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狼狈不堪典故 成语: 狼狈为奸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狼狈为奸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狼狈为奸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31成语: 狼狈为奸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ㄨㄟˊ ㄐ|ㄢ汉语拼音: lá g èi wéi
成语: 狼狈为奸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狼狈为奸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31成语: 狼狈为奸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ㄨㄟˊ ㄐ|ㄢ汉语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参考词语: 狈因狼突近义: 同流合污, 朋比为奸释义: 狼与狈相互搭配,伤害人命。语本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毛篇》。后用「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Emoji符号: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狼狈为奸”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根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记载,相传狼和狈是两种外形上很相似的野兽,只是狈的前脚非常的短,因此一定要骑在两只狼上面才能行走,没有了狼,根本就无法行动,所以世人常将行事无法顺利推展,处境困顿窘迫的情况称为「狼狈」。狼和狈会联手做坏事。听说,曾经有人独自经过一处人烟罕至的地方,遇见了几十只的狼,情急之下,就赶紧爬到草堆上。其中有两只狼就钻进了一个洞穴中,背出一只老狼来,老狼来到草堆下,用嘴拔除草堆上的草,其他的狼看了,也跟着学牠的动作去拔草,眼看着草堆就要垮下来了,正巧遇到一群猎人经过这里,把这个人救了出来。事后这些人一起挖掘这个洞穴,在里面抓到了一百多只的狼,就将牠们杀死,而大家都怀疑那只老狼可能就是狈。后来「狼狈为奸」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彼此互相勾结做坏事。典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1>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2>称「狼狈」。临济郡3>西有狼冢。近世曾有人独行于野,遇狼数十头,其人窘急,遂登草积4>上。有两狼乃入穴中,负出一老狼。老狼至,以口拔数茎草,群狼遂竞拔之。积将崩5>,遇猎者救之而免。其人相率掘此冢6>,得狼百余头杀之。疑老狼即狈也。 〔注解〕 (1)驾:乘、骑。 (2)事乖者:指行事处境困顿窘迫者。 (3)临济郡:原为齐之狄邑,西汉置狄县,东汉时改称临济。地约当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方。 (4)草积:草堆、草垛。 (5)崩:倒塌。 (6)冢:音ㄓㄨㄥˇ,指洞穴。书证: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回目》:「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0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南京是个大省会,候补班的道府,较他处为多;所以弄了这个缺,要和他兄弟狼狈为奸。」 03.清.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湖广奏稿.卷一.审拟监利县粮书抗土闹局各情折》:「又有库总六人,狼狈为奸,被控未结。」 04.《隋唐演义.第八五回》:「安禄山向同李林甫狼狈为奸,今林甫死后,罪状昭著,安禄山心不自安,目前必有异谋。」 05.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一○.王述庵书》:「诸生之不平则鸣,有何足怪?惟是时承审之员,非该令平日结纳之上司,即系狼狈为奸之寅好。」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 【例 句】 <01>当地米商狼狈为奸,联手哄抬物价。 <02>没想到他们竟然狼狈为奸,专干坏事。 <03>贪官污吏和奸商狼狈为奸,最是令人痛恨。 <04>这两人狼狈为奸,不知已做了多少违法的勾当! <05>政治恶势力和黑道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 <06>为了赚钱,他不惜与不法商人狼狈为奸,走私毒品。 <07>如果没有人和他狼狈为奸,他一个人很难做出这勾当。 成语接龙“狼”字结尾的成语
开门纳狼当路豺狼“狼”字开头的成语
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心狗肺狼心狗意狼籍杯盘“奸”字结尾的成语
狼狈为奸朋比为奸巨猾老奸朋比作奸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狼狈为奸。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狼狈为奸。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狼狈为奸”分成的单字详解:
狼, 狈, 为, 奸。

很赞哦! (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