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票减持规定 外部大股东怎么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情况?
外部大股东怎么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情况?
外部大股东怎么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情况?
大股东?多大?大到控股吗?
一般控股股东不会自称外部股东。外部股东不会太大吧。
理论上,股东有查阅权,不过如果你不是控股股东,估计行使起来有点困难。
要不,你争取派董事进董事会吧,这样有助于你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情况。上市公司如果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超过30%,选举董事需要进行累计投票制,如果你持股比例也相对较高,可以通过累计投票制度想办法进入董事会的。
不过说实话,外部股东,多数都会被实际控制的股东玩死。抱歉。
大股东可以到上市公司工作吗~~~~急~~~~
首先董事肯定行,因为你是大股东,股东会投票选举的时候你可以自己推荐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投票,都没有问题(只要符合上市公司董事要求,详见《公司法》)。当总经理就不好说了,原因是总经理是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的,大股东能选出董事来不一定能选出总经理来,不过从理论上说,法律是不会拦住大股东当选总经理的。
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都是大股东治理,当然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中国人性格原因,如果说东南亚人性格原因也可以。所以你的问题只是一个假设,从理论上说是上面的样子了,从实际来说,如果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达到51%,那么利用各种方法确实能够将自己选成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甚至自己舍弃大股东身份当选非关联方董事或者总经理。
不知道这么说对你有没有帮助,因为更细致的条款结合实际说起来有点复杂
朗豪坊是上市公司吗?大股东是谁?
不是上市公司,母公司鹰君集团是香港上市公司,主席是罗鹰石
股市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何毫无风险?
上市是用来融资的;广大的投资者用发行价来买股票;而大股东当时的原始成本只有面值1元,通过多年的分红成本早已收回,上市后需要资金可以随时在证券市场募集,公司的运营由经理负责,所以大股东在家等着数钱就可以了
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大股东可以提前获取内幕讯息,然后在二级市场减持,从而规避风险,所以大股东毫无风险
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股票多久不能卖
上市公司股东,有俗称“大小非”,“大小非”指的是因股权分置改革而产生的限售股。“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东所持股份,“大非”则是指持股量在5%以上的非流通股东所持股份。
除了因股改产生的限售股外,A股市场还因IPO和增发而源源不断地涌出限售股。其中,IPO限售股分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首发战略配售股份两种。
首发原股东限售股指开始发行前原有股东限制流通的股份,一般限售期长达三年。所以大股东持有的股票要上市三年后才能卖。
根据证监会去年9月份释出的新规,若发行人在刊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之前12个月内进行增资扩股的,新增股份持有人承诺不予转让的期限为12个月,而此前锁定期为36个月。
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指第一次发行股票上市时,向某些特别选定的物件发行的占发行数量相当大比例的股份。一般情况下,战略投资者获得配售的股票锁定期限为3至6个月。而在上市公司增发股份时,针对战略投资者的定向增发也要求有一定的锁定限售期,通常需要锁定半年。
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说明什么?
只是说明大股东缺钱用,用股权质押向银行贷款而已,不能说明别的问题.
美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只能占股70%股份吗?
没有比例的这个规定,有关于人数的限制。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代表大股东利益的吗?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络或专业联络,并对公司事务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所以往往代表小股东利益
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散户一样按市值拍新股吗
大股东手里有自己的股票,新股是给公众投资者发行的
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私募勾结减持犯罪吗
“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私募勾结减持”,若通过这种行为对股价造成了操纵,则是犯违反了《证券法》第77条规定,没收非法所得并罚款,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私募机构是通过大宗交易来接大股东的减持股票,并且在后续操作中不对股价形成操纵行为,是不构成上述违法行为的。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则需要根据操纵股价的判定条件来看:
a.单独或者合谋,持有或者实际控制证券的流通股份数达到该证券的实际流通股份总量30%以上,且在该证券连续20个交易日内联合或者连续买卖股份数累计达到该证券同期总成交量30%以上的;
b.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且在该证券连续20个交易日内成交量累计达到该证券或者期货合约同期总成交量20%以上的。
涉嫌上述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操纵证券是违法犯罪行为。《刑法》第182条规定,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是指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为目的,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资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与他人串通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自买自卖期货合约,操纵证券、期货市场交易量、交易价格,制造证券、期货市场假相,诱导或者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准确投资决定,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