歡的品茶方式又是哪一種?

歡迎留言分享。

撰 文 | 雯 雯

編 輯 | 花 花

圖 片 | 來源於網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