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匈奴人特征 劉三解:曾經縱橫大漠的匈奴人去哪兒了?

火烧 2022-04-02 10:21:16 1033
劉三解:曾經縱橫大漠的匈奴人去哪兒了? 西方人眼中匈人(hu )騎兵的形象,他們的首領阿提拉曾傾覆了西羅馬帝國。 普通青年說,不知道。 文藝青年說,經過1萬公里的跋涉,他們抵達遙遠的匈牙利,與英雄「阿

劉三解:曾經縱橫大漠的匈奴人去哪兒了?  

匈奴人特征 劉三解:曾經縱橫大漠的匈奴人去哪兒了?
西方人眼中匈人(hun)騎兵的形象,他們的首領阿提拉曾傾覆了西羅馬帝國。 普通青年說,不知道。 文藝青年說,經過1萬公里的跋涉,他們抵達遙遠的匈牙利,與英雄「阿提拉」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2B青年說,甭管匈奴、突厥,都殺光就對了…… 當然,無論對於哪種青年,都會覺得這問題很無聊。2000年前的一個「死」民族,知道它又有什麼「用」? 對於活著只為了吃飯的人們而言,「實用」本來就是一切,經過多年的培育,這樣的「聰明人」特別多,可一旦遇到國家、民族之類的公共話題,他們又迅速變身為最堅決的「憤青」,喊聲之大、情緒之高,令人哭笑不得。 追根溯源,歷史對他們的意義,就是塑造「祖上曾經闊過」的故事書,尋求優越感的奠基石,所以,虛假的英雄不能否定,錯誤的史實不能指正,負面的情緒不能傳遞,唯有善於「打雞血」的專家才是好的「磚家」。 那好吧,本文也來湊一針。 公元91年,北匈奴單於遠走中亞,曾經的大漠霸主再不復見。其時,已是陳湯喊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後127年,距離衛青出塞發動對匈奴攻勢更長達218年。 又是200年過去,頓河草原上出現了一群以匈(hun)為名的遊牧人,羅馬歷史學家阿米亞努斯•馬塞裡努斯用他的鉤筆,記錄下了這些東方人的形象: 電影《匈奴大帝》劇照,這裡阿提拉的形象太符合西方人的審美了。 「匈人的孩子剛一出生,他們的面頰就被刀深深刻劃,這樣當他們長大時,臉上的刀疤紋路就會阻止鬍鬚的生長,因此,匈人成年後,相貌醜陋,沒有鬍鬚,形同閹人。所有匈人都有五短健壯的四肢,肥短的脖子,身材畸形,形容可怕。」 高盧詩人西多尼則說匈人在兒童時期就讓頭顱變形,把頭磨尖。這些記載已經從匈人貴族的墓葬考古中得到證實,一部分人的頭骨確實因為幼年的纏裹嚴重變形。有趣的是,類似的習俗,在南美印加人和古埃及人中,也曾存在。 「他們從來不蓋房子,避之如同我們躲避墳墓,在匈人之中,你甚至找不到一間哪怕蘆葦編成的陋室……即便在其他民族之中,他們也不會留在房屋中,除非是迫不得已,因為他們認為身處別人的屋頂之下很不安全。 匈人以亞麻衣服或縫在一起的森林鼠皮蔽體,無論在私人場合還是在公開場合,他們都只穿一種衣服。他們偶爾也會穿上我們的束腰外衣,不過這些衣物都很破舊,而且他們不懂換洗,直到衣服被磨損撕扯成布條,才會將它們脫下。 不過,他們的生活需求極低,他們不需要火,也無需可口的食物,他們食用野草根和半生不熟的肉類,至於是何種牲畜肉,他們從不計較。為了加熱,他們會把生肉放在自己的大腿和馬背之間捂一小段時間。」 馬塞裡努斯的記述,是在「匈奴大帝」阿提拉席卷羅馬世界之前80年,在他筆下那些一生隨著大車行動,能夠在馬背上吃飯、睡覺的野蠻人,此時仍未露出他們縱橫歐洲的獠牙,他們的弓箭射出的還是骨頭磨制的箭頭,近戰時則只有少量的鐵劍。 按照當時其他古典作家的說法:即使在野蠻人眼裡,匈人也是十足的野蠻人。 反觀中國人視野中的匈奴(讀音無法確定),公元前3世紀就已經掌握了大規模生產金屬兵器的技術,出土的鐵箭頭、刀、矛等實物也證明了這一點。在生活方面,外蒙古的諾顏烏拉山匈奴墓群就出土了多種產自歐洲的紡織品。 匈奴鷹形金冠飾 1972年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出土,現藏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精美的工藝是否是對「野蠻」的一種否定? 不僅如此,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外蒙古和俄羅斯的外貝加爾地區發現的,可確定為匈奴時代城池、村落遺址就有20處,在今天俄羅斯的哈卡斯共和國境內,還發現了規模宏大的阿巴坎漢式宮殿遺址,中央大殿12*12米,採用夯築法,設7扇門,地下還以石板鋪設了供暖管道,並有「天子千秋萬歲常樂未央」字樣的瓦當。 實物未見,見諸文字記載的仍有趙信城、蘢城、頹當城、范夫人城、郅支城等,可見,至少在公元1世紀前,匈奴人已經擁有相當程度的文明,200年的遷徙,生活習慣、軍事技術全部退化,真的可能嗎? 答案就在與阿提拉同時代的《魏書》裡。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一支跋涉萬里的使團來到了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國禮很簡單——幻人,也就是魔術師。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外來的幻人也有絕招。即使把人的喉管割斷、砸人頭顱直至塌陷後,流血一鬥後,只需要嚼碎服下他的草藥,也能立刻止血,一個月後復原,連疤痕都不留。 太武帝拓跋燾哪裡信這套賣大力丸的說辭,拉出幾個死囚實驗,都好使,這才給了國賓待遇。這「幻人」還挺謙虛,說國內有「大術者」,柔然來劫掠,直接招來雨雪並讓河流泛濫,柔然人凍死、淹死十之二三。 按照今天玄幻小說的說法,那就是有「大魔導師」鎮宅了。 匈奴青銅鍑,俄羅斯伊爾讚2號墓出土,同類器型的青銅器皿在外蒙古、俄羅斯,乃至中亞、東歐均有出土實物。 這個玄幻的國家,就叫悅般。按照《魏書》記載,他們是北匈奴遺種,單於被竇憲逐走西遷康居後,這群不能隨行的老弱病殘就留在了龜茲的北邊立國,地方數千里,有部眾20多萬人。 作為遊牧民族的他們和草原霸主柔然的結怨,也很有文明衝突的戲劇性。 原本悅般和柔然關係不錯,悅般王還曾帶領數千部屬到柔然與大檀可汗談合作,不想一入國境100多裡,就發現柔然人不洗衣服、不梳頭髮,還不洗手,女人用舌頭舔器物,悅般王急了,大罵身邊的大臣: 「你們誆我來狗國幹什麼?!」 說完轉頭就跑,至此兩國結仇,連年征戰。悅般的使團到北魏,也是為了聯盟對敵。史載,悅般人比其他胡族都要清潔,習俗是剪發至齊眉,用醍醐(奶制酥酪上凝聚的油)塗抹頭髮,一天洗三次澡,然後才吃飯。 潔癖至此,因為個人衛生打一場戰爭,也算情有可原吧。 那麼,回頭再看阿提拉統帥的「匈人」們,說是悅般的匈奴同族,還有人信嗎? 至於留在中國的南匈奴人的歸宿,史籍俱在,本文不再贅述。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劉三解 版權申明:本文系鳳凰新聞客戶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與作者,並通知[email protected],連同此句話一並帶走。本文來源:手機鳳凰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