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奥匈帝国和俄国实力 一戰時期,比日本還強大的奧匈帝國哪裡去了?

火烧 2021-07-15 21:04:06 1051
一戰時期,比日本還強大的奧匈帝國哪裡去了? 眾所周知,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但是一戰爆發後,唱主角的彷彿只有德國,同盟國陣營中的其

一戰時期,比日本還強大的奧匈帝國哪裡去了?  

奥匈帝国和俄国实力 一戰時期,比日本還強大的奧匈帝國哪裡去了?
眾所周知,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但是一戰爆發後,唱主角的彷彿只有德國,同盟國陣營中的其他國家存在感很低,彷彿不存在一樣。
奧匈帝國作為遇刺事件的受害方,在戰場上好像也沒鬧個多大的動靜來。真的是因為實力不濟,難以彰顯自身的存在感嗎?
從各方面看,奧匈帝國並不是一個弱茬,當年八國聯軍的陣營中就有這個國家。奧匈帝國成立於1867年,領土包括今天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一部分領土,疆域非常大,在歐洲僅次於俄國,有67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000萬,僅次於俄羅斯、德國。
從19世紀末到一戰爆發時,這十多年的時間,奧匈帝國境內的捷克、摩拉維亞和奧地利的工業發展迅速。從1886~1911年,煤產量由2080萬噸增加到4920萬噸,鐵路長度由27000公里(1890年)增長到46000公里。捷克則是奧匈帝國內鐵路網密度最高的地區。捷克和摩拉維亞生產的鑄鐵,占奧匈帝國的86%。
20世紀初,奧匈帝國也出現了資本集中的現象,產生了壟斷組織。1905~1912年間,大企業數目增加了50%,僱傭工人1000名以上的企業達到39家。摩拉維亞的維克威茨工廠在一戰爆發時已經發展成成為一個擁有30000人的大工廠。奧匈帝國的鋼鐵生產集中在6個壟斷組織手中,它們控制著90%的鐵產量和92%的鋼產量。股份公司數目在1885年有380個,1910年增加到587個。
據統計,1913年奧匈工業產值佔世界4.4%,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英國的三分之一,是義大利或日本的兩倍。奧匈帝國是名副其實歐洲第五強國,世界第六強國。
但是,奧匈帝國的金融資本發展比較落後,一戰前,外國資本在其投資總額超過120億克朗,其中德國資本就佔了近一半。而且奧匈帝國是由多個小國和地區組成,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缺乏向心力,語言、風俗習慣不同,這都為後來戰爭爆發埋下了隱患。
一戰爆發後,奧匈帝國負責東線戰事,與俄國陷入了漫長3年的拉鋸戰和消耗戰,曾一度被沙俄趕出加利西亞,後在德國的幫助下又將其佔領。
整個一戰期間,奧匈帝國軍事上表現一般,損失慘重,死、傷、被俘和失蹤者高達500萬人,僅1918年就出現了80萬逃兵,各地起義、獨立事件頻發。這時的奧匈帝國已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徹底解體,分裂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8個國家。波蘭、義大利、羅馬尼亞等國獲得了前奧匈帝國部分領土,曾經那個盛極一時的帝國灰飛煙滅,消散在了歷史長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