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回望的作文 散文||記憶的回望
散文 記憶的回望 每天晚飯後,我習慣了散步。一個人漫步涇河岸邊,這個時候,清風繞耳,柔柳撫動,我的腳步很慢。我喜歡這慢下來的時光,我喜歡這落幕時分的靜寂。放眼望去,遠山青黛,雲霧繚繞,涇河水潺潺流動,

散文||記憶的回望
每天晚飯後,我習慣了散步。一個人漫步涇河岸邊,這個時候,清風繞耳,柔柳撫動,我的腳步很慢。我喜歡這慢下來的時光,我喜歡這落幕時分的靜寂。放眼望去,遠山青黛,雲霧繚繞,涇河水潺潺流動,似一幅唯美的自然畫卷,令人陶醉。這個時候,我也習慣了思考,關於工作,生活,人生,情感,成長。在這個城市生活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恍若夢幻,因為遠離故鄉,我習慣了回望,回望是望眼欲穿的眼,將我帶回往昔歲月。依稀間,生活似乎還徜徉在兒時的歲月,舔著碗口的炒麵糊糊,嚼著手中的麥芽糖,「叮叮噹噹」的自行車鈴聲在打麥場上飛揚,身後是一群嘻鬧著追逐的孩童……直到傍晚時分,華燈初上,家家戶戶燃起了炊煙;大人們朗聲呼喊著各自家裡孩童的名字:「回家了,該吃飯了。」,剩下幾個意猶未盡的調皮鬼,哼哼唧唧地被大人們趕回家,村莊這才安靜了下來。兒時的記憶里,母親是家中最辛苦的,從田間地頭勞作回來,還要操持一家人的晚飯,等一切忙完了便坐在燈下縫製衣物,一邊看著我們做家庭作業;猶記得那時,屋內泛黃的燈光照在母親的臉上暖暖的,安詳而美麗。
「振興小學」——我兒時的母校,其實既有小學又有初中。最難忘的是冬日早晨,三倆人搭伴給爐子生火的事情。那個時候,教室里的爐子還是用土塊壘起的,沒有煙囪。教室前後各壘一個,生火時往往滿教室都是煙,嗆得人直流眼淚;所以給這樣的爐子生火真是個技術活。大概五點半左右,在狗吠聲中,約好的一組人相繼出門,結伴而行。學校離家約二十分鐘路程,生火的同學必須在大家上早自習前將火生的旺旺的,將教室烘烤的暖暖的。這樣生火成了一份責任,班級里的每個人都視若神明的認真擔負這份責任。有時候,火生好了,煤火壘的高高的,我們再烤上幾個沙沙的洋芋,別提又多香了。我們因此學會了擔當,不偷懶,不畏懼寒冷,一場人生最初的歷練。
童年,原本就是耐不住寂寞的。喊上自己的玩伴,揣著一顆好奇心,手拉著手,嬉戲于山野深處:抓螞蚱,捉蝴蝶,采野菜,掏鳥窩。即便是如此,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總能在夜幕低垂之時安全的回家。回望里,我彷彿穿行在時空的長河,依然有一絲興奮,有一絲野性,還有一股瘋狂的衝動。
上高中了,離開了村莊。成長的歷程,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新的環境,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可是,童年的記憶就像生命中的初戀,美麗,短暫,令人回味!
幾十年過去了,告別了萌動的少年期,激情的青年期,如今已舉步邁入了穩健的中年。很難想像,曾經走過無數次的羊腸小道,最終沉澱在我人生的記憶深處!步入城市後,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嶄新寬闊的柏油馬路,拔地而起的樓群似雨後春筍般 ,一浪高於一浪;村莊向城市靠近、遷移,村莊里的人們也住進了樓群里。我突然覺得回望里,少了一些東西,心裡空落落的。我不禁停下腳步,仰望愈漸狹小的城市天空,在想:我還能再見到記憶中的那片璀璨星空嗎?
時間就像是一個倒置的沙漏,它準確的記錄著世間每一個日新月異的變化,永不停息!而我又該做些什麼?回望我還能找回什麼?時間不早了,我也該回家了。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法律顧問: 王 鵬總編:琅 琅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監製:陳俊澤 編審:孟芹玲 何愛紅主編:孔秋莉 梁會娟 孫 絲
投稿郵箱:183074113@
很赞哦!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