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海子为什么卧轨 海子的人生经历详细的

火烧 2022-11-20 18:54:20 1046
海子的人生经历详细的 在一本数上看到的简介: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

海子的人生经历详细的  

在一本数上看到的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他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

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在一个论坛上找到的:

海子,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查湾。

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

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残羹冷菜。

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

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

1979年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

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

海子为什么卧轨 海子的人生经历详细的

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

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

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闲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

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四次失恋,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而贫穷的生活之中。

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

常远曾说:“今年开学后不久(即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钱”。

我认为,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够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

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

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

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

对他的死,我感到很遗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