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巧合 中国历史上的巧合:800年一轮回盛世
中国历史上的巧合:800年一轮回盛世
纵观中国古代史,似乎和800这个数字有着谋者缘分,冥冥之中有一种宿命感,俗称天道好轮回。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齐名的盛世: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明朝的“仁宣之治”。而令人称奇的是,几次太平盛世的时间间隔都约是800年。
第一次大盛世
成康之治,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
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第二次大盛世

文景之治,在西汉前期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政府采取了以休养生息为主的治国策略,使得西汉国家的综合国力获得了巨大的提升,百姓逐渐安居乐业,史称文景之治。
从成康之治的公元前996年算起,到文景之治的公元前180年,约是800年。
第三次大盛世
贞观之治发生在627年-649年,距上一次盛世801年。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第四次大盛世
明朝的仁宣之治,1403年-1435年,距上一次盛世787年。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 仁宣致治 ,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
历史的巧合令人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