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和诸葛亮谁厉害 庞统首创一成语,看似正确实则荒谬,诸葛亮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庞统首创一成语,看似正确实则荒谬,诸葛亮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本文要介绍的这个三国成语,出自《三国志·庞统传》,时间是在曹操攻占荆州之前的数年间。主要人物只有一个,即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但牵涉到的人物却有不少,其中就有诸葛亮。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这段文字的大意翻译过来是这样:庞统后来被任命为南郡功曹。他特别讲究人伦规范,尽心尽力抚养老人、孩子。同时,他还非常喜欢称赞别人,但这些被庞统称为有才之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却是名不副实。不少人对庞统的这一举动感到奇怪,便出言询问。
庞统回答道:“如今天下大乱,正道衰微颓坏,好人不多,坏人却是不少,因此才需要弘扬好的风俗,增强道德观念。不把这些人说得好一点就不足以让人羡慕敬仰,好人好事就会更加稀少、罕见。现在我提拔的十个人当中,即便有五个不行,但还有五个能行,而这五个能行的就足以促进世风和教化,能使有志者自我勉励。这也是很不错的啊!”

本文要说的这个成语便出自庞统的这番话中,叫做“拔十失五”,意为选拔人才而使其半数。当然,庞统说出首创这句成语并非贬义,颇有点大浪淘沙之意。
庞统的这个做法究竟对不对呢?从理论上说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即便选人出现错误,也可以通过在使用过程加以筛选和淘汰。然而,选拔人才毕竟是件大事,这种做法很容易出现人才良莠不齐的现象。一旦不合格的官员担任要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无法弥补的。
庞统这种选人方式似乎对诸葛亮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他所提拔的几个人都出现了名不副实的现象。前有弃城而逃的廖立,后又失街亭的马谡,都是诸葛亮在选拔人才出现巨大失误所致。
究其缘由,还是没有全面地对这些人进行了解,所犯的错误与庞统这句“拔十失五”可谓如出一辙。在识人、用人这方面,无论是庞统还是诸葛亮,比起刘备要差的很远。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
- 诸葛亮预言三分天下 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居然不是诸葛亮!
- 刘备让诸葛亮不要重用此人 三国时期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
- 三国演义看完接下来看什么 诸葛亮其实才能一般是不是真实历史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
- 诸葛亮减寿 诸葛亮为何比曹操短寿?诸葛亮活了多少岁?
- 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多高 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一生唯一一次使用的美男计
- 新三国鲁肃 揭秘:诸葛亮和老好人鲁肃之间的差距体现在哪里
- 后人怎么评价诸葛亮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后人为什么对曹操诸葛亮刘备都是爱恨交集?
- 司马懿诸葛亮 魏延造反竟是千古奇冤?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 诸葛亮的“八阵图”到底有多厉害?可挡十万精兵?
-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 曹操也曾三请诸葛亮 三大因素致最后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