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故事 蒲松龄写《聊斋志意》的历史背景

火烧 2022-08-20 10:30:39 1127
蒲松龄写《聊斋志意》的历史背景 一、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

蒲松龄写《聊斋志意》的历史背景  

一、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

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

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二、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

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三、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

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

此后屡有增补。

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

《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

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2、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3、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md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文言短篇小说。

md对该书的认识视角独特,而且能够透析其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状况、每个故事所要反映的思想,对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加以现代视角的解读,在古今相通的人性层面进行分析,启发干部从宏观战略高度看待问题。

《聊斋志异》是md读透用活的一本书。

md读《聊斋志异》较其他古典文学名著略晚,但分析研究问题更为深刻。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故事 蒲松龄写《聊斋志意》的历史背景

md较多谈到《聊斋志异》是在延安时期。

1937年8月,md在《矛盾论》中谈到矛盾的互相转化的问题时,说到了《聊斋志异》。

他说:“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72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是互相变化的。”可见,md此时已经在研究基础上深刻认识《聊斋志异》故事内涵,并与分析矛盾转化问题联系在一起。

md说,《聊斋志异》是封建主义的一种温情主义。

作者蒲松龄反对强迫婚姻,反对贪官污吏……主张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不能明讲,即借鬼狐说教。

作者写恋爱又都是很艺术的,鬼狐都会作诗……蒲松龄很注意调查研究。

他泡一大壶茶,坐在集市上人群中间,请人们给他讲流行的鬼、狐故事,然后去加工……不然,他哪能写出四百几十个鬼狐精来呢?《聊斋志异》其实是一部社会小说。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md当时对《聊斋志异》已经有一个深刻的整体评价,对于其中所反映的思想,他看得很透彻,对于作者蒲松龄也有较深了解。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有的美丽善良,有的聪明伶俐,也有的恶毒凶残。

md曾给同志们讲“不怕鬼”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启发干部如何勇敢地面对威胁与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斋志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