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孔衍圣公 孔德成,为什么孔德成是末代衍圣公?为什么他的儿子不是衍圣公?

火烧 2022-05-01 20:12:50 十万个为什么 1064
孔德成,为什么孔德成是末代衍圣公?为什么他的儿子不是衍圣公? 为什么孔德成是末代衍圣公?为什么他的儿子不是衍圣公?因为在孔德成之后已经取消了衍圣公的称号。衍圣公指的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宋朝,

孔德成,为什么孔德成是末代衍圣公?为什么他的儿子不是衍圣公?  

为什么孔德成是末代衍圣公?为什么他的儿子不是衍圣公?

因为在孔德成之后已经取消了衍圣公的称号。衍圣公指的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宋朝,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完蛋了。清朝皇室作为封建余孽,逐渐失去地位,最终走向泯灭,但同样世袭的衍圣公却仍然作为中国道统延续。

孔德成虽然世袭了旧的爵位,但是接受的却是新的思想。在他15岁时,也就是民国二十四年,有感世袭爵位不宜存于民国,主动请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销“衍圣公”之爵号。但是国民政府以为道统不可废,乃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成为中华民国唯一的世袭特任官。

扩展资料:

一、衍圣公简介: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孔衍圣公 孔德成,为什么孔德成是末代衍圣公?为什么他的儿子不是衍圣公?

册封孔子后裔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成就孔府的天下第一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叹为观止。

二、孔德成简介:

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字玉汝,号达生,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最后一代衍圣公),后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曾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兴大学教授、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等职,是台湾当时少数的世袭官员之一。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负责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衍圣公

百度百科-孔德成

孔府孔家的最后居住者是谁?为什么要搬出孔府

是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

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1377年始建,1503年重修拓广,1838年扩修。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内宅七座楼房。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重修,现保存良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明代建筑,共五间深三间,宽敞大方,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之处。

搬离原因:

1937年7月,因为曲阜即将沦陷,蒋介石怕孔德成落入日本人手中被扶植为文化傀儡,命令军长孙桐萱带兵强迫孔德成离乡,迁居重庆。

1948年去美国考察精神文明建设。1949年迁居台湾,任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大学教授。孔德成迁居台湾后继续享受世袭特任官的待遇,月薪18万新台币(约4万人民币),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日,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

1998年孔德成的办公室“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被裁撤。2008年10月28日病逝于台湾,享年88岁。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前夕,日本曾屡次派员前往曲阜,邀请赴日参加日本孔庙落成典礼,均遭拒绝。民国二十六年12月,驻兖州七十二师师长孙桐萱奉蒋中正委员长之命,连夜安排孔德成夫妇离乡。民国二十七年元月,曲阜沦陷。

未几,于武汉发表抗日宣言。其后迁居重庆,主持成立孔学会,组织名家,召开讨论及宣讲会,研究弘扬孔子学术思想与民族精神。时四方学者云集重庆,对传统文化之研究有新旧观念与方法的论辩。孔德成所受冲击甚巨,拜著名学者王献唐为师,治学方法亦颇受友人傅斯年与屈万里影响。

史学家吴湘相指出,孔德成在弱冠之年就已在学术丛林中找到一个正确走向:做一位纯粹学人,而不以道统自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德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府

孔子后代还在吗?

孔垂长,1975年7月出生在台湾台北市,孔子第79代嫡孙 ,末代衍圣公、台湾前“考试院长”孔德成之长孙。现任台湾地区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2009年9月28日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接替孔德成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16年4月2日,丙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举行,孔垂长特来担任主祭官。

自2016年起,每年春季祭孔期间,孔垂长都将到曲阜进行祭祀。

孔佑仁,2006年元旦,出生于台湾,由其曾祖末代衍圣公、前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台湾前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命名,现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之子。

扩展资料

孔垂长是孔子第79代嫡长孙 ,其祖父孔德成与夫人孙琪方育有两男两女。1939年出生的长子孔维益于1989年去世,当时,作为长孙的孔垂长仅14岁。此后,由于孔德成的身体不好,一直由在黎明技术学院教授国文的次子孔维宁参与甚至主持台北孔庙的家祭。直至2004年起,孔德成才指示由孔垂长代替他参加每年9月28日举行的孔子诞辰释奠大典。

开始主持家祭后,孔垂长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孔子嫡长孙的身份,开始涉猎儒家学说,自我养成。现在,孔垂长在传播儒学文化、两岸传统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始发挥作用。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孔垂长

假如你是孔德成的二姐你会如何安慰他的乡愁呢

告诉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现在可以用手机视频了。

孔子后裔孔德成去台湾后的情况?

1949年4月,应国民党当局之请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倡导儒学。自1955年起,于台湾大学中文系、人类学系兼任教授,讲授“三礼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铜彝器研究”课程,至2008年初,方因病辍教。1956年7月至1964年4月,任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

为弘扬国粹,与台静农、王静芝、王北岳、吴平等成立“六修书画会”。1964年,获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第二届会员代大会选为首届监事会三位常务监事之一。1984年9月1日至1993年4月24日担任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1990年代起受聘为台湾当局“资政”,2002年续聘。

2005年11月15日,台湾大学庆祝创校七十七周年暨改制六十周年校庆,授予孔德成荣誉博士学位。台大校长李嗣涔表示,孔德成指导中文、人类两系师生,以实验、复原的方法研究《仪礼》,是科际整合的典范,身为孔家第七十七代传人,他一生都在弘扬儒家文化,促进国民外交。

典礼当日,由孙女孔垂玖陪同接受学位颁赠。孔德成谦虚地说,自己在台大教书五十年,贡献甚少。他很感谢,也觉得很惭愧。台大校训“敦品励学、爱国爱人”正是传统教育的基本精神,他以此自励,且与同学共勉。

2008年10月20日,孔德成因肺炎并发败血症、心肺功能衰退,被送往台北县新店市台北慈济医院急救,随即被送往内科加护病房治疗,藉药物及呼吸器稳定生命迹象。然脑部缺氧严重,延至10月28日上午10时50分,因心肺衰竭病逝,当时由家属陪侍,享寿88岁。

11月30日上午9时,在台北市第二殡仪馆景仰厅举行公祭。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亲临颁发褒扬令并发表追思感言,由邱创焕、许水德、钱复、孙震为灵柩覆盖“国旗”,以彰忠荩。

扩展资料:

孔德成 (袭封31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字玉汝,号达生,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最后一代衍圣公),后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曾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兴大学教授、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等职,是台湾当时少数的世袭官员之一。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负责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孔德成

为什么孔子的后裔到了台湾

孔子的后裔只是有一支去了台湾,还有一只留在了大陆。

“衍圣公”这个封号可追溯至西汉时期。1920年,刚满百日的孔德成受封此号,至1935年,国民政府取消封号,将第32代“衍圣公”孔德成封为中华民国唯一的世袭特任官“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所谓特任官,即民国高等文官第一等,与民国中央各院院长、各部部长、各省省主席同级。

1949年4月,孔德成随蒋介石在台北复建家庙。在台湾的孔德成看上去像一个学者型官员:历任国立中兴大学和国立台湾大学的兼任教授,国立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台湾中国书法学会顾问,“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以及“总统府”资政。

两岸破冰后,孔德成还担任了山东曲阜师范学校名誉院长和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永久荣誉院长。在台湾,孔德成继续享受世袭特任官的待遇,月薪约3~4万人民币。他的唯一工作,便是每年在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负责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目前在台湾地区大概还有3000多位孔子后人。

扩展资料: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奉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北伐后,孔德成有感于世袭衍圣公爵位不宜存于民国,遂于1935年主动请求政府撤销爵号,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以为道统不可废,乃改衍圣公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相当于部长。

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孔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金文的综合研究等课程。

参考资料:

衍圣公百度百科

孔子后人裔的衍圣公和孟子后人裔的翰林院五经博士

  衍圣公是一个封爵名,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难以用品级介定,比如宋代衍圣公虽然在文献中被称为“公爵”,却不是宋代职官体系中的一员,换言之,就衍圣公爵位本身而言,讨论其品位为几品是毫无意义的。现有的宋代职官史料,如《宋会要辑稿·职官》、《宋史·职官志》、《职官分纪》等都无记载。今人龚延明教授主编的《宋代职官词典》也没有收录“衍圣公”词条。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当时平帝为了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褒侯。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后代一直沿袭这个封号。而到了公元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生于1920年的孔德成先生,便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祭祀官。2008年,伴随着孔德成先生的去世,“衍圣公”也就划上了句号。   衍圣公是一个封爵名,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   早在战国时代,孔子曾孙孔白、七世孙孔穿、八世孙孔谦即为齐、楚、魏、赵等国所争聘。   秦始皇时,封九世孙孔鲋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   汉高祖十二年,封孔鲋弟孔腾为奉祀君,为孔子嫡系世袭受封之始。 衍圣公封爵始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汉元帝封孔丘后人为褒成君,后历代皇帝不断加封。汉元帝封孔子十二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玉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汉平帝为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褒侯。   汉元帝时封十三世孙孔霸为褒成侯,除汉哀帝封十四世孙孔福为殷绍嘉侯,汉明帝封十八世孙孔损为褒亭侯,汉安帝封十九世孙孔曜为奉圣亭侯外,两汉封号仍以褒成侯为主。曹魏改号宗圣侯。晋、南朝宋改号奉圣亭侯。   北魏称崇圣侯,北齐改恭圣侯。北周时,晋封邹国公。隋朝,文帝封邹国公,炀帝改绍圣侯。   唐初,封为褒圣侯,开元中,孔子被谥为文宣王,乃改褒圣侯为公爵,仍以文宣为号。   宋仁宗至和二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   中华民国   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国民政府废清朝世爵,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仍世袭。   2008年   末代衍圣公、时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先生去世,“衍圣公”封爵名宣告结束。此后从2009年起,继续保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称号,并世袭。孔子第79代嫡孙孔垂长是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末代(255)他的儿子(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