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孙朱允炆 朱元璋為什麽要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為什麽要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朱元璋沒有在他幾個嫡子中“立嫡以長”,而是選擇了年輕的皇太孫朱允炆作為儲君,這是他的無奈之舉,也是他嚴格遵守明朝皇位繼承制度的唯一選擇。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從陝西巡視回來的皇太子朱標不幸染病去世,年僅三十七歲,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傷心欲絕,已至於連日臥榻不能理政。辛苦培養了幾十年的接班人就這麽走了,晚年的朱元璋為此不得不重新考慮儲君問題。
懿文太子朱標之後,朱元璋尚有嫡子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可以選擇(燕王與周王生母待考證),這幾個年長的兒子大都封之重藩,有守邊禦敵之責。但是這幾個皇子中也只有燕王朱棣品性比較端正,像秦王、晉王經常在封國胡作非為,若不是朱標在世時從中調和求情,以朱元璋這執法無私的性格,這些藩王估計都難逃處罰。
朱元璋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立儲大事必定會三思而行。早在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立嫡長子朱標為太子,便為大明王朝定下了皇位繼承制度,即“嫡長子繼承製”,朱元璋之所以早早就立朱標為太子,正是為了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目的是為了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產生紛爭,避免諸子相殘,危及王朝的統治。
太子朱標從小就被朱元璋寄予厚望,聘名師教之以學,朱標也非常爭氣,但他在很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皇,朱元璋尚武,實行高壓的鐵腕政策,而朱標性情溫和有儒雅,這一點顯然和朱元璋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分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軍事才能在朱元璋諸子中算是比較突出的,不過,為了王朝的長遠利益著想,朱元璋依然把朱標當做是最恰當的繼位人選。
朱標在三十七歲的盛年去世,使得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繼任人選。按照明朝皇位繼承制度,嫡長子不在則理應立嫡長孫為皇太孫,朱標的長子朱英雄幼年夭折,朱允炆就是事實上的嫡長孫。朱允炆和乃父懿文太子朱標性格很像,同樣性格溫和而有教養,而且朱允炆極重孝道,這一點也讓朱元璋很是喜歡。
朱元璋最後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正是出於明朝自他訂下的“嫡長子繼承製”出發,不敢因自己一人之喜歡選擇,而使後世的皇位繼承陷入混亂。但皇太孫年輕暗弱,恐怕並不是他那些皇叔的對手,所以在他確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後,一面大興刑獄繼續屠戮功臣,一面命所有成年的皇子即刻就藩藩國。臨死前,還密命駙馬梅殷輔佐新君,可惜他的這一手安排,最終還是無法避免“靖難之役”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