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故意纵容别人犯错误的成语 纵虎归山
纵虎归山 【成语名字】纵虎归山 gt 【汉语拼音】zò g hǔ guī hā gt 【成语解释】 gt 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后患无穷。语本《零陵先贤传》。 gt 【成语典故】 gt 《零陵
纵虎归山

【成语名字】纵虎归山>【汉语拼音】zòng hǔ guī shān>【成语解释】> 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后患无穷。语本《零陵先贤传》。>【成语典故】> 《零陵先贤传》(据《三国志.卷三九.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 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成语注解】> 1、璋:刘璋(?~公元219),东汉末江夏竟陵人,字季玉,刘焉之子,袭父为益州牧。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刘备围成都,璋降。> 2、刘备:公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公元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3、巴:刘巴(?~公元222),三国蜀零陵烝阳人,字子初。少有名,刘表多次荐举不就。初依曹操,后归刘璋。刘备攻取益州后,刘巴归附。多奇谋良策,诸葛亮曾称赞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4、内:通“纳”,接纳。> 5、张鲁:字公祺,东汉末沛国丰人,生卒年不详。献帝初平二年,创五斗米道教民,据巴、汉三十年,附者甚众。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鲁出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卒谥原。> 6、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成语出处】> 1、《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程昱曰:『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2、《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下令军中曰:『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众将可努力向前。』”> 3、《八旗通志.卷一九九.人物志.大臣传.杨文干》:“孔毓珣于缉捕盗贼甚为尽力,彼擒之,汝纵之,恐汝难当此论。纵虎归山,岂为仁政?此等作为,非积阴功,乃大坏德行事也。”> 4、《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一三上.毛文铨奏折》清.世宗批语:“此案断不可宽纵,俾罪类漏脱,贻害良民。……此等纵虎归山之假仁慈,胸中万万存不得,但以严而不枉为要。”>【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放走敌人,后患无穷。> 使用类别 用在“留下后患”的表述上。>【纵虎归山造句】 > 1、这种恶人,你又放了他一马,难道你忘了上次纵虎归山的教训吗?> 2、我们好不容易捉到这些人,你却将他们释放,这不是纵虎归山吗?> 3、好不容易逮到这个要犯,得小心被他逃脱,否则无异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4、你们要小心看守这些俘虏,若是让他们逃跑,那可是纵虎归山,于我军大为不利。> 5、这个要犯今天服刑期满出狱,大家都很关心为社会造就一位有用的人,还是纵虎归山?> 辨识>【近义词】:放龙入海,养虎遗患,养痈遗患>【反义词】:杜绝后患,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纵虎归山”及“养虎遗患”都有留下敌人,导致后患的意思。> 异 “纵虎归山”侧重于把敌人放走;“养虎遗患”侧重于纵容敌人。> 纵虎归山 养虎遗患 辨似例句> 我们好不容易捉到这些人,你却将他们释放,这不是纵虎归山吗?> 每个公民都要协助揭发罪犯,绝不能姑息养奸,养虎遗患。>【参考词语】:放虎遗患>【汉语拼音】:fàng hǔ yí huàn>【成语解释】:犹“纵虎归山”。见“纵虎归山”条。> 1、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疏〉:“今阻其善意,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 >【参考词语】:放虎归山>【汉语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成语解释】:即“纵虎归山”。见“纵虎归山”条。> 1、《东周列国志.第四五回》:“放虎归山,异日悔之晚矣!”> 2、《精忠岳传.第三一回》:“倘他逃走去了,岂不是放虎归山?”>【纵虎归山的】> 老虎是一种猛兽,会伤害人畜,如果把抓到的老虎又放回山中,将来有可能再次为害,同样的,如果把抓到的敌人放走,也将为自己带来后患无穷。《零陵先贤传》记载了一个关于“纵虎归山”的故事:三国时的刘璋为益州牧,他的部下张松对他有所不满,刚好曹操打算派将领去讨伐占领汉中的张鲁,刘璋担心自己会被派去,想找人代替。张松就趁机献计,认为可以把刘备请到成都来,派他去攻打张鲁。刘巴知道这件事之后,便极力劝阻,他认为刘备的野心过大,如果把他请来,一定会蒙受其害。刘璋不听。后来刘璋派刘备去征伐张鲁,刘巴又上谏,说︰“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意思是说,刘备的野心太大,如今让他在外拥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将来一定后患无穷。刘璋仍然不听。次年,刘备果然还兵包围成都,刘璋猝不及防,只好投降。后来“纵虎归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放走敌人,后患无穷。
很赞哦! (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