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京大学张帆个人简介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张帆:崖山之后华夏文化未断层 中国人理想人格是“温润”

火烧 2021-06-27 16:56:24 1033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张帆:崖山之后华夏文化未断层 中国人理想人格是“温润” 视频: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对话张帆 11月18日,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华人国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张帆:崖山之后华夏文化未断层 中国人理想人格是“温润”  

北京大学张帆个人简介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张帆:崖山之后华夏文化未断层 中国人理想人格是“温润”
视频: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对话张帆 11月18日,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举行颁奖盛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致贺信,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和传媒、公益、企业等领域精英近四百人集体致敬国学。著名学者杜维明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年逾八旬的国学名宿楼宇烈、张立文、成中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筼筜书院等机构,《国家宝藏》、《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展演等新项目,以及30部学术著作分享了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成果奖。从中国诗词大会上成功夺冠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再演逆袭神话,而此前呼声很高的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意外落选,爆出了本届最大冷门。王守常、葛承雍、龚鹏程、朱大可、王杰、于丹等知名学者现场助阵,让本届国学大典亮点频频,高潮迭起。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以《元典章》点校本获本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在颁奖典礼的间隙,张帆教授接受了凤凰网国学的专访,谈到了他对宋元时期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并描述了他心目中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中国人理想人格。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接受凤凰网国学专访 以下为对话实录:凤凰网国学:宋朝经济发达、文化先进,但是却两次被游牧民族灭国,您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张帆:宋朝两次被游牧民族灭亡。严格说来南宋是被蒙古灭亡,而北宋是被女真灭亡的,女真可能只算半游牧,对于它的属性还有争议,不全是游牧民族,但他确实是和游牧民族、更准确的说是北方民族有一些共性。 >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与作战双方的经济实力其实并无直接联系。现代战争打的是科技和经济实力,但古代不一样。在古代,决定战争胜负的更在于交战双方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士兵素质、骑兵数量和骑兵的作战能力、以及后勤供应系统等。而在这些方面,农耕民族天然落后于游牧民族,或是东北的半游牧、半狩猎民族。宋朝两次灭亡其实主要是这几方面原因。虽然它经济上很强大,但是这种强大并不能完全转化到军事行动当中。 >具体而言,北宋和南宋的灭亡还存在差异性。北宋的灭亡有种偶然性,主要指当时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如果应对比较得当的话,本来不见得会灭亡。然而南宋的灭亡,就是属于已经被禁锢很久,国力确实也在走下坡路,所以哪怕苦苦挣扎,最后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 凤凰网国学:您刚才说到北宋,它其实跟统治集团应对不得当有关系,有一种说法:司马光上台执政以后,把从西夏打下来的那些领土,全都退回去了,而且还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一系列措施。于是有人说是司马光误国,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王安石变法误的国。具体就北宋灭亡的案例来看,您觉得是这两位政治家误国导致的北宋灭亡吗?张帆:应该不是。当然对于北宋的灭亡,这些政治家都会有些责任,但是主要的责任是不好判断的。因为北宋王朝开国时就有一个基本国策,在导向上、价值观方面比较重文抑武,即对文治较重视,而对军事,虽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去进行各种研究,也投入了大量的军费来养兵,但在价值观方面,武的方面是轻视的。北宋整个军队管理不好,虽然人多,但是作战能力很差,碰到北方民族强大的骑兵基本上难以抵挡。所以,这应该与整个宋朝的国策和价值倾向有关,它(的灭亡)应该是整个统治集团的责任,很难说是具体哪方面。凤凰网国学:近年来网上流行那么一句话,也算是一种说法,叫做“崖山之后无中华”,即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了,中华最正统的古典文化就此出现断层,后来的都不太正统了,您对此怎么看?张帆:这种说法,对于向我们这种搞研究的人来说,我是觉得比较难接受的。实际上宋朝灭亡以后,包括崖山战役之后,在政治上,华夏政权已经不存在了,被北方来的蒙古族政权所取代。但在文化上,我认为华夏文化没有出现明显的断层,基本上元朝的文化跟宋朝的文化是接轨的。很多在宋朝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文化趋势在元朝还是继续发展。比如说程朱理学的传播,像南宋的时候程朱理学就是逐渐的在儒学的学派取得了优势,到元朝就基本上推广到全国了。再比如说词文学,就是诗歌文学,特别是戏曲小说这这两种文学形式的繁荣。我们其实看到,这都是从宋朝发展过来的,还有像书法、绘画、诗词、创作、出版、印刷这些方面,宋元都是非常持续的。可能在有些小的方面,宋朝的一些新鲜学科、比较小众的文化领域,在元朝出现了一些断层,这方面的研究没人做了,或者做的人很少了,但就一些大的文化里来说,延续性非常的明显,不能认为崖山之后华夏文化出现断层。凰网国学:有的人会觉得,是不是宋朝的文化比较高雅,比较精英化。比如说他们经常拿来举的例子就是喝茶,说宋代都是抹茶,经过元朝以后到明朝,就变成了冲茶、泡茶喝,就没有那么高雅了,包括从宋词到元曲也是,就越来越“俗”?您觉得这个锅元朝该背吗?张帆:我觉得也许元朝有一点点影响,但不能算在元朝头上。这种文化的下移本来就是一个趋势,广大中下层的人民,他们对于文化的这种影响,或者是他们的选择,对文化本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方说宋朝的戏曲、早期的画本小说,还有现在的曲艺,也都是直接影响到之后的元朝、明朝。我觉得主要还是中国文化,或者华夏文化内在的一种趋向,和它自身的发展逻辑。元朝在其中也只是起了一些辅助的作用。凤凰网国学:今天活动一个主题是亲近国学,能不能请您给想亲近国学的年轻人推荐一本国学类的好书,然后简单介绍一下。张帆:我在想最近一本书,可这个书大家可能不容易见到,或者说稍微可能还是深了一点,叫做《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是已故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张舜徽先生写的。这是很早的一本书,是上世纪50年代出版,后来又重印过,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有新版。这本书就是教年轻人怎么读古书,或者读古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因为古人写书的套路和写法和今人写书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有点难了。凤凰网国学:那也应该是一本挺好的入门书。请您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您心中那种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张帆:“温润”,也就是很温和、含蓄、不露棱角,但是内心应该有原则、想法。他在和人相处或在外在表现上是非常有亲和力的。凤凰网国学:今天社会各界都在助推传统文化复兴,有这样一个趋势,您认为这样的一股“国学热”对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张帆:应该强调要建立四个自信,但这里面的文化自信是一方面,国学热对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特别有帮助,因为它是文化的核心的内容、文化的根据。但是现在弘扬国学或者提倡弘扬传统文化,随便什么都可以信任,这个就需要专家学者讨论或者大家参与,应该加以适当的鉴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