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聊斋志异2 書生郎朗:用蒲松齡書寫《聊齋志異》的方式書寫農村鬼故事之磨面

火烧 2022-09-19 00:03:26 1058
書生郎朗:用蒲松齡書寫《聊齋志異》的方式書寫農村鬼故事之磨面 當我把這篇很久以前寫的鬼故事搬上頭條的時候,我在想是否有人對於這種方式寫的鬼故事能夠讀懂和理解,因爲我真的懷疑現在大多數人對文字的熟悉只在

書生郎朗:用蒲松齡書寫《聊齋志異》的方式書寫農村鬼故事之磨面  

當我把這篇很久以前寫的鬼故事搬上頭條的時候,我在想是否有人對於這種方式寫的鬼故事能夠讀懂和理解,因爲我真的懷疑現在大多數人對文字的熟悉只在於言談之間,但我仍然決定這麼做是因爲我還是抱有希望的,至少讓大家知道在當下這個社會環境中仍然有人做着不同的事,有着很特別的興趣,用另一種角度去解讀農村,那些古老且神祕的東西,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並且影響着人們的生活!

圖片只是爲了豐富視角,請尊重文字,只有文字纔是文章的靈魂

聊斋志异2 書生郎朗:用蒲松齡書寫《聊齋志異》的方式書寫農村鬼故事之磨面

在發表第一篇圖文的時候,還遇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配圖的問題。對於我而言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難爲人了,如果可以的話,寧願不配任何圖,但是我必須尊重規則。我認爲,一篇文章只要配圖的話,肯定是配圖和文章表達的意念相一致,有助於人對文章的解讀,起到輔助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些配圖會導致和文意走岔,像鬼故事類只要是一配圖,給人的感覺那種神祕就蕩然無存了,所以這也是我要求大家忽視圖片的干擾,尊重文字的主要原因。這些配圖基本都是農村場景,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想象故事中出現的場景,深入理解故事。

圖片只是爲了豐富視角,請尊重文字,只有文字纔是文章的靈魂

上面所說的是我個人的一點考慮,希望在讀這則鬼故事的時候,引導大家有一個正確的閱讀方式,還是那句話,減輕圖片的影響,讓文字成爲閱讀的核心和靈魂。好了,讓我一起來一睹這則鬼故事吧!因爲是一個系列,故事之前有一個序,按我現在的觀點的話需要再改一下,但是我想還是不要改了吧,因爲和當時的心境不同,不足的或者錯誤的地方希望大家不怕麻煩的指正纔好。

圖片只是爲了豐富視角,請尊重文字,只有文字纔是文章的靈魂

言之鬼事,孔孟定其有,而避之不談,或限於其無可考證,全憑人言,雖於近世 ,莫辯其有無,今之時人,於鬼事慣以科學故,力辯其無,知其自蔽矣,而不知科學之有限,鬼事之無窮,若無科學之精神一至鬼域以證其有無,而以科學之名自蔽,與蔽於鬼事無別矣。我之初衷並非爲辯其有無,故事之難得,惜其無人繼之以後傳,遂作此鬼事十則,後得聞其事,自當後補之。

圖片只是爲了豐富視角,請尊重文字,只有文字纔是文章的靈魂

第一則

磨面

舊時期,窮苦之家,食不果腹,一日兩餐不繼,婦人每至公田撿拾麥穗以爲常事,至刈麥畢,所得可供六口之家數日飯食。雖如此,以此途徑所得,內情人所共知,固匿之不揚,如聞於管事者,必受其懲,禍不止於一人一家,數家必遭其殃。至於磨面之事,必待事息人寧,於冬夜暗地操作,村中一婦人,夜負糧往磨。彼時磨面需行數裏之外,數處人家共用一處水磨,往往昏離而夜歸,此婦歸來已過午夜,負面糠共計數十斤以行,途經一處樹林,耳際傳來一瞬樹葉莎莎聲,不覺耳鳴眼麻頭昏,恍惚不定,進退不明,不知歷經幾時,終被一聲狗鳴警醒,乃知爲迷糊子所迷,冷汗淋漓,怔忡不寧,極力以行,未久而身如前故,而心尤知向前,而身實不能自控,歷時已近村落,遇鄰婦往磨,遂脫迷糊之境。

這是整個系列的第一則,如果喜歡的話,請關注作者,後續會繼續分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