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增速和增长率一样吗 历史人口增长率

火烧 2022-12-26 18:17:44 1100
历史人口增长率 1.我国历年人口增长率及北京,上海历年人口增长率2008年北京人口2100万,其中外地人900万;上海人口1900万,其中外地人600万北京人口年份 人口 1948年 203万人 19

历史人口增长率  

1.我国历年人口增长率及北京,上海历年人口增长率

2008年北京人口2100万,其中外地人900万;上海人口1900万,其中外地人600万

北京人口

年份 人口

1948年 203万人

1958年 660万人

1978年 871.5万人

增速和增长率一样吗 历史人口增长率

1988年 1,061万人

1998年 1,245.6万人

2000年 1,363.6万人

2005年 1,538万人

2006年 1,581万人

2007年 1,633万人

2008年 1,695万人

上海人口

南京路步行街是老上海的标志之一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上海人口总量不断扩大。开埠时的上海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为520万人;至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378.86万人,是解放初期的2.7倍,占全国总人口的1%。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371.04万人。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638人,为我国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2.72‰,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75‰,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人平均期望寿命81.08岁;妇女总和生育率0.95;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86.83万人,占户籍人口20.80%。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中国居第一位。

2.新中国人口增长历史

一、20世纪5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加上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50年代初,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6%上升至2.3%。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泡沫式的短暂“繁荣”,造成了人力不够用的假象,“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等口与在当时广为流传。 二、20世纪60年代初人口的缓慢增长 1959年至1961年,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使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全国粮食产量1959、1960、1961年分别比1958年下降11%、28.3%、26.25%。

由于饥饿、疾病等原因,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 三、1962年至1973年的人口迅速增长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补偿性生育高潮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人口问题失控,人口增长迅速。

1963年的出生率破纪录地达到4.3%.全国人口总数从1965年的7.25亿猛增至1971年的8.52亿。 四、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增长 197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紧接着,有关部门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要求,即鼓励晚婚晚育;鼓励夫妇生育两胎的间隔达四年以上;鼓励少生育子女。为配合宣传,还提出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宣传口号。

此阶段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全国范围内,一对夫妇仍平均生育四个孩子,至1979年,全国总人口达到9.75亿。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增长 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

但由于1962年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男女逐步进入生育年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有1000多万。进入9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已呈现“三低”的现代型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量仍相当庞大。

3.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最快的我认为是这三个一西汉后期,汉武帝晚年时(公元前90年左右)全国人口只有3000万左右,但是到了西汉末年(公元8年左右),全国人口已有近6000万,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值二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年隋文帝即位之初,全国人口只有450万户(不包括当时未被征服的南陈50万户),到了隋炀帝即位时(公元604年)全国人口已有900万户,20年内全国人口翻了一番,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唐朝100多年的休养生息,在唐朝最富裕的开元盛事时唐朝人口还没有超过这个数字三清朝前期,清朝入关时全国人口不足5000万,到了康熙时超过一亿,乾隆时超过两亿,道光鸦片战争前夕已经接近4亿 最慢的嘛 如下1.战国混战时期,至战国末人口只有2000万2.秦末战争,人口数不详3.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汉平帝元始二年时有人口5959万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时只有2100万4.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汉桓帝永寿二年时人口5647万,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只有1616万5.八王之乱及十六国时期。

北方人口在公元370时只有998万6.南北朝时期,南方到陈后主祯明三年人口只有200万7.隋末唐初。隋炀帝大业五年时有人口4601万,到中宗神龙元年时(也就是705)只有3714万8.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有人口5291万到唐肃宗乾元三年人口1699万人口锐减20.32%9.南宋末年时期。南方在南宋嘉定十六年人口达到7681万,但到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只剩1302万10.明末清初。

明光宗泰昌元年有人口5165万,到清顺治八年只剩了1063万。

4.求历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

1800年之前,世界人口增长率始终远低于1%。然而,在20世纪前50年的过程中,年增长率上升至2.1%,历史上最高的年增长率,记录于1962年。自达到顶峰以来,增长率一直在下降,预测估计2100年的年率为0.1%。

过去人口(即1950-2015年)的估计数是根据1950年7月1日的基本人口开始计算,然后根据推动人口变化的因素(生育率、死亡率和国际移徙)计算其后的人口得出的。这些组成部分的估计数直接来自国家统计资料来源,或只有部分或质量较差的数据由人口司工作人员估计。定期人口普查的人口数量被用作基准。这种计算方法被称为“队列组成部分”方法,因为它是根据上述三种人口组成部分(组成部分):生育率、死亡率和国际人口素质,按年龄和性别(队列)估计人口的变化。

5.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最快的我认为是这三个

一西汉后期,汉武帝晚年时(公元前90年左右)全国人口只有3000万左右,但是到了西汉末年(公元8年左右),全国人口已有近6000万,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值

二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年隋文帝即位之初,全国人口只有450万户(不包括当时未被征服的南陈50万户),到了隋炀帝即位时(公元604年)全国人口已有900万户,20年内全国人口翻了一番,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唐朝100多年的休养生息,在唐朝最富裕的开元盛事时唐朝人口还没有超过这个数字

三清朝前期,清朝入关时全国人口不足5000万,到了康熙时超过一亿,乾隆时超过两亿,道光鸦片战争前夕已经接近4亿

最慢的嘛 如下

1.战国混战时期,至战国末人口只有2000万

2.秦末战争,人口数不详

3.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汉平帝元始二年时有人口5959万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时只有2100万

4.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汉桓帝永寿二年时人口5647万,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只有1616万

5.八王之乱及十六国时期。北方人口在公元370时只有998万

6.南北朝时期,南方到陈后主祯明三年人口只有200万

7.隋末唐初。隋炀帝大业五年时有人口4601万,到中宗神龙元年时(也就是705)只有3714万

8.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有人口5291万到唐肃宗乾元三年人口1699万人口锐减20.32%

9.南宋末年时期。南方在南宋嘉定十六年人口达到7681万,但到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只剩1302万

10.明末清初。明光宗泰昌元年有人口5165万,到清顺治八年只剩了1063万

6.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与什么有关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如下:

1、科学的发展促使医疗的进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设施完善,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2、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提高,人们饮食更注重营养健康,使得死亡率下降。

3、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更多的获取自然资源,制造产品,进而带动科学和农业的发展,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4、再者由于政府的鼓励政策,比如中国在建国后为了防御外敌再次入侵,政府提倡多生,我国人口从4亿猛增到13亿。

5、二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人口死亡率下降,当前世界和平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生活安逸,有利于组织生活和家庭,使得世界人口达到前所未有的数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