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尽义 成语: 义尽仁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义尽仁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义尽仁至 成语简解编号: 3389
成语: 义尽仁至
注音: |ˋ ㄐ|ㄣˋ ㄖㄣˊ ㄓˋ
汉语拼音: yì jìn rén zhì
参考词语: 仁至义尽
释义: 义参「仁至义尽」。见「仁至义尽」条。

Emoji符号: 义至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义尽仁至”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仁至义尽」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仁至义尽」是指竭力尽到「仁」与「义」之道,仁义之道指的是仁爱与正义,即是待人要宽厚、处事要有义气,为儒家的中心思想。这句话最早出现在《礼记.郊特牲》。《礼记》是记载周代仪礼的书。其中有关祭祀的部分,谈到当时都在十二月田事告一段落时,由官方来举行祭祀农神以及有助于农事的其他事物。祭祀的对象有八:除了最早教人民从事农耕的神农氏、帝尧的农师后稷,还有当时的农官、农官在田间的处所,另外还包括了猫和老虎,因为牠们会吃掉破坏农作物的田鼠与野猪,另外还有与农事密切相关的田舍及沟渠,最后并祈祷昆虫不要来作乱。这样完备的仪式非但祭祀农神,连带对农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报,已是「仁之至,义之尽」,各面方都照顾到了。后来「仁至义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对他人尽最大的努力关怀照顾。
典源: 此处所列为「仁至义尽」之典源,提供参考。《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1>农2>及邮表畷3>、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 〔注解〕 (1)飨:音ㄒ|ㄤˇ,祭祀。通「享」。 (2)农:指农官田畯。 (3)邮表畷:指农官在田间监督农民耕作之处所。畷,音ㄓㄨㄛˊ,田间的小路。
书证: 01.清.王省山〈吴中吟〉诗:「圣人治天下,权衡本经济。上重天庾供,下为民生计。二者不偏废,义尽仁亦至。」
成语接龙“至”字开头的成语
至公无私
至言不繁
“义”字结尾的成语
天经地义
忘恩负义
断章取义
开宗明义
舍生取义
见利忘义
顾名思义
舍生取义
背恩忘义
杀身成义
引经据义
孤恩负义
释生取义
好利忘义
因名思义
昧利忘义
忘恩失义
忘恩背义
“义”字开头的成语
义不容辞
义愤填膺
义正辞严
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义尽仁至
义切辞严
义不得辞
义无所辞
义不反顾
义愤填胸
义不容却
义无返顾
义不同戴
“至”字结尾的成语
无微不至
无胫而至
心灵福至
义尽仁至
否极泰至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义尽仁至”分成的单字详解:
义, 尽, 仁,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