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塔利班头目 塔利班历史

火烧 2022-06-04 19:18:14 1067
塔利班历史 塔利班的发展历程成立之初,塔利班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并不重视。但是这支派别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且因为纪律严明而作战勇敢,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因此深得阿富汗

塔利班历史  

塔利班的发展历程

成立之初,塔利班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并不重视。

但是这支派别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且因为纪律严明而作战勇敢,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使得塔利班的实力急剧膨胀,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3万人、数百辆坦克和几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队伍。1995年5月与6月间,塔利班发动了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很快的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区。

塔利班乘胜向喀布尔发起全面攻击。同一年的9月26日,占领了电台、电视台与总统府。

此时,塔利班已经全面控制了首都,之后并控制了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全国90%以上的领土,而反塔利班联盟中唯一具有与塔利班正面对抗能力的,只剩下马苏德一派。掌权后的塔利班声称要建立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但执政以来对国家重建并无明显建树,主要在于经济每况愈下,加上疾病流行,使它得到的支持度逐渐下降。

自1996年至2001年,塔利班在阿富汗建立全国性政权,正式名称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由于它在阿富汗实施独裁专制和政教合一政策,因此仅被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三个国家承认是代表阿富汗的合法政府,它曾经为奥萨玛·本·拉登提供庇护。

在9.11事件发生之前,塔利班政权一直得到美国政府的扶持。就在9.11事件发生前夕,美国政府还给予塔利班当权的阿富汗4300万美元的援助。

2001年,塔利班政权不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反对,颁令说巴米扬大佛雕像是崇拜偶像的行为,以炸药及坦克炮火摧毁这座古迹。在破坏行动期间,塔利班的信息部长昆德拉图拉赫·贾马尔(Qudratullah Jamal)叹道:“破坏工作并非如人们所想般容易,你不能以炮轰推倒那些佛像,因为它们是凿入山崖内;它们牢牢地连接山岭。”

2001年3月,两尊大佛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猛烈炮轰下,最后被炸药摧毁。世界上最早知道塔利班(Taliban)是在1994年11月,当时他们保护一支试图打开巴基斯坦与中亚贸易的车队而一举成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2001年“911”事件后,在美军事打击下,塔利班政权垮台,一些残余转入山区。此后其长期隐藏于山区中,从2006年开始通过鸦片东山再起,并从北约手中夺回阿富汗南部地区,目前,塔利班政权重新占领了百分之七十的阿富汗领土。

2007年因绑架并杀害韩国人质再次闻名。2010年5月28日,巴基斯坦两座清真寺遭自杀式炸弹袭击,导致56人死亡,一百多人遭绑架,有媒体称塔利班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

2011年5月中旬,阿富汗情报官员证实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已在巴基斯坦被击毙。2011年5月23日,塔利班发言人否认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被击毙。

阿富汗虽然只有约2993万(2007年1月人口普查)人口,却有2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又分为若干个大部族或集团,下面又分成众多的小部族或家族世系。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各部族间相互隔绝,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

部族的内部事务由各自的首领管理,而且大多数部族拥有自己的武装,矛盾错综复杂。普什图族是阿最大的民族。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普什图族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普什图族与非普什图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阿富汗主要的民族矛盾。

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Taliban) 在普什图语中是“宗教学生”的意思,也称“学生军”,因此,“塔利班”又被称为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其骨干成员多来自宗教学校或受过培训的阿富汗普什图族难民。塔利班是1994年8月在阿内战不休、派系割据的背景下诞生的,代表普什图族的利益,属伊斯兰教逊尼派,信奉原教旨主义,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伊斯兰国家”。

由于塔利班当初提出铲除军阀、建立和平稳定的伊斯兰政府的主张,很快赢得阿富汗人、特别是普什图族人(占国内总人口40%)的拥护。塔利班成立时只有800多人,之后迅速壮大,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

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武装攻占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了临时政府接管政权。塔利班政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组织机构严密。

塔利班总部设在坎大哈。最高领导人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

最高决策机构是大协商会议(大舒拉),成员约50人,常务委员会7人,研究并决定重大问题,奥马尔是大协商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最高执行机构是设在喀布尔的部长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国防、外交、内政等20个部。塔利班在其控制区内,全面推行伊斯兰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

塔利班颁布政令禁止电影电视,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2001年“911”事件后,美军进入阿富汗,11月塔利班政权撤离首都,12月成立卡尔扎伊政权。

然而,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和“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于2011年5月1日死亡)一直在逃,两大组织的核心领导层尚在。随后,美军与当地武装的冲突及引发的各种暴力事件不断。

仅从2007年1月至7月,阿富汗境内各类暴力事件就已造成近3000人死亡。 目前塔利班主要由占阿富汗人口63%的普什图人组成。

什么是塔利班

从1996年末一2001年12月,阿富汗一直被这个极端保守的政权所统治,美国 领导的军队向阿富汗发动进攻后,这个政权崩溃。

在波斯语中塔利班的意思是“学 生”,这个组织是由阿富汗流亡者组成的,在苏联入侵期间(1979—1989 ),这些流亡者 逃离了他们的国家前往巴基斯坦,在那里他们参加保守的伊斯兰教学校。 在苏联从 阿富汗撤军以后,阿富汗国内的形势一直不稳定,就在这个时候塔利班兴起了,他们 以蚕食的方式逐步控制了这个国家,最终于1996年占领了首都喀布尔,夺取了政权。

在掌权期间,这个组织强制推行伊斯兰法。塔利班排斥妇女,并且将整个国家变 成伊斯兰恐怖组织如基地组织的训练基地。

只有极少数的国家承认塔利班政府。在国 P示组织看来他们滥用人权,主要是剥夺妇女和女孩子的公民权。

但是转折点是发生 在2001年9月11日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当时美国政府要求将策划袭击的嫌疑 犯从阿富汗引渡到美国,但遭到了塔利班的拒绝。这个组织在之后的军事行动中被 强制驱除。

在2001年12月,联合国在德国波恩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由普什图 族(普什图族是阿富汗最大的民族,占整个国家人口的42%;第二大族是塔吉克族; 占27%;阿富汗的总人口为2 850万人)领导人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作为 塔利班之后的临时政府的总统。 与会人员还达成共识:联合国应在此地采取维和行 动。

虽然在临时政府的统治下,种族敌对和偶发的冲突仍然存在,但阿富汗已向建立 一个稳定、民主的政府前进了一大步。2005年3月,哈比巴•萨洛比(Habiba Sarobi)成 为阿富汗历史上首位女省长,这是令人振奋的改革的新迹象。

萨洛比由总统任命,并 于3月末上任。

请说一下阿富汗的历史

阿富汗的历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远征时并入波斯。

亚历山大远征后又并入其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三分,阿富汗地区又转属于东部的塞琉古王国。

约前250年,位于阿母河与兴都库什山间(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德据地脱离塞琉古而独立,建立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大夏、吐火罗等),前二世纪上半叶最强盛,曾扩地至印度河,后因内乱转衰。 前二世纪上半叶,原驻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败,遂西迁至阿母河领域,约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将希腊王朝逐向南方。

东汉时大月氏分休密、双靡、贵霜、都密、肸顿五部。一世纪时,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国,其盛是西起咸海、东至葱岭,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倡大乘佛教。

三世纪后渐衰,分裂为若干小国。五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恹哒所灭。

恹哒系游牧民族,原居于金山(阿尔泰山),臣属于柔然,罗马人称之为“白匈奴”。五世纪初西迁,以后相继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区、吐火罗、印度西北部,还击败了萨珊波斯,杀其王,成为一令人生畏的强国,其统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内,信奉袄教。

567年左右,萨珊波斯与西突厥联合击灭恹哒,以阿母河为界瓜分其领土。吐火罗被划归属波斯,但不久(约568年)又被西突厥夺取。

627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其长子在吐火罗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军灭西突厥后,吐火罗的突厥王朝向唐称臣,唐置月氏都督府于此。

另在今阿富汗境内及其附近还有若干臣属于吐火罗的小国:护密、护时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宾(修鲜州都督府)、帆延(乌凤都督府)、诃达罗支(条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还于662-674年间封流亡来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东部与阿富汗境内。

八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势力进入,控制了吐火罗。自751年怛罗斯之战后,葱岭以西之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人,此后中亚地区逐渐伊斯兰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罗珊总督塔希尔建立了塔希尔王朝,领有中亚、河中、阿富汗地区,名义上承认哈里发主权,但形如独立。 867年锡斯坦省军队统帅亚库布(绰号萨法尔)起兵建立萨法尔王朝,873年灭塔希尔王朝,领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罗珊,曾一度远征巴格达。

不久,河中地区又兴起了地方将领建立的萨曼王朝,900年灭萨法尔王朝。962年,呼罗珊总督阿尔普特勤又据伽色尼城独立,称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占领阿富汗,十世纪末灭萨曼王朝,相继得到中亚与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领域北部,十一世纪受到塞尔柱突厥人打击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亚领地。

十二世纪中叶,赫拉特与伽色尼之间的廓尔山区兴起了廓尔王朝,很快就据有阿富汗全境,后又灭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尔王朝被兴起于河中的花剌子模苏丹国所灭。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灭亡,以后阿富汗相继为蒙古汗国、伊儿汗国以及附属于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权统治,帖木尔兴起后又归其统治。

帖木尔死后阿富汗又成为帖木尔后裔与中亚的土库曼黑羊王朝等国争夺的战场,十六世纪后又转入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达里酋长艾哈迈德乘波斯衰落之际独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国,使得统一的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

历经阿布达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两个王朝。 其间分别于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

见百度百科。

阿富汗战争的历史背景

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发动了一场反恐战争。

两个月后战争基本结束,美国也初步达到了目的。对于这场战争,自九一一之后就开始有人评头论足,各种看法都有。

然而,应该讲,现在才是真正说长道短的时候。研究今天的战争是为了看懂明天的战争。

为此,笔者尝试就这几个方面分析这场阿富汗战争的效果,特别是战争对今后的作用。 在政治上并非坏事 九一一事件,在政治上对美国政府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

布什总统赢得了自二战以来美国总统最高的支持率,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对付敢于向美国挑战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心”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

有了“人心”,别说两座双子塔可以建造出来,就是十座百座也一样可以,就是说美国人也一样“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这一次,美国在全世界赢得了最为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美国要发动反恐战争,全世界主权国家基本上都表示支持、同情、默认和不抵触、不反对。如此广泛的“同情战线”,连一些长期与美国对立的伊斯兰国家也不作声,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所没有过的。

尤其是西方国家感到了恐怖主义的威胁,因而第一次如此无条件地团结在美国周围,使美国真正确立了冷战后更为广泛的霸主地位。这是用经济施舍和增加联合国会费所达不到的效果,可算是在悲痛中得到的“意外之喜”或者是“不期之获”。

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向阿富汗调集兵力,用很小的代价就在阿富汗境内消灭了支持恐怖主义组织的塔利班政权和奥萨马的基地组织,为美国报了一剑之仇,雪洗了美国人的耻辱。当布什总统向美国军队发布战争动员令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战争能赢得如此容易。

战争中不仅没有出现令美国总统头疼的事情,甚至没有出现令前线指挥员伤脑筋的事情,最多就是奥马尔和奥萨马两个头目在战争中消失了。相对要赢得一场战争来讲,这并不丢面子。

毕竟美军打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无处藏身,毕竟美国人赢得了这场战争。 另外,美国在中亚地区获得了一块与其利益能够保持一致的领地。

自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就试图在中亚地区获得一块自己的领地,英国于1838年、1878年和1914年,三次派军队进入阿富汗,但都在阿富汗人民誓死抵抗下无功而归。这一次美国在阿富汗打了一场胜战,应该讲,这一收获不只是美国如愿以偿,连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也是暗中庆贺。

因为,这曾是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的梦想。 阿富汗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进一步巩固了盟主地位。

这是最大的政治收获,是用金钱和恐吓获得不了的。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所获得的效益,暂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但它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慢慢地显现出来。

或许到了那一天,世界才恍然大悟。 仍有军事示范作用 客观地讲,美国打的阿富汗战争在军事上没有多少研究和参考价值,因为它没有可供教学和训练所用的战例,没有令军人大竖拇指称赞的作战行动。

但也不是美国的军事行动没有一点价值,只是这种价值可能反映在其他一些方面。 比如,对国际反恐怖战争具有一定的示范效用。

因恐怖事件而引发一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并非第一次,远的不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比利时王储而引发的。但是,作为国家正规军队的作战对象,不是敌对国家的军队,而是以恐怖为斗争手段的组织,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尽管美国军队这次也打击了塔利班,不过打击塔利班起初是有条件的,或者准确地讲是附带的。美国开始声明打的是奥萨马及其基地组织,只是塔利班不配合才落得今天的下场。

那么,作为一支国家军队在别的国家组织打一场针对恐怖主义组织的战争,显然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具有特殊的示范效用。各国都可在这场战争中,学习和研究美军的组织方式、用兵结构、打击时机选择、指挥程序等反恐怖作战的特殊军事行动样式;这是在其他作战样式和战争行动中学习不到的。

又比如,锻炼了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美军在这次战争中使用了海军陆战队的“三角洲”特种战部队、陆军第75特别行动团的“黑色贝蕾”部队和第10山地师等特种部队,这些部队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都没有很好地派上用场。

通常在正规战争中,这种部队是很少能在战场上获得战机建立功勋的。 试验个别新型武器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不仅需要他们去作战,而且曾一度把消灭恐怖主义组织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们身上。

因为,他们都曾是英雄的部队。虽然,战争中他们没有被使用几次,但部队毕竟深入到阿富汗境内有过行动,而且都是有着敌情下的行动。

这对部队来讲,就是一个锻炼,是平时训练中得不到的。 还有,研究了一些新战法。

对于世界各国的军队,反恐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对于反恐作战行动,过去一些国家最多只研究过小规模的战斗,把它作为战术层次的军事行动,而对战役层次特别是战略层次,还没有研究过。

像一直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美国,虽有过相应的作战条令,但那也是仅限于小规模的战斗行动。从战争高度要求这样一个军事行动,显然没有现成的战法和经验可资借鉴。

从这个意义看,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无疑其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有着一定。

塔利班的由来

“塔利班”是什么?用我们中文网上的习惯语来说,“塔利班”就是几年前阿富汗的“愤青”,或是阿富汗的“黑卫兵”----因为他们是披上黑袍的宗教分子,他们本来是一群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分子的伊斯兰学生。

“塔利班”这个词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指“学生”的意思。 塔利班最早出现在1994年11月,当时有一股阿富汗人保护一支试图打开巴基斯坦与中亚贸易的车队而一举成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塔利班”大部分成员是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故又称伊斯兰学生军。它的领导人是穆尔维·奥马尔。

最初,塔利班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不以为然。但是这支派别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早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因此最初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和拥戴。

后来,塔利班的实力急剧膨胀,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3万人、成百辆坦克和几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队伍。 1995年5、6月间,塔利班发动了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区。

塔利班乘胜向喀布尔发起全面攻击。9月26日,占领了电台、电视台、总统府。

此时,塔利班终于全面控制了首都。 掌权后的塔利班声称要建立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

塔利班执政以来对国家重建毫无建树,经济每况愈下,加上推行极端保守的宗教思想,破坏文明,铲除异教徒,他们还炸毁了举世闻名的佛教古迹巴米扬大佛雕像.成为一个野蛮封闭的专制社会。 因塔利班收容和包庇制造911事件的基地恐怖主义组织及其首领本拉登,2001年10月8日,美英为首的联军以反恐名义发动了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打击,令支持拉登的“塔利班”政权很快倒台。

塔利班的前身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知道塔利班(Taliban)是在1994年11月,当时他们保护一支试图打开巴基斯坦与中亚贸易的车队而一举成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塔利班在波斯语中是学生的意思,它的大部分成员是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故又称伊斯兰学生军。它的领导人是穆尔维??奥马尔。

最初,塔利班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不以为然。但是这支派别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而且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和拥戴。

塔利班的实力急剧膨胀,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3万人、成百辆坦克和几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队伍。1995年5、6月间,塔利班发动了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区。

塔利班乘胜向喀布尔发起全面攻击。9月26日,占领了电台、电视台、总统府。

此时,塔利班终于如愿以偿全面控制了首都。目前,塔利班控制着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全国90%以上的领土,而反塔利班联盟中唯一具有与塔利班正面对抗能力的只剩下马苏德一派。

掌权后的塔利班声称要建立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塔利班执政以来对国家重建毫无建树,经济每况愈下,加上疾病流行,使它得到的支持逐渐削弱。

2001年 “9??11”事件后,在美军事打击下,塔利班政权垮台,一些残余转入山区。此后其长期以藏于山区中,从2006年开始通过鸦片东山再起,并从北约手中夺回阿富汗南部地区,2007年因绑架并杀害韩国人质再次闻名。

阿富汗战争的历史背景

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发动了一场反恐战争。

两个月后战争基本结束,美国也初步达到了目的。对于这场战争,自九一一之后就开始有人评头论足,各种看法都有。

然而,应该讲,现在才是真正说长道短的时候。研究今天的战争是为了看懂明天的战争。

为此,笔者尝试就这几个方面分析这场阿富汗战争的效果,特别是战争对今后的作用。 在政治上并非坏事 九一一事件,在政治上对美国政府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

布什总统赢得了自二战以来美国总统最高的支持率,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对付敢于向美国挑战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心”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

有了“人心”,别说两座双子塔可以建造出来,就是十座百座也一样可以,就是说美国人也一样“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这一次,美国在全世界赢得了最为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美国要发动反恐战争,全世界主权国家基本上都表示支持、同情、默认和不抵触、不反对。如此广泛的“同情战线”,连一些长期与美国对立的伊斯兰国家也不作声,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所没有过的。

尤其是西方国家感到了恐怖主义的威胁,因而第一次如此无条件地团结在美国周围,使美国真正确立了冷战后更为广泛的霸主地位。这是用经济施舍和增加联合国会费所达不到的效果,可算是在悲痛中得到的“意外之喜”或者是“不期之获”。

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向阿富汗调集兵力,用很小的代价就在阿富汗境内消灭了支持恐怖主义组织的塔利班政权和奥萨马的基地组织,为美国报了一剑之仇,雪洗了美国人的耻辱。当布什总统向美国军队发布战争动员令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战争能赢得如此容易。

战争中不仅没有出现令美国总统头疼的事情,甚至没有出现令前线指挥员伤脑筋的事情,最多就是奥马尔和奥萨马两个头目在战争中消失了。相对要赢得一场战争来讲,这并不丢面子。

毕竟美军打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无处藏身,毕竟美国人赢得了这场战争。 另外,美国在中亚地区获得了一块与其利益能够保持一致的领地。

自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就试图在中亚地区获得一块自己的领地,英国于1838年、1878年和1914年,三次派军队进入阿富汗,但都在阿富汗人民誓死抵抗下无功而归。这一次美国在阿富汗打了一场胜战,应该讲,这一收获不只是美国如愿以偿,连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也是暗中庆贺。

因为,这曾是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的梦想。 阿富汗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进一步巩固了盟主地位。

这是最大的政治收获,是用金钱和恐吓获得不了的。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所获得的效益,暂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但它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慢慢地显现出来。

或许到了那一天,世界才恍然大悟。 仍有军事示范作用 客观地讲,美国打的阿富汗战争在军事上没有多少研究和参考价值,因为它没有可供教学和训练所用的战例,没有令军人大竖拇指称赞的作战行动。

但也不是美国的军事行动没有一点价值,只是这种价值可能反映在其他一些方面。 比如,对国际反恐怖战争具有一定的示范效用。

因恐怖事件而引发一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并非第一次,远的不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比利时王储而引发的。但是,作为国家正规军队的作战对象,不是敌对国家的军队,而是以恐怖为斗争手段的组织,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尽管美国军队这次也打击了塔利班,不过打击塔利班起初是有条件的,或者准确地讲是附带的。美国开始声明打的是奥萨马及其基地组织,只是塔利班不配合才落得今天的下场。

那么,作为一支国家军队在别的国家组织打一场针对恐怖主义组织的战争,显然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具有特殊的示范效用。各国都可在这场战争中,学习和研究美军的组织方式、用兵结构、打击时机选择、指挥程序等反恐怖作战的特殊军事行动样式;这是在其他作战样式和战争行动中学习不到的。

又比如,锻炼了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美军在这次战争中使用了海军陆战队的“三角洲”特种战部队、陆军第75特别行动团的“黑色贝蕾”部队和第10山地师等特种部队,这些部队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都没有很好地派上用场。

通常在正规战争中,这种部队是很少能在战场上获得战机建立功勋的。 试验个别新型武器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不仅需要他们去作战,而且曾一度把消灭恐怖主义组织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们身上。

因为,他们都曾是英雄的部队。虽然,战争中他们没有被使用几次,但部队毕竟深入到阿富汗境内有过行动,而且都是有着敌情下的行动。

这对部队来讲,就是一个锻炼,是平时训练中得不到的。 还有,研究了一些新战法。

对于世界各国的军队,反恐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对于反恐作战行动,过去一些国家最多只研究过小规模的战斗,把它作为战术层次的军事行动,而对战役层次特别是战略层次,还没有研究过。

像一直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美国,虽有过相应的作战条令,但那也是仅限于小规模的战斗行动。从战争高度要求这样一个军事行动,显然没有现成的战法和经验可资借鉴。

从这个意义看,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无疑其每一次军事。

啥是塔利班

世界上最早知道塔利班(Taliban)是在1994年11月,当时他们保护一支试图打开巴基斯坦与中亚贸易的车队而一举成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塔利班在波斯语中是学生的意思,它的大部分成员是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故又称伊斯兰学生军。它的领导人是穆尔维•奥马尔。

最初,塔利班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不以为然。但是这支派别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而且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和拥戴。

塔利班的实力急剧膨胀,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3万人、成百辆坦克和几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队伍。1995年5、6月间,塔利班发动了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区。

塔利班乘胜向喀布尔发起全面攻击。9月26日,占领了电台、电视台、总统府。

此时,塔利班终于如愿以偿全面控制了首都。目前,塔利班控制着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全国90%以上的领土,而反塔利班联盟中唯一具有与塔利班正面对抗能力的只剩下马苏德一派。

掌权后的塔利班声称要建立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塔利班执政以来对国家重建毫无建树,经济每况愈下,加上疾病流行,使它得到的支持逐渐削弱。

2001年 “9•11”事件后,在美军事打击下,塔利班政权垮台,一些残余转入山区。 塔利班政权 艾哈迈德兄弟的理发店位于世界上最极端的伊斯兰政权的首都:阿富汗的喀布尔。

在这里,即便是理发也可能成为一件很危险的事。被当地人戏称为“泰坦尼克号”的莱昂纳多。

迪卡普里奥发型在这里颇为流行,每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排着队等在店外准备把自己的头发改造成这种据信可以迷倒无数姑娘的发型。然而,在统治着阿富汗的极端反西方的伊斯兰军队组织塔利班看来,“泰坦尼克号”发型是无法容忍的。

艾哈迈德承认,店里的理发师已经有人曾经因为理这种发型被两次抓进监狱。但艾哈迈德还是相信:生意总归是生意,不管有没有 塔利班存在。

在占领阿富汗首都五年的时间里,塔利班已经给这个曾经在20多年前饱经内战与前苏联入侵洗劫的国家烙上了“不妥协的伊斯兰运动”的标记。在今天的阿富汗,小偷会按照伊斯兰教律例被截肢;妇女被禁止从事大多数职业,而且会因为通奸行为被处死;流行音乐与跳舞也已经和电视或录像一样,归入了被禁之列。

即便是放风筝以及在公众场合谈笑也遭到谴责。最近,塔利班又再一次激怒了世界各地的印度教徒,因为塔利班要求在阿富汗占人口少数的印度教徒必须在外衣上佩戴特别的身份标记,以把他们与穆斯林区分开来。

要追溯塔利班政权的确立,时间要退回到1979年前苏联为支持阿富汗共产党而发兵进入这一国家之时。与许多故事一样,有关塔利班的故事颇为复杂,至少存在两种叙述这一故事的方法。

当塔利班成员第一次站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时,他们给各国留下的印象是:终于有人出来帮助阿富汗脱离困境了。 即便是如今态度最强硬的政府,当初也承认了塔利班作为阿富汗一支旨在消除腐化与混乱状况的合法力量地位。

但时间没过多久,塔利班又在许多政府眼中变成了一支使用卡什尼科夫步枪、曲解伊斯兰教义、通过外国资金和鸦片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民兵组织。 塔利班成员自称“伊斯兰学生”,而他们运动的主旨据称是为了把阿富汗重新引导到伊斯兰的律例统治下。

按照塔利班自己的说法,他们的运动开始于1994年9月,发源地是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当时坎大哈正被对平民实行烧杀抢掠的军队困扰,一个名叫穆拉。穆罕默德。

奥马尔的穆斯林决心终止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于是他发起了名为“塔利班”的改革运动。这套故事听起来很不错,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塔利班的基层战士、那些年轻的阿富汗人曾经在巴基斯坦的宗教学校里学习;塔利班初创时期的高层官员则由阿富汗前政府官员以及当时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控制的傀儡组成。当时在塔利班内部甚至还有巴基斯坦人存在。

当年的《亚洲周刊》(1996年11月25日)与《时代》(1996年11月)都曾报道过有关塔利班队伍中的巴基斯坦人的故事。《时代》甚至还刊登过一组被拉巴尼总统领导的阿富汗政府囚禁的巴基斯坦裔塔利班战士的照片。

当时为塔利班军队提供训练的是“边境警察(Frontier Constabulary)”:巴基斯坦内政部下属的一支与正规军平行的军事力量。边境警察当时的负责人是纳斯鲁拉。

巴巴尔将军。ISI在塔利班形成的初级没有起什么作用,但显然参与了塔利班后来发展阶段的组织培训工作。

当时的巴基斯坦将塔利班训练成熟后,称塔利班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抵制腐化、旨在重建阿富汗国内和平的穆斯林游击队组织。 当前苏联承认羞辱且花费甚高的失败而撤兵后,阿富汗境内接踵而来的是一场毁灭性的内战。

塔利班最终在内战中胜出,并在1996年占领了喀布尔。这一胜利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

尽管阿富汗在地图上还存在,但它作为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能力已经瘫痪。许多城市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水源供应不足,健康护理完全消失,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可以受到正统的教育。

在这22年的冲。

阿富汗战争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阿富汗战争的起因:美国以塔利班包庇“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空袭,并借机进军中亚。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并进军中亚并非仅仅为反击恐怖主义,其战略意图是多方面的。 阿富汗位于中俄之中,中亚五国之南,内陆之国,西面伊朗,东临中国、巴基斯坦。

占据阿富汗,在中亚屯兵,就等于扼了中俄之后方,在情报、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美国击败阿富汗,拉拢了中国的传统盟友巴基斯坦,与印度建立了友好关系,总算来,美国一度取得了对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孜别克、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的战略胜利。

战一衰败之国,而收十国之利,真是武学大师之算。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著反恐战争的开始。

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2012年5月2日正在对阿富汗进行突击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阿富汗战争即将结束。

阿富汗战争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西北邻中亚和西亚,能抵地中海。

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库什山横陈境内,是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建立从北非到印度的势力范围带,把矛头指向了阿富汗。而野心勃勃的沙俄为南下印度洋,夺取暖洋出海口,也对阿富汗垂涎三尺。

南北两大势力不断在阿富汗发生碰撞。英殖民者为与沙俄争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不惜三番五次出兵阿富汗,从1839年至1919年连续对阿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但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抗击下,入侵者碰得头破血流,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兴都库什山成了英殖民者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39年。

19世纪30年代,阿富汗经旷日持久的封建割据和内战,终于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统一了全国。这时,已控制了大半个印度的英殖民者为把阿拉入其军事同盟,不断对阿进行间谍活动。

沙俄也加紧对阿渗透,并骗取了阿统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随即以“俄国威胁”为幌子,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决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亲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权。

1839年4月,英军3万多人经长途跋涉,先后到达奎达,而后越过霍贾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英军另一路强行穿越开伯尔山口,配合英军主力作战。阿军仅有1.5万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

英军很快就攻占了坎大哈和加兹尼,兵临喀布尔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难,英国随在喀布尔建立傀儡政权。

为回击英国侵略军,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开抗英游击战争。各地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击英军哨所,切断敌交通补给线,收复重要城镇。

英军在阿游击队沉重打击下,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 1841年11月2日,喀布尔爆发起义,各地游击队举行联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

起义军英勇作战,势不可当,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

战至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的全部据点,后又击毙英国公使麦克诺顿,英军被迫同意从喀布尔撤军。英军残部及随行人员和家属1.6万人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跑回贾拉拉巴德,报告了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

此后,抗英武装又包围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收复了加兹尼,英傀儡政权彻底垮台。 英殖民者不甘心失败,增调援军,首先解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之围,尔后从东、南两个方向大举进攻喀布尔。

1842年9月,阿军经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主动撤离了喀布尔。英军重占喀布尔后烧杀抢掠,疯狂报复。

但阿人民并没有屈服,抗英斗争更加高涨。英军唯恐再遭惨败,在救出人质后,慌忙于10月12日撤回印度。

历时三年半的第一次英阿战争,使英殖民者损失了3万余人,耗资1.5亿英镑,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以后30多年英国殖民者未敢再向阿富汗发动侵略战争。

1879-1881年英殖民者又进行了第二次侵阿战争。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在阿富汗南北两翼不断进行侵略扩张,将边界向前推进直接与阿领土接壤,对阿构成新的直接威胁。

塔利班头目 塔利班历史

阿为寻求庇护,接受了沙俄提出的包括出兵援阿等条款的条约草案,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英殖民当局不能容忍阿与俄结盟,便以使团遭拒为借口出兵侵阿。

1878年11月,英殖民军3.5万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阿统治者一心指望俄国援助,采取不抵抗政策,有意将5万人的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企图让英军深入国境,迫使沙俄实现出兵援助的诺言。

由于阿实行这一指导思想,使得阿军防守十分薄弱。南路殖民军向坎大哈推进,一路未遇抵抗,于1879年1月8日轻取该城; 中路殖民军在派瓦尔山口受阻,后迂回阿军侧后迫其后撤;北路殖民军在开伯尔山口遭阿军炮火猛烈轰击前进受阻,但当夜阿军奉命撤退,殖民军顺利占领了贾拉拉巴德。

阿大片国土沦丧,请求俄国出兵。但沙俄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在阿与英国摊牌,因而拒绝出兵。

阿富汗迫不得已于5月26日同英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甘达马克条约》,阿成为英国的附属国。 《甘达马克条约》的签订激起阿国内一片义愤。

9月8日,喀布尔爆发人民起义,愤怒的士兵和群众包围殖民者官邸,杀死了英国总督。喀布尔的人民起义点燃了全国抗英烈火,许多部族纷纷组织抗英游击队。

在喀布尔市郊,不少农村妇女拿着铁锨、斧头、马刀参加抗英军作战,使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10月12日,殖民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对爱国者和广大市民进行疯狂的报复。

各地抗英武装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并挫败了殖民军对加兹尼的进攻,给敌以重创。1880年7月27日,抗英军2.5万人在坎大哈附近与殖民军一个旅遭遇,打响了著名的迈万德会战。

抗英军在兵力火力上均占优势,战斗开始后,抗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