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隐忍不发隐忍以行 历史上隐忍不发的人

火烧 2022-09-19 00:02:40 1046
历史上隐忍不发的人 1、孙斌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

历史上隐忍不发的人  

1、孙斌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

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剜去了孙膑的膝盖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后来,孙膑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2、韩信: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

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

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韩信最初在项羽部下从军,却从未受过重用。

他一气之下投到刘邦的麾下,仍然不得重用,他再次愤然离去,于是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

萧何极力向刘邦荐举韩信的才能,结果被封为大将。

3、范雎:

范雎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善辩,本欲求官于魏王,但因家贫无资可通门路,不得不改为入中大夫须贾门下为宾客。

一次随须贾出使齐国时被怀疑通齐卖魏,因此在归国后被魏国相国魏齐几乎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隐忍不发隐忍以行 历史上隐忍不发的人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

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

范遂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

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4、司马懿: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后来,在扳倒曹爽后,司马懿或以剿杀,或以监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为日后其子孙篡魏开晋打下坚实基础。

5、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