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角黄巾起义 黃巾起義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最直接導致了後來的東漢群雄割據

火烧 2021-05-29 02:27:57 1057
黃巾起義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最直接導致了後來的東漢群雄割據 東漢王朝後半段的百年風雲里,朝廷里外戚宦官爭權,禁宮內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慘劇。地方豪族則趁此兼并土地、聚斂財富。地從何來?取之於民;財

黃巾起義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最直接導致了後來的東漢群雄割據  

张角黄巾起义 黃巾起義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最直接導致了後來的東漢群雄割據
東漢王朝後半段的百年風雲里,朝廷里外戚宦官爭權,禁宮內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慘劇。地方豪族則趁此兼并土地、聚斂財富。地從何來?取之於民;財從何來?亦取之於民:從而導致貧富懸殊嚴重,破產的農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流浪四方,誰知天下早已籠罩在饑饉和瘟疫的陰影下。在以農業為主的中國封建社會,流民四起現象的產生,勢必導致社會大動亂的出現。
在漢順帝以後的二十年間,無法生存而流亡各地的百貧民們不得不揭竿起義,向這個日趨沒落卻又凶頑無比的王朝進行鬥爭,為了爭取最起碼的生存空間。但《後漢書》等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史書,多以「妖賊」來污衊起義軍,認為他們不過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惡人,這是非常不公平的。魏武帝曹操,在平定兗州後曾將三十餘萬黃巾軍收編為「青州軍」,可以說是第一位站在同情農民起義立場上的政治領袖,儘管他也曾參與過鎮壓黃巾。
漢靈帝時,第二次黨錮之禍後,宦官把持了朝政。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公開賣官鬻爵,豪族們花錢買官,然後以十倍的重利剝削早已一貧如洗的百姓,兩極矛盾進一步激化,一場大風暴即將來臨。
這場風暴的發起者是河北巨鹿人張角。張角非常同情被壓迫的百姓,他深刻地感覺到,只有採取武裝反抗的形式,才能撥開頭頂上的黑雲。那時出於時代的落後及農民階級的覺悟低和局限性,起義領導者們提不出真正代表民意的革命綱領,只有通過宗教這一神秘虛無的思想來號召團結百姓。龐大鬆懈的組織只有靠宗教力量來聚合,貧民也只有靠宗教力量才能掙脫封建統治階級的精神枷鎖,走上反抗的道路。張角也不例外,他借「散符施水」的宗教醫術替人看病,即讓病人先懺悔,再以符咒入水飲之。很明顯,這種宗教性遠大於科學性的療法在今天看來是很可笑的,但在醫療不發達的當時卻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尤其是那些靠自身免疫擺脫病痛的老百姓,對張角更是奉若神靈了。
同時,張角在療人之時,暗中向他們傳播「人無貴賤,皆天之所生」的道義,提出要建立一個「烏托邦」似的理想太平世界,無怪他在貧苦人民心中有著救世主一般崇高的地位了。張角的弟子遍布天下,以行醫為掩護進行傳道,是以在這苦難當頭的年代,張角的信仰者急速膨脹,總稱為「太平道」,張角被尊為「大賢良師」。
到了靈帝光和年間,太平道的影響力竟已影響到不少的地主富豪。甚至據《後漢書》所載,靈帝「假父」大太監張讓也和張角有所來往。當然這些人僅佔少數,太平道的領導核心和基礎仍是廣大被壓迫群眾。隨著太平道的影響極速增強,漢宮廷的有志之士開始擔心起來。他們雖同情百姓,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們不能正確理解人民的反抗。楊賜首先上書主張招撫流民、予田耕種;另當搜捕張角及其他太平道的主要領導人物。劉陶、張鈞、樂松等也聯名上書,主張除卻張角,以削弱此教的力量。
由於糊塗的宦官們沒料到起義軍攻入洛陽後第一批要處死的就是他們這些害民賊,所以他們反而稱頌太平道是教化民心的教派,使得靈帝在軟硬政策間舉棋不定,過期的拖延終使消息外泄,果斷的張角立刻採取手段,將全國信徒分為三十六「方」,大「方」編組萬餘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每方均任直屬子弟為渠帥。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共同統率三十六方人馬。
張角曾親到洛陽觀察政局,派人搜集情報,並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所謂「黃天」,正是上文張角所說的平等社會,而之所以要稱為「黃」,因為據五行推論代漢者屬土德,而土一般都呈黃色,後來起義軍以黃巾裹頭,也是為此。日後元末紅巾軍起義,應當還是利用這個推論。最後張角決定於漢靈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發動起義,正好這年也正是六十年干支歲月的重新開始——甲子年。此外,起義者們還用白土在洛陽的寺廟、官僚府邸的門上書「甲子」二字,作為起義的信號和攻打的目標。
正當一切正熱火朝天進行的時候,起義者中出了個叫唐周的叛徒,他向官府告了密。負責攻打洛陽的大方統帥馬元義當場被捕,遭處車裂酷刑,同行的千餘教徒均遇害;如夢初醒的靈帝才慌忙下令捉拿張角,但為時已晚。得知信息後的張角只好決定提前一月發動起義,雖然準備不周,但仍有七州二十八郡響應。頭裹黃巾的黨人,攻佔官府,佔領田園,不少郡縣官吏無不聞風而逃,《後漢書 皇甫嵩傳》記載:「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起義軍很快發展到數十萬人。
黃巾軍的主要戰場在洛陽附近的穎川,北起冀州西南,南至南陽。靈帝以國舅何進為河南尹,負責攻防總指揮;然而,實際上在和黃巾軍交戰的是司隸區最精銳的軍團,分別由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北中郎將盧植率領。戰爭初期,黃巾軍中聲勢浩大,張角兄弟率大軍在冀州同盧植開戰,盧植軍雖屢獲小勝,但總體寡不敵眾,被迫向南撤退。黃巾軍在冀州迅速擴張,攻殺了幽州刺史郭勛及太守劉衛。穎川方的黃巾大帥波才素來驍悍,他在向洛陽挺進的戰鬥中擊敗了朱儁和皇甫嵩的主力軍四萬人,朱儁退卻往穎川之南,皇甫嵩退保長社。同時,南陽黃巾大帥張蔓成在會戰中殺斃南陽太守禇貢,大敗汝南太守趙謙,直攻南陽,趕走了新任太守秦頡。正當黃巾軍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波才犯了個致命的錯誤:命包圍長社的數萬軍均結草為營,結果被長社城中的皇甫嵩發現,乃趁夜色為掩護,以火攻戰術進行突擊,波才軍大亂;穎川南的朱儁也趁機反攻,洛陽方面派來的騎都尉曹操率數千騎兵在此時殺到,三方面的夾擊下,缺乏紀律的黃巾軍兵敗如山倒,死傷達數萬人。皇甫嵩等三人趁勢揮兵掩殺,收復許多失地,波才軍自此一蹶不振,被官軍窮追猛打,最終戰死於陽翟。黃巾敗類陳國等投降了官軍。穎川大戰,是官軍首戰黃巾大捷的正式記錄。自此形勢扭轉。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平元年八月,張角帶著漢廷未滅的遺恨,病逝於廣宗。黃巾軍由張梁張寶率領。二人才不及乃兄,以致黃巾軍內部分崩離析,鬥爭形勢越發嚴峻。然而,起義將士們並沒有氣餒,他們已抱著必死的信念,決心和官軍奮戰到底。不久,驍勇無比的黃巾領袖張梁帶兵迎戰北上前來鎮壓起義者、還為穎川大捷得意洋洋的皇甫嵩的「常勝軍」,黃巾軍殺得官軍落花流水,皇甫嵩龜縮在營中不敢出戰。然而,急躁的張梁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恨不得立刻將官軍斬盡殺絕。結果,皇甫嵩將計就計,用詐敗的戰略將起義軍引到官軍埋伏中,結果伏兵齊出,殺死了張梁和手下黃巾軍達三萬人,五萬剩餘將士不願投降,捨身投河,帶著心中的憧憬和夢想,英勇逝去。
皇甫嵩隨即攻入廣宗,將張角棺材掘出,慘忍地將張角斬首戮屍,傳送進京,用來表功。(拙作《淚眼看黃天》一文,曾述此事)剩下張寶一人獨木難支,十一月,張寶在下曲陽同皇甫嵩展開決戰,數萬黃巾軍隨著他們的忠勇頭領捐軀沙場。殺紅了眼的官軍為了表功,竟衝進下曲陽城中,不分男女老幼地屠殺黃巾將士們的家屬和城中百姓,喪盡天良的皇甫嵩事後令人斬下所有被害者的頭顱,堆積如山,總計十萬顆頭顱,號為「京觀」。
可想而知,那一篇篇載滿功勛的書頁上,竟有多少冤魂!張蔓成前攻南陽時戰死,此時的南陽由黃巾大帥趙弘擔任,但不久就被朱儁率兵撲滅。黃巾軍的主力部隊,到此全部覆沒。
但黃巾起義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最直接地就是導致了後來的群雄割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