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开始皇帝不自称朕了 朱元璋问道:朕和太子,谁的做法对?大臣机智回答,结局却很惨
朱元璋问道:朕和太子,谁的做法对?大臣机智回答,结局却很惨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当差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也许一句话说的不好就会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是性格多疑善变,喜好杀戮,做他的大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常提心吊胆。比如朱元璋曾问了大臣袁凯一个问题,袁凯回答以后就倒霉了,先是坐大牢,后来又不得不装疯卖傻,最终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袁凯是元末明初人,“国初诗人之冠冕”,明朝初期著名的诗人。明朝建立以后,袁凯就在朝廷担任官职,因为人正直,被朱元璋任命为监察御史。官阶虽然不高,但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据《金台纪闻》、《剪胜野闻》、《明良记》等几本明朝时期的著作记载:有一次,朱元璋打算杀掉一批囚犯。当时正好朱元璋让太子朱标练习处理政务,于是就命袁凯拿着卷宗给朱标复查。朱标性格宽厚,主张仁政,反对朱元璋一次就杀掉这么多人,认为其中很多人罪不至死,因此“恳释之”,建议将一部分人从轻发落。袁凯向朱元璋汇报了朱标的建议,朱元璋听后很不高兴,便问袁凯:“朕想从重处罚,太子却建议从轻发落,我俩谁做的对呢?”
袁凯听到朱元璋这么问,立刻吓得半死,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难回答了。一个是现任皇帝,一个是未来的皇帝,说谁对谁错都不行,都得罪不起啊。好在袁凯才思敏捷,忽然灵机一动,对朱元璋说道:“陛下想从重处罚是执法严明,太子建议从轻发落是仁慈宽厚。”
应该说袁凯的回答十分得体,谁也没得罪。他以为自己可以顺利过关了,却不料,朱元璋听后更加生气,“以为凯持两端,下之狱”,认为袁凯不老实,打入大牢关了起来。

进了大牢后,袁凯怕连累家人,就开始绝食,想要一死了之。可是三天后,朱元璋却派人给他送来了食物,并把袁凯放了出来,官复原职。但从此以后,每天临朝,朱元璋就指着袁凯向大臣们说:“是持两端者!”这是把袁凯塑造成了一个反面典型,用来敲打文武百官。
袁凯羞愧不已,深知朱元璋不会轻易放过他。一天,袁凯上朝路过金水桥时,突然倒在地上,“诡得风疾仆不起”,像中风了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朱元璋当然不相信,就让人拿木匠用的铁钻来钻他。袁凯忍痛不动,朱元璋认为他真的病了,让人把他送回家去。
袁凯知道好猜忌的朱元璋依然不会轻易相信,不久后,就与家人回到了家乡。“凯归以铁索锁项,自毁形骸”,袁凯回到家乡后又开始装疯,并用铁链拴在自己脖子上。果然,朱元璋派使者偷偷来监视袁凯,袁凯就蓬头垢面,满嘴胡言乱语,还趴在墙角吃猪狗的粪便。当然,这些粪便是用面粉制作的,提前放在墙角。使者回去后向朱元璋禀报了所看到的景象,朱元璋这才彻底相信袁凯是真的疯了。
成功骗过朱元璋后,袁凯虽然只能小心翼翼地过日子,但是保全了家人,最后也好歹落了个善终。
相关文章
- 朱元璋过后谁接皇位 孝庄文皇后:大清朝辅佐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
-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 朱棣起兵途中經過一小鎮,給它改了個霸氣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大臣在南京城楼喊了句话,朱棣立刻调转马头,率军直奔朱元璋陵墓
- 朱元璋和马皇后 朱元璋的故事之朱元璋改栽秧
- 朱元璋给建文帝留的锦囊 明朝一囚犯,死前留下一首诗,朱元璋闻之大怒,立马处死监斩官
- 朱元璋和马皇后 明朝宁国公主的生母是谁?朱元璋马皇后简介
- 朱元璋为屠夫写春联 為何說朱元璋是中國古代「第一屠夫」
- 朱元璋为什么不让朱棣当皇帝 朱元璋为什么能让马皇后干政?她是朱元璋最重要的人!
-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李自成為什麼沒有成為劉邦、朱元璋?
- 朱元璋当皇帝时多大 朱元璋最倒霉的一个儿子,死时只有二十八岁,没有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