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八大王冯权 《清平樂》中的「八大王」歷史上有這個人嗎?他真是有陽狂病嗎?
《清平樂》中的「八大王」歷史上有這個人嗎?他真是有陽狂病嗎? 「八大王」這個角色在《清平樂》里開局就出現了,而且非常敢於直言,說話不轉彎抹角的。開局就直接捅破了劉娥不是趙禎的親生母親,而且也算是敢於直

《清平樂》中的「八大王」歷史上有這個人嗎?他真是有陽狂病嗎?
「八大王」這個角色在《清平樂》里開局就出現了,而且非常敢於直言,說話不轉彎抹角的。開局就直接捅破了劉娥不是趙禎的親生母親,而且也算是敢於直接支持趙禎認母的。「八大王」的這個態度而且始終如一,可惜嘴笨了點,說話直了點。
和滿朝呂夷簡這樣左右逢源的人,專講實話實際上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而且這還得看劉娥的寬容度,否則放到真實歷史場景中,可以說「八大王」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炒米一看,原來是「大尋尋建祥」(《大江大河》里的角色)演的「八大王」 那就不奇怪了。一個外表懟天懟地懟空氣,但是內心卻是真誠善良的人,倒是演什麼都像「大尋」。
其實這個「八大王」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周王趙元儼」,趙光義的第八個兒子。
無論是父親趙光義還是哥哥趙恆都對他是非常的寵愛,所以他口無遮攔,什麼都不怕是很自然的。
因為他20歲才出宮就封,享受「贊拜不名,詔書不名,劍履上殿」。這種待遇放在歷史上都沒有幾個,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的。關鍵是享受這樣待遇的人,一般的結局都不是很好,而趙元儼是個特例。
在《七俠五義》、《寇老西》等小說當中,他被稱為「八賢王」,御賜雙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簡直就是正義的總後台。
在《清平樂》裡面,很顯然這個「八大王」和「八賢王」是不一樣的。其實「八大王」在正史當中也是有這麼個角色,不過不是宋朝,而是明朝,明末張獻忠時的一個流寇首領。所以《清平樂》里改成那個「八大王」,不知道是為了增加梗,還是出於什麼目的?
實際上正史中的趙元儼和《清平樂》里的「八大王」總體相似,但還是有所差別。
因為雖然趙元儼性格狂妄,和劉娥不對付。但是像劇中那麼直接的話,他還其實還是不敢講的。正史中的趙元儼其實和幾百年後的乾隆的弟弟弘晝很類似,是個非常識時務的人。
弘晝搞了個「活出喪」,趙元儼擔心大嫂劉娥的猜忌和攻訐。乾脆閉門不出,而且聲稱自己得了「陽狂症」,就是說我對我自己的言行不負任何責任,說出來的哪句犯忌會的話都非本意,與自己無關。
完全不是《清平樂》里那種只會說實話,看不慣就懟天懟地懟空氣的那個「八大王」。
但是本質上趙元儼這個人還是正義的化身,只是比劇中更善於利用各種手段罷了,其實也是一個富有政治智慧的角色。
到了劉娥過世以後,他復出後,侄子趙禎對他就像趙光義和趙恆那樣,對趙元儼非常好。而趙元儼對西北軍事的關心是非比常人的,通過自己的方式舉薦了很多名相、名將。但是很可惜,在仁宗一朝,西北的軍事毫無建樹,而且相對很被動。這導致趙元儼憂心忡忡,所以經常問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話,當時的文官宰相們都認為趙元儼「陽狂症」又犯了。
在《清平樂》里,「八大王」這個角色應該越往後進展,應該會越來越有戲,應該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角色。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