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邑碑底 邑子六十人造像碑简介

火烧 2022-11-09 04:56:40 1044
邑子六十人造像碑简介 邑子六十人造像碑,造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为道、佛混合造像碑,原出自富平县(今西安市和耀县之间),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造像内容此像尺寸为203 x 81.5 x 41公分。

邑子六十人造像碑简介  

邑子六十人造像碑,造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为道、佛混合造像碑,原出自富平县(今西安市和耀县之间),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造像内容

此像尺寸为203 x 81.5 x 41公分。四面造像。

碑之一面造道像三尊龛,老君头戴道冠,长须在下分为三缕(这种形式在西魏以后流行),右手举麈尾,束腰带,左右各一立侍,均戴高道冠。龛楣为屋顶形,左右各一根高大的立柱,以示天宫。屋檐上正中有一仙人骑瑞羊。龛左侧外又有一小屋,内悬磬与钟,又站立一戴高冠的道士,题「邑师李元安」,应是当地的道教首领。老君之床座两外侧各有一瑞兽,似虎,有翼,上骑一胡人,高鼻深目,戴小尖帽。下半部为供养人,共六层。第一层正中为香炉,为传统博山炉形式,座有二龙缠绕。左右供养人均持笏。

碑另一面为佛教,龛中造佛像三尊,坐佛高肉髻,手作与愿印和施无畏印,左右各立一菩萨。龛楣为火焰纹,中有弥勒。上方有六龙相交,场面华丽壮观。龛左右各有一屋顶,下各立一比丘。佛之下垂衣裾左右各刻一有翼兽,左兽骑有一胡人,一如道龛之下。佛龛下部为供养人四层,供养人各持一长茎莲花。

碑之一侧为道教,上部双柱托屋形龛,龛中造坐像一尊,戴道冠,长须,束腰带,双手相交于腹前。龛上有飞仙四身。龛下有供养人像,题道士李丑奴等人及「辅国将军武都太守李元安」。碑之另一侧为佛教,上部小龛中造交脚弥勒菩萨,双手持一物似莲蕾。龛外有供养人。下半部为发愿文,其中有:「邑子六十人等,眇执玄其,同心上世,造石像一躯。……熙平二年岁次丁酉五月辛酉朔廿三日造讫。」

造像特点

此碑尺寸高大,保存较好且有建造年号,为关中造像碑之精品。在形式和风格上,与延昌年间(512年-515年)的造像相比,道像之胡须变大,手中之麈尾变大,衣裾下垂至龛下,脸型变长,体形变瘦,这些都具有典型的转折意义。

从其文字中可看出,它是以吕姓为主的合邑造像碑,佛、道造像各占一半。李元安是该邑的道教邑师,原任辅国将军武都太守,被刻在道龛旁最醒目的位置,另在碑侧又补刻一次,以标出任官职的经历。

邑碑底 邑子六十人造像碑简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