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到底是怎样的人 李广一生的评价是什么
李广一生的评价是什么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著名军事家。
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称为“飞将军”。
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许时运不济,有历史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公元前119年,随卫青出征匈奴,兵败,引颈自刎。
些许事迹: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
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郎中,以骑士侍卫皇帝。
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
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
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被任为上郡太守。
后李广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
历史点评:
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则远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
唐朝时期,有不少诗句用以歌颂李广,如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高适《燕歌行并序》等。
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汉书·李广苏建传》为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广之功绩,或许不如卫青、霍去病二人,然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只提飞将军,而不提大将军、霍骠骑,何也?
后人评价:
1、李广是一位猛将,适合打防御战;
2、李广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3、李广政治上不够成熟(七国之乱后,如接受梁王的封赏“将军”);
4、李广治军不严,不能恩威并举,将军只是让士兵说你是好人是远远不够的,可能霍去病带的士兵很少说小霍人好,但是都心甘情愿的跟他去赴死,说明在战场上打胜仗是最重要的;
5、李广战前准备(体现在迷路、战场上碰到的是谁、多少人等都搞不清楚)、战场上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远远不够“体现在一味的猛打猛冲,等抬头看时,已身陷重围”;
6、李广心胸不够宽广,为将帅者,怎么能够和灞陵卫计较?
7、李广只找客观,其他人胜利了,就说人家运气好,须知,运气不会总是能伴人一生的。
不能客观总结自己的问题;
8、摆老资格,靠老资格吃饭和说事。
诗歌:
1、《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燕歌行并序》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